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滿田野綠,犁耙水響歡。2月3日,向陽湖奶牛場農業隊坤元第五季現代農業14畝番茄基地里,旋耕機開過,碎土、整地、起溝一次完成。一壟壟整齊劃一的地塊上,十幾個村民有的在鋪銀灰色薄膜,有的在栽愛因斯坦9號番茄秧苗。
只見村民兩兩成組,年近花甲的劉金鳳用勁把栽苗器往薄膜上一插,55歲的李木春迅速在基質盤里提苗放進栽苗器入口。
“這個栽苗器省時省力,效率是人工的3倍,以前要蹲著栽又慢又累。”劉金鳳倆人深有體會。
“栽苗密度要控制好,一畝栽2600至3000株,后期打葉也很重要,要做好通風透光,防止郁蔽和病蟲害。”走進大棚,區蔬菜管理辦公室主任陳衛東叮囑村民。
“栽完后就要灌定根水,地下給水和空中噴灌都是自動化一鍵啟動的,這個品種口感好,產量大,效益高。”基地負責人王華文笑道,200余畝蔬菜地全程實行機械化耕田,銀灰色地膜有保溫和反光效果,有利于幼苗生長。預計畝產西紅柿1萬至1.5萬斤,每畝平均純收入2萬余元。
在馬橋鎮樊塘村綠佳綠色蔬菜合作社,6畝溫控大棚綠意盎然。66歲的負責人謝樹倫正在指導錢定鑫等員工給去年11月栽的圣女果進行整枝,繞蔓,要求將每株單蔓枝葉細心繞在一根根繩索上,同時抹掉主干外的旁枝,有利于營養集中供給。
“我這里的蔬菜喝的水是經過6道凈化工序的純凈水,再配以肥料,通過水肥一體的智能水肥灌溉系統一鍵啟動給肥給水到位。”說起種蔬菜穩產增產的秘密,謝樹倫笑道,水肥精準滴灌很重要。
在育苗大棚里,辣椒秧、西瓜秧、黃瓜秧、香瓜秧在基質盤里探出鵝黃綠的腦袋,幾個村民正在幫秧苗脫掉種子皮殼,2月底便可移栽了。
“秧苗長得好,溫濕度管理是關鍵。這個育苗大棚秧盤下埋有通電加熱設施,若遇倒春寒時就及時加熱,保持大棚溫度在24℃左右,濕度不足60%就噴點水,通過科技管理,確保合作社5萬余株秧苗茁壯成長。”謝樹倫說。
2月1日,在雙溪橋鎮楊堡畈,永興農機合作社種油大戶吳佑明正用無人機給200畝油菜進行追施蕾苔肥。針對近期雨水多的天氣,幾個村民正在油菜田里進行清溝排漬,做田間管理。
“無人機一天施肥80至100畝,既省力又節約成本,施肥還均勻。”吳佑明說,今年將是個油菜豐收年。
科技鬧春耕,增收有保障。作為省油菜蔬菜生產大縣,咸安區種植44.7萬畝油菜,60%全程實行機械化栽植和田間管理;目前已追肥5.5萬畝,清溝排漬3.2萬畝;全區23萬畝蔬菜90%是露天蔬菜,10%的設施蔬菜實現春提早上市和秋延后上市,可供青黃不接時市民有精品蔬菜供應。
(咸寧日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胡劍芳)
編輯:hefan
上一篇:
咸安溫泉街道念好“三字經” 筑牢森林“防火墻”
下一篇:
咸安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4106 件 為消費者挽回損失54萬余元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魯煉報道:4月22日,嘉魚縣高鐵嶺鎮白果樹村村委會里擠滿了人,數十位村民自覺排成...
咸寧網訊通訊員楊惠春報道:在嘉魚農商行信貸資金的支持下,嘉魚官橋三湖茶葉專業合作社300畝優質白茶今年開始批量生產上市了...
■記者王奇峰通訊員申麗萍“今年龍蝦市場還不錯,這批龍蝦很快就可以上市了。通過產業發展幫扶政策支持,張治兵參加了縣里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賀春音通訊員曹杰周雨開欄語:2018年,通山縣、崇陽縣如期“摘帽”。合作社對藕塘村上冊的貧困戶關愛有加...
新華社西寧9月16日電題:盆地里的生長新華社記者熊爭艷、王浡青海,地處中國西北。決戰脫貧攻堅進入收官,記者來到柴達木腹地...
純白的大棚、蔥郁的小白菜,白加綠的主色調,讓整個基地透出滿滿活力。9月9日清晨,走進位于嘉魚縣新街鎮的余碼頭蔬菜專業合...
咸寧網訊(通訊員王能朗?劉思洋)“多虧了黃沙鋪鎮黨委政府對我們企業傾心助力,使我們廠房能快速建成投產……”日前,湖北...
記者劉玉關?攝影毛亞軒?通訊員?余輝早年組建崇陽縣第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各類高新先進農機具308臺(套),流轉承包農民...
在崇陽縣青山鎮鋪前村4000余畝低洼地里,村民們在全國種糧大戶吳正剛的帶領下種糧油、辦工廠,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
通城縣供銷社創新“惠民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模式,在縣農業、農機部門全面幫扶下,積極探索開展水田耕種合作,創新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