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特約記者汪佳、通訊員曾艷平報道:一廂小菜地,分成5小塊,種植著不同的蔬菜。自從搬遷至崇陽縣青山鎮冷水港安置點后,74歲的沈細文老人和老伴王尚華對自家的這塊“幸福菜園”格外上心。
“‘幸福菜園’是安置點上配套的,每家每戶都有一塊,名字也是政府取的,可它帶給我們的卻是真正的幸福。”沈細文告訴記者。
菜園不僅是他們一家人餐桌上的希望,更是老倆口對土地的深情寄托。
“高山出平湖,是我們青山鎮水庫村的真實寫照。”老人講起了自己村里的故事:1967年因修筑青山水庫,自家所在的山村變成水庫村。村民分布在水庫大大小小的幾百座孤島上,出門必須靠劃船。
年輕時,為了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沈細文試圖舉家搬出水庫。“總共搬了6個地方,可每次都因田少地少,從年頭忙到年尾都填不飽肚子。而且離開故土后,總感覺寄人籬下,無奈最后又遷回水庫。”
因出行不便,沒田少地,水庫村村民收入極低;山外的人不愿進入庫區,年輕人的婚事都成問題;已成家的年輕人,又為孩子上學的事而發愁……
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大力推進,2016年,水庫村被列入崇陽縣易地扶貧搬遷“交鑰匙”工程,80多戶貧困戶整體搬遷至冷水港集中安置點。
安置點靠近集鎮,距鎮衛生院、中小學不到300米,附近還有工業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不僅方便貧困戶子女就近入學,更方便就近就醫、就業。
沈細文是第一批入住的。他說永遠忘不了2016年12月15日那天,第一次走進新家,看到了政府免費提供的“86”大禮包,即“8”大短期禮品:米、油、太陽能熱水器、衛生間配套設施、電飯煲、桌椅、棉被、櫥柜。“6”大長期禮品:自來水、生活用電、有線電視開戶,扶貧崗位、股份、菜地。
考慮到安置點的房子只有一層樓,夏季太陽直射,屋內難免高溫炎熱。去年,青山鎮黨委、政府聽取村民意見后,又統一加蓋了一個隔熱層。
利用這個隔熱層,家家戶戶都建起了儲物間。沈細文卻另有“妙招”:在儲物間里精心打造出兩間小臥室,方便女兒帶著外孫們回娘家時居住。
更令村民高興的是,去年,該鎮還成功引進君健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在安置點上設立了一個扶貧車間,30多位村民實現穩定就業,月收入超2000元。
“安居樂業,不再是夢!庫區移民,再也不用‘水上漂’了!”沈細文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80后”夫妻開辦扶貧微工廠 助力家鄉脫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