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恬 |
畢飛宇的《推拿》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社會群體。讀后,你將發現只有當你“變成”盲人的時候,才能體悟他們的苦樂辛酸。
《推拿》這本小說展現了一群在“沙宗琪推拿中心”生活和工作的盲人推拿師的喜怒哀樂,生動刻畫了王大夫、小孔、都紅等人物形象,寫出他們對愛情、幸福、金錢的渴望,通過描寫盲人推拿師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追求等,表達了對生命尊嚴、健全人格的高度關注,頌揚了高尚的人格尊嚴。
小說以小切口入手,以一家盲人推拿店為背景,描述了盲人推拿師在推拿店的生活,觸摸他們在黑暗中的每一個細節,深深地刻畫出了每個人的形象,展現了身殘志堅的精神。我們要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去看他們,看到他們對尊嚴的渴望,看到他們心靈的美好。
盲人有自己的情感和尊嚴,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愛恨情仇和酸甜苦辣,也同樣需要社會關注和重視他們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推拿》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寫出了盲人們的快樂、憂傷、愛情和欲望,打破了我們對殘疾人的認知盲區,由此也引發了我們對于盲人這一特殊群體的深刻反思。
由于盲人的生理殘疾,大家習慣于將他們看成是弱者,以憐憫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殊不知,這恰恰傷害了他們的尊嚴。真正的關愛應當以尊重對方的需求為前提,應當建立在尊重對方的人格平等的基礎上。作者對此十分敏感,小心翼翼地處理寫作時的立場和態度,站在尊重其人格的“正常人的立場”而非“殘疾人的立場”,這就保證了人格的平等和對尊嚴的重視。
這群推拿師的內心是痛苦的、恐懼的。他們曾經相信過,也曾經放棄過,但最終還是堅持活了下來。堅持活下來,就是一種鳳凰涅槃后的重生。盡管作者描述的盲人世界里充滿了恐懼、絕望、無奈,但是作者并沒有打算讓這個生活在推拿中心的盲人群體徹底喪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光明的向往。尊嚴的守護必然伴隨著撕心裂肺的痛,但這群盲人依然在堅持著。
畢飛宇說,“寫這本書,像閉著眼睛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把我所知道的盲人生活剝開,看到他們的心中始終充滿著熱愛生活的光明。”
畢飛宇在《推拿》的扉頁上寫著:神說,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可有些地方卻一直沒有光。朋友說:沒有光也要好好活,他們就始終好好地活。“好好活著”,我默默地品味著這句話,我們都要好好活著。有時,盲人比我們更清楚這一點,所以盲人可以帶領我們走出黑暗,也許這就是作者希望與我們達成的默契。一群用夢想作眼晴的盲人,帶著我們這群所謂的“正常人”走向光明。
當我們讀完小說,腦海里異常清晰的是他們那種“人”的形象,而不是“盲人”形象。《推拿》不只是推拿,揉捏的是人的感情。
心盲哀于眼盲。我們有的時候看不到生命的美好。“生活自有生活的加減法,今天多一點,明天少一點,后天又多一點。這加上去的一點點和減去的一點點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它讓生活變得有趣、可愛,也讓生活變得不可捉摸”。這部書真正讓人明白,每天的新鮮事最可貴、最有趣,活得快樂才是人生的真諦。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教師的兩種快樂: 研究之樂和傳薪之樂
面對這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誤區,家長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轉變“成績至上”的觀念,關注孩子和諧、積極人格的全面發展,運...
面對這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誤區,家長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轉變“成績至上”的觀念,關注孩子和諧、積極人格的全面發展,運...
“健全的人格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和孩子的學習成績相比,我更注重他健全人格的塑造。
《推拿》展現了一群在“沙宗琪推拿中心”生活和工作的盲人推拿師們的喜怒哀樂,生動刻畫了王大夫、小孔、都紅等人物形象,寫...
人的到達——咀嚼著名老詩人曾卓給我的題詞1991年陽春三月,因為想出一本詩集,我與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羅公元編輯一起去拜訪曾老。
先后出版了《自然風水學(第一版)》和《自然風水學(精華版)》兩本書共計170萬字,曾擔任湖南省張家界市黨政機關的正縣級領...
而最大的受益是想努力學習他的“君子情懷”,并盡量遠離那些“文痞型小人”。
光明日報記者李笑萌劉江偉文化如江河,在流淌中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榮耀變遷,在奔騰中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從新文化運動...
詹紅霞(咸安)就在那瞬間的不期而遇掀開長夜漫漫的寂寞半世流離半世清幽中一束光忽隱忽現撩動一池無欲無求的波瀾張開渴望黎...
百年奮斗史,中國共產黨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了蕩氣回腸的壯烈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臨江西考察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