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心靈驛站 >> 正文

世界連通唐朝的“長安三萬里”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4-04-15 15:43
《長安道上:繽紛的唐人世界》董乃斌著鳳凰出版社
玄宗貴妃奏笛圖(明)

古絲綢之路貫通歐亞,是世界各國互連互通的“前世”開端。回首唐朝歷史上的兩條絲綢之路,無論是想要結交豪杰朋友,想要通過引薦、科考走向仕途理想的文人俠客,還是身懷才華珍寶、傳播文化信仰、販售奇異特產的番邦使者,他們都跨越地理阻隔,走過“長安三萬里”,匯聚在唐朝。探索古代絲路文明,就是在觸摸各國開放包容的歷史。

從長安到地中海:陸上絲綢之路

從長安出發西行,經隴西道或河西走廊(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出陽關,抵蔥嶺,翻過積雪皚皚的大山,度越廣漠無垠的沙磧,便可以進入中亞。再繼續西行,便到達西亞,乃至地中海沿岸各國,這樣就把唐朝的國都和歐洲聯系了起來。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名稱雖是19世紀才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但這條漫長的商旅途程卻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

據說中國的蠶絲早在公元前4世紀已傳到印度;公元前3世紀希臘、羅馬因從中國獲得絲織品而稱中國為“賽里斯(絲)國”。漢朝君臣曾致力于西域的開發。南北朝時期,絲路依然暢通繁榮。

貞觀九年(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大將進擊崛起于西北的吐谷渾,奪回并捍衛住了通往西域的通道——河西走廊。隨后便連續用兵,取高昌、焉耆、龜茲,迫使稱雄一時的西突厥向唐奉表稱臣。于是唐朝在伊州、西州、庭州設立州縣,在焉耆、龜茲、疏勒、于闐設四鎮,歸安西都護府管轄,后又設北庭都護府,轄理西域各地的羈縻州府。恢復安西諸州,始終是唐王朝統治者的關注點,也幾乎是歷代史家評論唐朝政治與國力的關鍵處。

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西域的得失直接關系著絲綢之路的安危暢阻,關系著古代中國國際貿易的衰榮通塞。

絲綢之路是一條通商貿易之路。中國生產的綾羅錦絹等高級絲織品、紙張、陶瓷以及各種金銀器皿,源源向西輸送。而歐洲、西亞的許多物產,如葡萄、棉花、名馬、寶玉和工藝品則經由活躍的胡商傳入中國。長安的東、西兩市以及洛陽、揚州、泉州、廣州等大都會,到處可以見到深目高鼻的胡商以及隨商隊前來的胡僧、胡姬。華夏文化固然附著于精美的物質產品流向西域各國,西域文明乃至中亞、南亞的種種文化藝術、科學知識,特別是宗教,也不斷東來,漸漸融入并大大豐富了中華文化。

漢唐兩代開拓、捍衛絲綢之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還吸引來西域許多有用之才。其中有源出安國的將軍李抱真、李抱玉兄弟;有源出于闐的著名畫家尉遲跋質那、乙僧父子;有源出曹國、米國的音樂家曹保、曹善才、曹綱祖孫,米嘉榮、米和父子等。

舶來珍寶:海上絲綢之路

與溝通歐亞的陸上絲路相對應,唐時南方海外貿易通道,遠至今日之印尼、爪哇、婆羅洲、斯里蘭卡和印度,常被學者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南海郡諸商埠,特別是廣州,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登陸口岸。

早在開元初,為管理海商,便有“安南市舶使”之設,這就是后來勢力很大的市舶司。市舶使多由宦官擔任,但管理辦法卻由節度使規定,市舶司這個衙門,屬于節度使的管轄范圍。正因為這樣,節度使的廉潔與貪婪對于中外貿易的興衰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先看一個著名的貪官。《舊唐書·胡證傳》載:寶歷二年(826年),胡證被任為廣州刺史、充嶺南節度使,“廣州有海舶之利,貨貝狎至。證善蓄積,務華侈,厚自奉養,童奴數百,于京城修行里起第,連亙閭巷。嶺表奇貨,道途不絕,京邑推為富家”。

這里提到“貨貝狎至”“嶺表奇貨”,具體是些什么東西呢?不妨參照另一個嶺南節度使傳記中寫到的“外蕃歲以珠、玳瑁、香、文犀浮海至”(《新唐書·徐申傳》),以及梁太祖開平年間廣州、福建的貢物龍腦、腰帶、珍珠枕、琉璃、犀玉、香藥、舶上薔薇水、筒中蕉、郁金和雜色海味奇品等,便可大致推想得知。

由于盤剝過甚,有時不免使海商視到華經商為畏途,以致大大減少來華的船舶。《新唐書·李勉傳》載:在他擔任嶺南節度使之初,“西南夷舶歲至才四五”,原因就在于前任長官過于“苛謹”而貪墨。李勉是個清廉之官,結果“明年至者乃四十余柁”,幾乎增長十倍。由此可見長官的廉貪與對外貿易消長的關系是何等密切。

文學家韓愈曾在一篇文章中描述過廣州外商云集的盛況:蠻胡賈人,舶交海中……外國之貨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國。(《送鄭尚書序》)

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暢通,吸引大批外國商人來華,當時籠統稱之為胡商或賈胡。這些外國人的足跡幾乎遍于中國,有人甚至在唐朝入仕做官、結婚生子,不但自己終老唐土,而且子孫相繼,逐漸歸化。

大批胡商來華,不但運來本國土特產、手工藝品,而且必將販回中國的工農業產品和外國稀見之物,商業貿易往來必然是雙向的流動,其中應體現互惠與友誼的精神。所謂“胡人識寶傳說”就是唐朝這一部分歷史生活曲折而有趣的反映。

(原載《北京日報》,作者為董乃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放下包袱 向陽出發
下一篇: 一棵山茶樹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u id="mkfrf"></u>

          <p id="mkfr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