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鄧昌爐、陳希子、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黃嘉程報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2月26日上午,雪后初霽,咸安區馬橋鎮高賽村王家畈學堂里回蕩著孩子們的讀書聲和歡笑聲。
剛剛修繕完工的王家畈學堂“守望”在村口,這棟歷經87年風雨的歐式建筑與四周村民的新式樓房形成鮮明對比,引人遐思。
正在讀小學的王超和王佳琪等小朋友,是這里的常客。節假日,他們幾乎每天都在這里看書、玩耍。在潛移默化中,有關學堂的故事他們早已耳熟能詳。
王家畈學堂又名職夫學堂,由當地商人王職夫于 1937 年捐建。當時,王職夫做了一件極具創意的事情,就是動員全村每戶人家拿出一個雞蛋參與共建,以此證明學堂為全村的“共有財產”。從此,“一家一個雞蛋建學堂”的佳話便流傳開來。
“職夫太爺爺是我們的驕傲!”孩子們說。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王秋林介紹,學堂建成后的66年間,王家畈學堂一直堅持鄉村辦學。2003年,由于“撤點并校”,學堂被迫關停。2010年,因年久失修,屋頂坍塌。但“一家一個雞蛋建學堂”所種下的“共同精神”的種子卻在不斷孕育萌芽。
2020 年12月28日上午,市委主要領導在開展第四次徒步巡查淦河時來到此地,在參觀這座民國學堂并了解王職夫捐建學堂的故事后,當即要求“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對學堂進行搶救性保護”。
很快,咸安區啟動了王家畈學堂的修繕工程。在邀請專家團隊進行規劃設計的同時,充分汲取和弘揚“一家一個雞蛋建學堂”中的“共同精神”,結合全省正在開展的“共同締造”活動,通過召開屋場會,組織發動全村群眾,采用“村出資金、群眾出工”的模式,共同修復這所古老的學堂。
得知學堂要修繕,村民王永炎顧不上自家小賣部的生意,主動扛著鋤頭去義務挑水泥。村民馮順香是王職夫的孫媳,她也自發參與到“建設大軍”中,為工人送水送飯……
如今,王家畈學堂已修繕完畢,老學堂依舊保持著原有的古樸風貌,還增設了農家書屋、公益講堂、文娛活動室等,為這座古老的學堂賦予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王家畈學堂再次成為村灣最熱鬧的地方。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家一個雞蛋建學堂”所孕育的“共同精神”正在持續釋放能量。
王家畈人正以修繕學堂為契機,按照“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模式,對整個村灣進行改造。村民們家家戶戶自發投工投勞,合力將村灣7000多平方米的古民居整修一新,并改造了1公里的村道,平整了700畝農田,因地制宜打造出一步一景的古村風貌。
“我們將大力弘揚‘一家一個雞蛋建學堂’的‘共同精神’,把王家畈建設成一個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的網紅打卡地。”王秋林說。
編輯:hefan
上一篇:
崇陽:不誤農時,“苗”繪新畫卷
下一篇:
【記者走基層】嘉魚縣王家巷村 扮靚鄉村顏值
作者:朱昌俊(媒體評論員)近日,有網友爆料,甘肅西和縣法鏡寺石窟內幾尊佛像經過修繕后表情“詼諧幽默”。尚無法確認,這些“...
寶頂重新貼金、更換部分琉璃瓦及方椽……有600多年歷史的西安鐘樓經過修繕,于26日重新開放。據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館長王磊介...
目前,仙崖村石拱橋主體修繕工程已快完成,配合沿河游步道,后期還將在橋梁上修建涼亭等,讓老舊石拱橋成為村民生活“幸福橋”。
推開黑漆實木大門,走進天井,抬頭是裝著暗紅色格棱窗的二樓……位于南昌路100弄2號(老漁陽里2號)的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
7月2日,工作人員在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城墻。經國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批準,河北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工程已全面啟動。在文物專...
本報記者楊學聰提起京杭大運河,人們自然會想起縱貫2500多年、綿延3200余公里的浩渺煙波。近年來,文物部門在白浮泉、玉河故...
1月6日,鳥瞰咸安區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蜿蜒曲折的鄉村公路、整齊劃一的紅房宿舍,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習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強調再接再厲抓好災后恢復重建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溫暖過冬蔡奇陪同考察?中共...
原標題:寧夏首次發現雙層壁畫6月4日, ,修繕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壁畫的王喜榮團隊,在須彌山第50窟名曰“靈官洞”發現了18幅雙...
6月6日,步入咸安區桂花鎮劉家橋村,這里依山傍水,古樹參天,明清民居別致典雅,構成一幅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風景畫卷。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