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走進赤壁市茶庵嶺鎮云臺山村瓜蔞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根根水泥柱支撐起的瓜藤大網,瓜蔞苗小的已長到了半米高,大的已經爬上了柱頭。
“4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瓜蔞產業項目審批后,規整土地600畝用于發展瓜蔞產業。”云臺山村支部書記吳炎階說,這里能夠發展起來,關鍵還是靠村里的致富帶頭人。
吳書記口中的致富帶頭人,就是瓜蔞種植基地負責人宋雨齊。
今年剛滿30歲的宋雨齊是土生土長的云臺山小伙,記者走到瓜藤網深處見到他時,他正帶領村民間苗、鋤草。
2015年,還在廣東打工的宋雨齊,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生活還能維持。但隨著老婆生了二胎,宋雨齊決定回鄉照顧家里。
一回鄉,一家四口人,上面還有老人,全靠宋雨齊一個人養家,日子變得艱難。
在沉寂一段時間后,宋雨齊回想起原來接觸過做瓜蔞生意的老板,再看到村里有這么多空閑的土地,于是決定種瓜萎。
“瓜蔞的果實、種子、塊根都可以入藥,渾身是寶。”宋雨齊告訴記者。
2015年底,宋雨齊拿出打工的所有積蓄,借遍了親朋好友,在鎮村干部的支持下,種起了瓜蔞。
4年來,宋雨齊把基地當成自己的家,經歷烈日寒冬,沒日沒夜埋頭苦干。
皇天不負有心人。從2018年開始,宋雨齊的瓜蔞基地每年都會接到河北、湖南2家藥材公司的固定訂單。他說,這些得益于原來打工的經歷,也得益于藥材市場行情好。
經過4年的精心種植,宋雨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瓜蔞大概有6000到8000元的收入,除去人工、原料、搭網、運輸等各種成本,去年的純收入在100萬元以上。”
即使今年困難的疫情時期,訂單反而增加了,這更堅定了宋雨齊發展瓜蔞的決心。今年疫情一解封,他又在隔壁的八王廟村流轉了200畝地種瓜蔞。
致富不忘鄉親的宋雨齊說:“瓜蔞基地就近帶動貧困戶就業30多人,每人每年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我打算再擴大300畝,吸納更多的村民就業。”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柱 特約記者 童金健 通訊員 宋輝)
編輯:hefan
上一篇:
王學禮:豆腐坊“磨”出致富路
下一篇:
惠而不費暖民心居亦樂業穩推進 崇陽庫區移民不再“水上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