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萱
一磚一瓦、一屋一院,仿佛在訴說歷史……走進通山縣洪港鎮江源村,一棟棟保存完好、古樸典雅的老屋靜靜“臥”在群山懷抱里。走入其中,仿佛時光也慢了下來。
誰能想到,這些傳承百年的古老建筑,曾經荒草叢生,破敗不堪。走出去的江源郎——王定釗帶著一群人,發起“保住老屋 留住鄉愁”文明實踐項目,保護修繕古民居,進而影響到更多村民參與其中,讓古民居煥發新的生機,古民居文化得以挖掘、保護、傳承和發揚。
“這些老屋是我兒時的記憶。在繁華的都市打拼,夜深人靜的時候,經常想起在老屋的一幕幕場景……”“保住老屋,留住鄉愁”項目發起人王定釗介紹,江源村歷史悠久,保存了大量明清時期古建筑。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隨著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居住環境改善的需求增加,對古民居的保護意識淡薄,拆老屋建新房成了一股熱潮。加上古民居“老齡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頹廢”趨勢迅速蔓延,古民居數量在減少,保護刻不容緩。
“每次回鄉,總看到或聽說有老屋被拆了或者倒了,十分痛心。”王定釗說,起初,他一邊自掏腰包,一邊游說他人留住古民居,還四處請專家學者幫忙宣傳。
同時,王定釗積極聯系江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實踐站的指導下發起“保住老屋,留住鄉愁”古民居保護文明實踐項目,成立了江源古民居保護管理理事會,百余村民加入其中,通過“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協商機制,對古民居保護、宣傳、監管、修復以及實施古民居保護利用與集體產業發展等事項進行研討和決議。
理事會采取商會運作模式,下設三個小組:古民居管理和修繕小組、環境保護和衛生治理小組、文化挖掘和宣傳小組。小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
項目啟動后,還聘請專家團隊把脈問診,建言獻策,先后制定了《江源村古民居保護規劃》《江源村保護發展規劃意見》。統一管理老屋產權,統一保存自家珍藏的古匾、石磨、舊鼓、老陶罐等老物件。村民自籌和爭取項目資金近2000萬元,先后開展古民居維修、古樹搶救、河道清理、環境整治、村志編修、傳統風貌協調改造等實際工作。
在文明實踐項目的帶動下,村民保護古民居的意識不斷提高。大家積極出錢讓地、投工投資投勞。
如今,古民居保護見成效。江源村現保存明清時期古民居、古村落十余處,共計萬余平方米。2023年,江源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并獲得820萬元的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項目資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正在江源變為現實。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推進兒童友好空間建設 咸寧:以“兒童友好”繪出城市美好底色
下一篇:
科技助農點亮生活
作者:朱昌俊(媒體評論員)近日,有網友爆料,甘肅西和縣法鏡寺石窟內幾尊佛像經過修繕后表情“詼諧幽默”。尚無法確認,這些“...
寶頂重新貼金、更換部分琉璃瓦及方椽……有600多年歷史的西安鐘樓經過修繕,于26日重新開放。據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館長王磊介...
目前,仙崖村石拱橋主體修繕工程已快完成,配合沿河游步道,后期還將在橋梁上修建涼亭等,讓老舊石拱橋成為村民生活“幸福橋”。
咸寧網訊記者鄧昌爐、陳希子、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黃嘉程報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2月26日上午,雪后初霽...
推開黑漆實木大門,走進天井,抬頭是裝著暗紅色格棱窗的二樓……位于南昌路100弄2號(老漁陽里2號)的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
該縣高度重視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保護活化利用,在進一步引入新業態,推進古民居活化利用同時,持續優化服務,加快推進文...
7月2日,工作人員在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城墻。經國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批準,河北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工程已全面啟動。在文物專...
本報記者楊學聰提起京杭大運河,人們自然會想起縱貫2500多年、綿延3200余公里的浩渺煙波。近年來,文物部門在白浮泉、玉河故...
1月6日,鳥瞰咸安區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蜿蜒曲折的鄉村公路、整齊劃一的紅房宿舍,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習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強調再接再厲抓好災后恢復重建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溫暖過冬蔡奇陪同考察?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