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大重要作用
新型工業化是我國實現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創新實踐。從當前產業結構看,服務業是我國第一大產業,制造業占比雖低于服務業,但規模居全球第一,遠超其他發達工業國家。從未來發展看,我國服務業將繼續快速增長,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必須走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之路。所謂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充分釋放我國制造大國和網絡大國的疊加、聚合、倍增效應,構建形成以數據為核心驅動要素的新型工業體系,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二是指通過數字技術運用,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使經濟增長不再單純體現為產業的此消彼長。實現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交易成本下降,實現更小庫存,提升生產效益,而且能夠形成緊密的供需關系,擴大市場范圍,開發多種增值服務,形成新的增長源泉。
新型工業化是我國新時期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抓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新型工業化是我國在“雙碳”目標下持續推進工業化的道路創新,是建設生態文明目標下的新型工業發展模式,具有數字化和綠色化孿生轉型的特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方面堅持發展制造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和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堅實物質保障,為保障國防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改變傳統以資源要素投入為主的發展模式,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面臨的主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新型工業化深入發展。2023年,中國創新能力指數居世界前列,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一,獨角獸企業數量居世界第二。當前,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拉動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動能,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世界第一,產品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但也要看到,我國正處于由傳統工業化向新型工業化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首先,亟須加快構建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體系。基礎研發能力薄弱和顛覆式創新缺乏,導致我國制造業存在關鍵技術缺失、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迫切需要構建高水平產業科技體系,推動工業化由要素投入為主轉為創新驅動為主的模式。其次,亟須推動工業化與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數字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意義最為重大的代表性技術,隨著數字技術向各個產業部門的進一步滲透和賦能,工業和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數實融合的主要領域,也是形成新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最后,亟須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工業生產體系。我國需要從生產到消費、從家庭到社會、從企業到政府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構建從宏觀到微觀的綠色財政體系、綠色金融體系和綠色產業體系。
推進的主要著力點
推進新型工業化,既要瞄準長遠目標,也要立足當前存在的問題,在具體措施上必須有抓手、可落實、有實效。
我國制造業規模連續多年全球領先,但傳統的比較優勢正在減弱,需要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支持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金融業、科技研發和科技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間的深度融合,推動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到產品設計、客戶定制、集成制造、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測試認證、金融服務等環節,不斷提升制造企業在服務環節的價值創造能力。
形成與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能源生產和資源利用方式。不斷改善能源結構,穩步推進大型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建設,促進清潔能源的就近使用。依靠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業能效水平,集中力量突破全球性能效和排放技術難題,力爭中國制造業節能減排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重點工業行業能耗水平達到和超過發達國家。構建多層次循環經濟系統,大力發展資源回收產業和再制造產業,依靠技術進步和制度建設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進一步鞏固工業產品出口優勢,從能源原材料供給、出口貨運能力提升等多個角度為出口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增強國際市場渠道建設和本地化運營能力,保障出口企業的海外訂單交付能力。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和產業標準制定,在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貿易規則制定中貢獻中國經驗,建立中國專利技術與標準制定相互支撐的正向循環體系,推動自主標準工業產品成套出口,在對外工程和其他承包合同中推動中國標準落地。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繼續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推動外資量增質升。
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建立與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支撐體系。目前,我國前沿產業技術已進入“無人區”,部分領域已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要繼續保持領先,關鍵在于科技創新的持續突破,而推動科技創新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為此,要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建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支撐體系。
(原載《北京日報》,作者為史丹)
編輯:但堂丹
《精益智能制造:解碼頂層構架設計》內容簡介:本書結合當前中國制造業的宏觀和微觀環境,以及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核心問題,提...
咸寧網訊記者鎮強報道:9月10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0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以2019年營業...
《關鍵時刻:中國制造業何去何從》新望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4年,中國制造業將往何處去?
中國造得了衛星,進得了太空,說明只要下定決心,沒有中國人辦不到的事情。
近年來,崇陽縣依托幕阜山綠色產業帶資源和鄉村資源,整體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公園,已建成天城茅井養生小鎮、銅鐘野櫻花天堂小...
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物價運行平穩,基礎設施投資恢復經濟運行總體處于恢復發展期核心閱讀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
同時,張娟文代表認為,鄉村有了產業支持,農民就業就有了方向, “三農”發展終極目標,就是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
第四產業未來已來,愿《第四產業》揚起一面思想的風帆,帶我們一起駛向數據業的星辰大海。
市領導楊良鋒、吳剛、吳曉波、李麗、熊享濤,咸寧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福卿出席會議。
俯瞰咸寧大地,產業發展熱潮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