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熱起來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購物問題。“來咸寧旅游,想帶點特產回去,買什么好呢?”近日,一位外地游客在網上發帖尋求幫助。
咸寧有哪些土特產可買?它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并成為提高咸寧旅游整體經濟效益的有力旅游資源嗎?近日,記者采訪了市區部分特產店及相關人士。
一年新開16家特產店
走在城區大街小巷,各種土特產店層出不窮,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一號橋一家特產店內,二十多平米的店面,擺滿了各種來自我市各地的土特產品,包裝精美,品種多樣,有桂花系列、茶系列、酒系列、小食品系列。
老板介紹,從2007年開店以來,每年的產品品種都在增加,包裝也是越來越精美,大部分游客都對這些產品比較滿意,特別是溫泉文化旅游節過后,來這里買東西的游客和市民明顯增多,人氣旺的時候,車子會在店門前排起長龍。
月亮灣正強煙酒店,去年11月份開張,主要經營咸寧特產。老板孫紅霞介紹,店里光桂花產品就有25種。
業內人士都知道,旅游有六要素,即吃、住、行、游、購、娛。作為一個新興的旅游城市,購物是旅游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土特產銷售,占據了購物環節很大的比重。記者從市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游客購物消費占到了我市旅游收入的四成左右。
由此看來,隨著我市旅游業的發展,外來人口會越來越多,土特產的市場前景也會越來越廣闊。就如濱河東路楚鄉土特產店老板王澤凡所說的,“因為有市場,土特產店才會逐漸增多。”
來自市工商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注冊特產字號的商鋪有54家,僅今年新開的就有16家,實際經營咸寧特產的,可能還不止這些。
旺季日均百余人光顧
9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月亮灣一家名為強連達的特產超市,時值上午10時許,店內并無客人,幾位售貨員正在一旁閑坐。
看看店內擺設的商品,以桂花、竹筍、茶葉為主,在店內銷售的土特產有幾十個品種,如通城豆制品、赤壁水產、通山麻餅等。“我們店開張時間不長,生意不怎么樣。”一位售貨員懶洋洋地回答道。
“上半年不怎么樣,下半年生意會好些吧。”楚鄉土特產商行老板王澤凡說道。在決定開特產店之前,王澤凡對咸寧的市場做過調查,特產銷售也分淡旺季,與咸寧的旅游情況掛鉤。旺季的時候,大多數客人是外地游客,淡季的時候,賣的就是人情關系了,顧客主要是企業、單位。
咸寧佳成特產中心是我市一家上規模的特產店,經營本地土特產品種千余種。中心經理沈前進介紹,每年的5月至8月是淡季,房租、水電費、人員工資等,入不敷出,每天都處于虧損狀態。為了改變這一狀態,沈前進想盡辦法,面向街邊的小店、酒店、商鋪、代理商做批發生意。“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接待兩、三百人,達到飽和狀態,銷售額上萬元。”沈前進分析,人們的購物欲望在炎熱天氣會下降,天氣也會影響人的心情,不愿出門購物。此外,暑期來咸旅游的游客主要集中在避暑、漂流等項目,這些景點都遠離城區,游客進城少,沒時間購物,這些都是夏季土特產處于銷售淡季的原因。
“夏季是溫泉旅游的淡季,不少溫泉酒店都會想方設法吸引游客,如何在淡季提高咸寧土特產的銷售量?這是所有特產店都面臨的難題。”一號橋一家特產店如是說。
咸寧特產困難重重,名頭仍不夠響
“咸寧土特產品多,但是真正能打響品牌的精品卻是屈指可數。”采訪中,不少特產店店主這樣說。
記者了解到,咸寧特產品種大同小異、品牌不集中是咸寧特產的不足之一。以桂花酒為例,不同廠家生產出來的桂花酒,從名字、內容到外包裝,有著90%的相似度,沒有自己的賣點。一個廠家生產出了一款暢銷的產品,其他廠家就爭相模仿。隨后,為了搶奪市場,就會互相殺價,你賣10元,我就賣8元,從而使產品失去了競爭力。
佳成特產中心經理沈前進介紹,一般市民不會購買特產自己消費,主要是作為禮品送親朋好友,而我市特產質量和外包裝檔次均不高,他認為特產產品應該走高檔路線。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胡曉鋒認為,目前,全市大部分旅游商品企業尚屬于“小、散、弱”。有開發資源和開發能力的大企業還沒有將目光投向這一塊,規模化生產比重小。
此外,胡曉鋒還認為我市旅游商品的特色也不突出,在太乙洞、星星竹海、131工程等景區,一些旅游商品攤或者小店售賣的佛珠、小羅漢等商品,大多是全國各景區都可見的“熟臉孔”。雖然有土特產專柜,也有高檔茶具、根雕作品等旅游商品,但真正能反映咸寧民俗風情的特色旅游商品還是不多見。
咸寧特產,如何躍出龍門
咸寧土特產如何克服現有的不足,做大做強,實現大賣?
市工商局商廣科負責人曾家富認為,咸寧土特產品要實現突破,必須走科技發展之路,特別是在代表咸寧形象的桂花、茶葉、竹制品生產上,政府須正確引導,并扶持龍頭企業加大研發力度。
其次土特產生產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通過包裝打造品牌,用品牌闖市場,以品質贏市場。崇陽小麻花產品熱銷海內外,赤壁趙李橋磚茶在北方市場供不應求,都是成功打造知名品牌后的效應。
胡曉鋒告訴記者,在旅游商品開發上應遵循“文、新、特、實、藏、量”六字原則。
“文”即文化性,文化淵源是旅游商品發展的生命力。“新”即創新性,旅游商品應創意新穎,具有時尚感。“特”即特色性,每件旅游商品都應主題突出,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咸寧地方特色。“藏”即收藏性,要求具有較高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量”即量產性,市場要有一定的占有率,經濟效益好且具有批量生產的潛力和市場前景。
在旅游商品的市場建設上,胡曉鋒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認為,旅游商品市場建設應納入城市規劃、景區規劃、商業網點規劃中去,在流動人口多、商店林立的地區應建立專營旅游商品的商店。另應加強對旅游者的宣傳導購,通過導游對咸寧特產文化進行講解,游客可以一邊感受文化熏陶,一邊欣賞精湛的民間工藝,增加游客購買欲。(記者 龐赟 黃珊 圖片 趙驥)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汀泗川玉”香傳萬家
下一篇:
我市六縣特產打包成“咸寧八珍”
曹操率軍攻打東吳,直逼赤壁水域。吳軍都督周瑜在敵眾我寡的條件下,針對曹軍不習水戰和曹操驕傲輕敵等弱點,決定實行火攻...
寶塔肉又名大席肉、海參條肉,千百年來是咸安農家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
藕是“偶”的諧音,偶即成雙作對,合即和合如意,夾子是“有子”的一種說法,寓意很吉祥。上年紀的老年人則戲稱藕夾子為“銀...
芥菜又叫大頭菜。襄陽的大頭菜個兒大,味兒正,京城里的大官們常常點著吃它。據說大頭菜的淵源也與諸葛亮有關。諸葛亮居住隆...
孝感米酒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風窩酒曲用傳統方式發酵釀制而成,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