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文(通山)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然而,今春鮮少下雨,就是楊梅成熟的當下,天氣以晴熱為主,急得農人連聲哀嘆:再不下雨,薯藤都插不成了!
前晚,夢酣之時,被一陣“噼噼啪啪”的雨聲驚醒。干脆靜臥床上,聆聽雨打窗欞,像調皮的孩子嬉鬧搗亂,像群馬疾馳原野,心里跳躍著狂喜,無眠到天亮。可是第二天白天,雨又隱去,烈日當頭,天氣悶熱異常,土地瞬間干爽起來。
欣喜的是,黃昏時分,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下。天地間只聽見陣陣鞭炮聲,宛若除夕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喜迎新春。涼爽的風到處亂竄,撓人癢癢。這場雨下得酣暢淋漓,延續了一夜。今晨,踩在土壤上,松軟松軟的。雨水浸透地層了呀,薯枝定是一插即入了,那些焦灼的農人昨晚可是做了個美夢?
忽然想到,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印象中,端午節前似乎都要下雨,下得河水暴漲,放晴時則碧波蕩漾,隨船只任意東西;下得道路凹凼水水汪汪的,像一只只晶亮的大眼睛,任一雙雙小腳丫蹚水嬉玩;下得土質松軟,供披蓑戴笠的農人們剪截薯藤趕插薯枝。鄉親們喜悅地稱之為“下端午雨”。若鮮有年份雨未下透,小小的臉仰望到的是大人們隱隱地擔憂和急切地盼望。
中國神話,有龍王降雨之說。每逢端午節前下雨,我便想:這是龍王為滿足人們的需求應時而下的吧,也是為了酬謝人們對它的膜拜祭祀吧。自古以來,端午節必要龍舟競渡,在急鼓聲中,劃槳競先。傳說上古先民以此來祭祀龍祖。所謂龍舟,實則為刻成龍形的獨木船。前幾天,我開車慢行于街上,巧遇二十多個人共抬一艘狹長狹長的龍舟。龍舟顏色淡黃,造型精致美觀。當栩栩如生的龍頭到傲然翹起的龍尾,一一從我車窗外擦身而過時,我竊喜:這是我好運來臨的兆頭啊!欣喜之余,卻也是擔憂的:他們定是將龍舟抬去河中練習,以迎接幾天后的端午節賽龍舟活動了。只是,端午雨未至,河水淺少,龍舟抬去怕也只能擱淺河邊吧。
龍祖還真是神呢,似乎感應到了我的心聲,連下兩晚暴雨。現在好了,土壤松軟,河水充沛,農人們可喜氣洋洋地趕插薯枝了,龍舟可恣情蕩漾河面逐波追浪了,端午節的喜慶活動可如愿舉行了。我打開手機微信同學群,再次欣賞一同學轉發的,他們昨天在通羊河畔練習的龍舟競比視頻:微波蕩漾的河面,一葉扁舟似靈活小巧的長長水蛇輕快地浮游水面,船頭一擂鼓者揮舞鼓棒雄健有力,齊坐舟中的二十多個健將劃槳動作整齊劃一。其氣勢如虹,震天動地。舟下翻滾不息的白浪,也似被健將們火般的熱情劃動出騰騰熱氣。
端午節另一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也與龍相關。傳說上古先民將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龍神,以祈求龍神庇佑,賜予風調雨順。那么,是不是因為粽子香飄十里,龍神聞香而至,喜降祥雨呢?幼小的心靈常常這樣想。然而,稍待年長,學習了文化知識,了解了雨的形成過程,美麗的神話消弭于科學常識后,我對另一民間傳說卻深信不疑了。
這是一個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故事,一段令人悲憤不已感慨良多的歷史。相傳戰國時期愛國憂民的楚國詩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被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百姓們聽說后,紛紛劃船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并將粽子投入江中喂食魚,以免魚食其尸體。從此,端午節就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這個故事,雖讓人心痛得不忍直視,卻傳達出二千多年來,人們一致對邪惡陰謀的憎恨,對昏庸無道的抗拒,對奸邪讒言的唾棄,對正義的推崇堅守,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贊美弘揚。時至今日,端午節雖演變成休假放松的喜慶節日,但那亙古不變的劃龍舟、吃粽子習俗,不正是傳揚著永不止息的浩然正氣嗎?歷史長河漫漫,滔滔的江水早已將屈原的尸體沖得不知所蹤,卻也將世間骯臟和邪惡蕩滌殆盡了吧。
端午雨如期而至,雖雷電交加,有點恐怖,但想到農人的喜悅,龍舟的輕快,我還是能枕著安逸酣然入夢的。也許夢中,還會夢到屈原從澄澈的江水中緩緩站起來,笑著對我說:你很幸運,生活在政治清明的繁華盛世。
編輯:但堂丹
連日來,崇陽縣針對群眾白天外出勞作、難以召集齊全的實際,縣鄉領導干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成員一道,利用晚上村...
■賀紅巖夏日的陽光熾熱了農人的心情高漲的熱浪一遍遍熨帖出小麥的金黃布谷鳥的啼鳴催促了鄉村的農事潤澤的雨水澆灌出一個個...
孔帆升(通山)說到某人的時候,有人會說:“他是個捋鋤頭把的。也有人自謙自己世世代代為農,祖上是“鋤頭把,把鋤頭”。把接鋤...
成麗(咸安)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煙火人家一開門就必須面對。見不到漸行漸遠的故鄉茶樹,聞一聞鄉土的氣息,亦是滿心歡喜了。
周瑞云(赤壁)俗話說:“細伢望過年,大人望栽田”。栽田結束,稱“關秧門”,有的戶主繞田走一圈,拔一把秧苗帶回家,丟在大門...
可她的每一粒泥土都包含著苦澀,這種平和景象里所深蘊的艱辛與憂患,一一被歲月所抹,村莊總是那么安詳地被江南暮春的落花覆...
雖然,童年的生活有困苦磨難,有艱澀辛酸,但無論如何,我都要真誠地說聲感謝,感謝在人生旅途上的水稻之香,不僅僅照徹了我...
袁麗明(通山)四月,春光正媚。記憶中的鄉村,此時鶯歌燕舞,草木葳蕤,紫云英盛裝打扮著農田,與滿地怒放的豌豆花遙相呼應...
2018年起, “籉笠就緒,倉箱可期”的秋分被定為我國致敬農民、禮贊豐收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古人會折桂枝博個“蟾宮折桂”...
通訊員柯國強“一生從事法醫工作,一輩子與各類尸體、犯罪現場打交道!1994年,當時通山縣公安局招錄法醫,他選擇到通山縣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