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柯于明 整理/本報記者 王恬
1992年,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一出版我就買了。讀了一遍,耳目一新,仍覺不過癮,放在茶幾上,有空再“復習”幾頁。
在評論界,有人說:余秋雨的散文是“大靈魂、大氣派、大內涵、大境界”。有人贊嘆他“以人格的藝術智慧,把中國的散文提高到放之當代世界散文杰作之林也毫無愧色的境界上來了。”
1995年,余秋雨出版了《山居筆記》。我又去買了,仍是讀得如醉如癡,蕩氣回腸。不知不覺,我便成了他的“鐵粉”。
2012年秋,“偶像”竟然千里迢迢來到了“鐵粉”身邊,豈不是蒼天惠我!
“香城泉都”的概念提出幾年來,我帶領咸寧文藝界同仁一直在積極打造這個地方文化品牌:先是組織“全國著名詩人詠咸寧溫泉”,接著策劃“著名作家寫香城”活動,邀請著名作曲家王立東、著名歌唱家黃華麗來咸打造香城泉都主題歌。政府部門覺得還需要多一點“理論支撐”,決定舉辦一場“中國香城建設論壇”,請中央電視臺楊瀾來主持,要是能請到文化名人來一次講座那就更完美了,于是便有了這“一場秋雨潤鄂南”的好事。
余秋雨是高人妙手,許多人寫過的相同的題材,到他手上就能與眾不同。這得力于他的視野、格局、學識、才氣、情智、筆力諸方面的高度,更得力于他追根究底、尋蹤覓跡、實地考察的實證精神。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融于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雖然同樣是講中國文化,但他此刻面對的是咸寧聽眾、基層干部。他沒講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聯系咸寧實際,結合當地文化;沒賣弄高深晦澀的理論,掉書袋,而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沒有教授味、書卷氣,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質樸,接地氣;沒有死板機械,而是生動活潑,把握有度,講究藝術,將書本、社會、人生融會貫通……果然是“見機行事”的講壇高手,令人不得不佩服。這不僅是講授方法問題,而是對聽眾的尊重,也是對文化的敬重。
講座中,余秋雨闡釋了什么是文化?中國文化是什么?中國哲學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在中國哲學中最值得仰望的是:君子之道、禮儀之道和中庸之道。講到“君子之道”,余秋雨洋洋灑灑地展開,對君子和小人進行了描述,對前者大加禮贊,對后者大加貶伐。聽得出來,他對小人恨之入骨,渴望有更多的君子。他說,君子的標準不高,在行動上講禮儀就是君子。桂花是高雅之花,有著“溫良恭謙讓”的品格,所以咸寧人喜歡它。香氣彌漫的咸寧,應該有更多的君子走在大道上。
我聯想起讀過的余秋雨那些文章,他對君子與小人的話題多有研究。在《中國文化課》中,他教我們認識了君子,也認識了與君子相伴相生的“小人”。他認為“君子”是一種人格理想。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崩。他總結出“君子之道”包含九個方面:君子懷德;君子之德風;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蕩蕩;君子中庸;君子有禮;君子不器;君子知恥。詳細論述了“君子之道”,包括君子之交、君子之名、君子之偽、君子之獄等。而“小人”的行為特征有:見不得美好;見不得權力;不怕麻煩;辦事效率高;不會放過被傷害者;總是把自己打扮成無辜者;永遠離不開造謠;最終控制不了局勢。他還觀察到,中間地帶的大量小人又可分為惡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余秋雨還認為,對付小人,顯然沒有消解的良方。只有在心理上強悍起來,不再害怕群蠅成陣、陰溝暗道。而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有選擇做君子的機會,那是一種“水滴石穿”的修煉。不必等待,君子之道就在所有人的腳下,而且就在當下。
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其實,我是既聽了他的“一席話”,又讀了他的“十年書”,受益自然不會少。而最大的受益是想努力學習他的“君子情懷”,并盡量遠離那些“文痞型小人”。
編輯:但堂丹
翩翩君子風——聽余秋雨“一席話”1992年,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一出版我就買了。
《中國文化5000年》呂思勉著內容簡介:作品借鑒古代史書的典制體,按章節分為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等多...
《中國文化簡史》內容簡介:本書是一本清晰地提煉出中國文化史的基本線索、探索中國文化演變規律、既闡明了“是什么”也回答...
馮建國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基礎與核心,對于中國人文精神的考察,不僅包括對于歷史上由中國人所創造的文化精神“是什么...
在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孔子學院,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用毛筆寫下漢字“中秋”……在世界各地,蘊含團圓、和諧、幸福等文化內涵...
【中國文化走出去】?光明日報記者焦授松?奧地利首個孔子課堂日前在施泰爾馬克州魏茨市舉行了揭牌儀式。魏茨孔子課堂由格拉...
年輕一代這樣講述中國故事“過去幾年您曾多次到訪中國,請問什么給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熱愛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去年我...
”該校國際學院院長劉曉華表示,此次活動增進了中外學生對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了解,引領他們更全面、立體地感受中國傳統文...
○丘山乍看《關于中國的50個為什么》這個書名,我以為是一本關于中國的ABC讀物。在“為什么中國人喜歡睡午覺”一文中,作者借...
?《百年不孤獨——許淵沖回憶錄》許淵沖著江西美術出版社在中國,曾經有一所大學,它的辦學實體雖只存在了8年多,卻在7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