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余佳 整理/本報記者 黃柱
在赤壁市委黨校一場精彩的讀書會上,我給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正好趁著這次眾多文學愛好者匯聚在一起的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閱讀這本書中的諸多思考。
其實距離讀完這本書已經挺久了,以至于我忘了它為什么一直躺在我單獨的一個收藏夾里,昨天把這本書又拎出來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遍,才想起來了當初喜歡它的很大原因在于,比起余華先生最著名的作品《活著》,這本書把人世間的苦難編織進溫情里,“裹著糖的苦心兒,再苦也不至于苦得下不了喉”。
小說以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一位普通絲廠工人許三觀,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通過賣血維持家庭生計,帶領著家人度過了許多看似無法逾越的困境的故事。許三觀一共賣了11次血,通過賣血娶到了媳婦;通過賣血為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子還債;通過賣血讓家里人吃頓好的;通過賣血給兒子治病……他把賣血當作拯救家庭的唯一方法,是那個年代的普通人對“活著”最質樸卻最震撼的詮釋。那些底層的普通人,他們命運多舛,生存艱難,或許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們骨子里透出來的中國底層人民面對苦難善良堅韌的品格,滲透進了字里行間。正如書中寫的那樣:把苦難配一盤炒豬肝,和著二兩溫熱的黃酒下肚,養出身體里流淌的血液,變做生命生存的養料。
“血濃于水,更濃于苦難。”余華先生以血為引,讓我們目睹了歷史洪流中個體的渺小與堅韌,感受了社會變遷的陣痛與希望。許三觀并不是個例,是萬千普通人的縮影,讓我們能窺見生活的真諦,于平凡中照見偉大,于苦難中尋到希望。許三觀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生存的意義、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難面前保持人性光輝的重要性。這些寶貴的啟示,對于每一個處于逆境中的人,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許三觀的故事也警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扎實補齊民生保障短板,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產業鏈現代化、綠色低碳發展四個方面既是新型工業化的特征,也是新型工業化的實現路徑—— 新型工業化:新一輪產業變革必由之路
本書分為上下兩輯:“文學青年的誕生”與“把寫作作為方法”,分別講述余華的作家之路,以及創作與閱讀中產生的思考,讓讀者...
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智慧交通分會會長、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軍,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所長薛強,市...
○王恬余華,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位“冷酷”的作家。余華用他那冰冷筆調,不動聲色的讓我們目睹了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地死去...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歡采訪時間:12月18日采訪地點:市區學府社區本期閱讀人:張偉最近在重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本書為安杰伊·瓦伊達傳記,描寫了瓦伊達的生平經歷,同時也描寫了其電影風格的轉變,反映出20世紀電影史的變革歷程。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歡采訪時間:11月5日采訪地點:九重錦小區悅讀分享人:張曉磊我最近在重讀魯迅作品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尊重基層群眾實踐,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務必使改革的思路、決策...
解民憂、紓民困,不是一陣風,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一勞永逸,只有真正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具體實踐中持續發力、久久...
解民憂、紓民困,不是一陣風,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一勞永逸,只有真正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具體實踐中持續發力、久久...
截至目前,該縣紀委監委共開展扶貧領域紀律作風和腐敗問題專項督查30次,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21個,查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