透過云層的星光
——記著名詩人葉文福幾次故鄉行
前些年,葉文福先生回故鄉的次數較多,每次只要到溫泉,必先聯系我。他笑說,你是作協主席,我回來,就該歸你管。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們之間很投緣,他年齡大我一輪,都屬猴,兩猴在一起,挺好玩。
葉文福的老家在汀泗橋一帶,蒲圻(今赤壁)與咸寧(今咸安)之間。母親做姑娘時逃過荒,從通山、金牛,到陽新、崇陽,再到通城、蒲圻,一路乞討。葉文福把母親討過飯的所有地方都認作他的故鄉。母親已離去多年,葉文福回到故鄉,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到母親身邊。
葉文福就讀于蒲圻師范,畢業后當過小學教師,1964年入伍,1966年開始詩歌創作。出版詩集《山戀》《天鵝之死》《雄性的太陽》《牛號》等。早期詩作以明快的筆調反映工程兵戰士沸騰的生活和美好的靈魂,70年代末風格突變,形成鮮明個性。1979年8月,在《詩刊》發表《將軍,不能這樣做》,《解放軍報》《文匯報》《遼寧日報》《青海日報》相繼轉載,葉文福因此名聲大噪,響譽全國。但這首詩也給他帶來了牢獄之災。從此他成了一位長期被遮蔽甚至被遺忘的重要詩人。
葉文福晚年“常回家看看”,我猜想,他似乎是為療傷而來,故鄉美麗圣潔的山水足以撫慰他受傷的軀體和心靈;他似乎是為尋根而來,從純樸的鄉情、歷史的過往、青春的回憶中獲取更多的靈感和能量;他似乎又是為播火而來,他一路走,一路寫詩、說詩、誦詩,為詩正名,為詩呼喊,把鄂南詩作者心頭的“詩火”燒得旺旺的。
2008年5月24日,葉文福來崇陽講課,我做的小結。葉文福用三個小時為大家講了一堂精采的文學課,沒有講一般的文學理論,但講的是真正的文學,像他自己說的,這次來崇陽“燒了一把文火”。
這些年,葉文福多次回咸寧“點火”。我作為作協主席,非常感激他對家鄉文學事業的支持。他曾講過,“我是通過愛故鄉而愛祖國的,是通過愛父老鄉親而愛人民的……”這兩句話很真實,很哲學,也很感人。他杜鵑啼血般給我們“傳道、授業、解惑”,就是他回報故鄉的一種方式。
2002年5月11日,葉文福剛回到赤壁,打電話讓我去陪他。赤壁副市長張斌請我們到“在水一方”吃魚餐。餐前,葉文福為通城姓黎的老作者改一首詩,大家圍著看。葉文福一見了詩眼睛就睜得大大的。他改得非常認真,并在改詩過程中不斷給大家“上課”:一、作詩先要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沒有自信就不要寫詩;二、詩人要為讀者設河中跳石,一般詩人只給讀者一條小路,最懶的詩人給讀者一條大路,讀者隨便踩,而跳石,要求讀者集中精力,丈量自己的體力、距離、落腳點,讀者才會興奮,有閱讀欲望。三、詩要去掉多余的副詞,要跳動,要讓讀者一下子讀不懂。四、詩的語言感覺很重要,節奏要明朗……這種誨人不倦的模樣,正體現葉文福崇高的詩人責任感。
葉文福說,一個詩人,只有把人做得像詩一樣好,才能做好詩。他強調人品、格調,自己也在不斷追求人格的完美。在跟他打交道多了以后,我越發確信,他是一個“大寫”的人。他的詩寫得好,得力于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他寫詩對語言有“潔癖”,其實他的思想也有“潔癖”。堅守自己干凈整潔的精神家園和心靈,嫉惡如仇,容不得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雜質齷齪。他仰慕屈原,常以屈原自比。我將一卷精美的工藝品竹冊《離騷》送給他,第二年見到他時,他居然能背誦下來。我佩服他不隨年邁而衰減的記憶力,更驚嘆他跟那位楚國三閭大夫湖畔沉吟的側影竟有幾分神似。
他一雙劍眉,兩只亮目,消瘦的臉,硬硬的鼻子和唇線,頭發花白了一半,蓬亂如草,頭顱里是不屈的靈魂。他孤獨,他苦悶,他委屈,他長期忍受著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他反復申明,《將軍,不能這樣做》決不僅僅是寫反腐,更不是針對某某人,而是有著更深刻的主題。可嘆的是,40多年過去,人們至今沒有讀懂這首詩。或者說,不承認讀懂了這首詩。詩帶給了他厄運和惡夢,但詩又救贖了他。他永遠不能放棄詩,只有在詩中,他才能找到一份做人的尊嚴。他以詩澆心中塊壘,以詩泄胸中憤懣,以詩表達愛和恨。葉文福說,詩的本質就是痛。痛可以轉換成愛,轉換成對美和愛的追求;也可以轉換成恨,轉換成對假、丑、惡的鞭撻。
幾十年來,葉文福就這樣高昂著不屈的頭顱,不放下手中的筆,一路寫來,一路吟唱,一路豪歌。激情朗誦是他傳播詩作的常用方式。每次回故鄉來,在講臺,在操場,在餐廳,我們經常能享受到他的精彩演繹。他多次朗誦《草船借箭》,因為他飽經風霜,一身箭傷;他多次朗誦《釣歌》,因為他曾被陰謀戕害,心有余悸;他多次朗誦《火柴》,因為他崇拜渺小的偉大;他多次朗誦《祖國啊,我要燃燒》,因為他始終是一塊被埋在地底的“煤”……那次回故鄉,他生病住院術后不久,身體虛弱,吃飯的時候許多菜都得禁口,但他主動提出要給大家朗誦《釣歌》。他站起來朗誦,激情四射,到達詩的高潮時,雙手顫抖,情不能已。我在一旁幾次要扶他坐下,真擔心他的傷口會迸裂開來。可他不顧一切,聲嘶力竭,聲淚俱下,在場的無不深受感動。葉文福就是這樣視詩如命,他的生命與詩緊緊融合在了一起。
以詩為“寺”、把詩教當“宗教”的葉文福,卻有著隨和、親切的一面。生活中的他,從不擺譜,不刻板,在故鄉有一大批新老朋友。尤其對年輕詩人熱情似火,他會緊緊地握住你的手,眼睛放亮,充滿期待。葉文福的詩給人的整體印象是大江東去赤壁雄峙的壯美,其實還有江南水鄉小溪潺湲的優美。他的《江南柳》,他寫故鄉地米菜的《秋的造型》,極盡柔情纏綿,展露出詩人的另一種形象。
葉文福在我眼前是立體的。相處多了,彼此交融,無話不談。那天夜里在赤壁龍佑,我們在露天池中泡著溫泉,望著頭頂上閃爍的星河,聊著聊著聊到了生命的話題。葉文福突然抱住我,感嘆生命苦短,人生易老,誰也不能阻撓青絲變白發。這一刻,他全然不像平常那個倔強的鋼鐵漢子,聲調傷感,滄然而涕下。他說,千年以后,人們會看到天邊那顆星星,那就是我。
我聽了心頭很不是滋味。我曾聽不少人議論過,說在未來編寫的中國文學史上,葉文福會有相當的篇幅。這就是說,我們當下并不能理直氣壯地肯定他的文學地位和貢獻。明明知道這是一顆璀璨的星,卻把它的光芒暫時遮蔽起來,這很微妙,不可言說。
其實,在故鄉人眼中,葉文福一直是一顆熠熠發光的星星,只不過他的星光是透過云層漏下來的,因此多了幾分神秘,也添了幾分寶貴。
2008年1月28日,葉文福到溫泉出席市文聯組織的書畫活動。下午,我送他回赤壁,返回溫泉途中得詩一首——
致葉文福
一雙劍眉,刺破世俗的人寰
銳利的目光,似鷹、是雕
能把一切卑鄙的靈魂洞穿
你是地底下的煤塊,是壓抑的呼喊
你是一團燃燒的火,是騰起的烈焰
有時你裝著冷靜,不再喧囂
卻于無聲之處孕育驚雷閃電
你看起來灑脫,風度翩翩
內心的痛苦正掀起滔天波瀾
成天思考著,盡操歷史的心
成天孤獨著,高處不言寒
你見不得任何種雜質入眼
與一切罪惡不共戴天
卻把一盞盞智慧的神燈
坦率地,送到朋友身邊
你是幾千年前那個苦難的靈魂
你是遙遠的星粒,在未來璀璨
而今夜,你的光束被云翳遮蔽
誰來拯救你,屈子問天,你問屈原
2008年6月2日,葉文福參加完我主持的一項詩歌活動,我開車送他到武漢。見他很累,讓叫他休息一下。他瞇了一會兒,突然叫道:快拿點紙來,我有詩送你——
溫泉難舍有高朋,
冷暖文心彼此同。
愿上凌霄邀日月,
輪番照徹我柯兄。
此詩高抬了我,愧受了。頗有意思的是,兩只猴子,同在車上得詩,又互贈互勉,亦可謂“心有靈犀”吧。
2024年3月5日稿于漢口
編輯:zhufengjin
上一篇:
【彭紅玉美文】牛頭山探春
下一篇:
【柯于明美文】人 的 到 達
其實謝霆鋒的長相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帥哥,美人尖,高鼻梁以及流暢的面部輪廓,這些都是構成他整體秀氣的關鍵點,另外要說的是...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辛丑端午,讓我們重溫這些名言雋句,感悟總書記深沉的家國情懷。
6月13日上午,在武漢東湖生態旅游區、湖北省禮儀協會的大力支持下,由武漢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協會、武漢音樂廣播FM101.8、...
極目新聞記者劉俊華通訊員何婧以“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為主題的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將于6月2日在宜昌秭歸開幕,相比以往,本...
湖北省博物館館藏云夢睡虎地秦簡內容豐富,其中的“法律答問”記載了當時人們面對麻風病這種傳染病的應對方法,表明2000多年...
其間,還將在秭歸舉辦2023年國際劃聯龍舟世界杯、橙子音樂節、屈原故里美食秀、屈原故里夜游燈展、“遇見端午”屈原故里國風...
■胡盛忠(咸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這是屈原故里“云游”端午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借助網絡平臺,秭歸開設端午食俗館、習俗館、龍舟館、生態館、游江招魂、...
也許夢中,還會夢到屈原從澄澈的江水中緩緩站起來,笑著對我說:你很幸運,生活在政治清明的繁華盛世。
徐泰屏(赤壁)2023年端午節前夕,一不小心,就輾輾轉轉地走進了湖北省秭歸縣,走到了四柱三樓和14米高的“屈原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