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不斷增創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1.深刻領會新質生產力理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我國經濟穩步發展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理論,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新質生產力理論是一項重大理論創新。生產力不僅是創造財富的源泉,而且是社會制度變遷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對生產力要素的理解具有動態性,認為生產力發展離不開要素更新以及新要素的加入,并提出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性作用。任何理論創新都源自對時代問題的關切,當今世界,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經濟全球化進入更加曲折發展的新階段,要素升級迭代和新要素產生發展日新月異,需要理論創新指導新的發展實踐。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激烈國際競爭,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上總結、概括,結合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取得的經驗,深刻指出要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并全面系統闡述了其科學內涵、主要特征、關鍵本質、核心要素、發展路徑、制度保障等,明晰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關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
新質生產力理論對新時代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我國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制造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但不可否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仍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和結構性矛盾,比如有效需求不足、關鍵核心技術面臨“卡脖子”問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破題的關鍵在于創新,應通過科技賦能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高效能、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有明確的產業載體,以新供給與新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為落腳點,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這就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實踐方向和具體抓手。
2.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規律
生產力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只有充分認識、嚴格遵循生產力發展規律并以此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制定經濟政策,才能有效促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既有與傳統生產力的共性之處,亦有獨特的個性規律,必須準確把握其發展規律和原則方向。
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的“牛鼻子”。科技創新具有階段性,通常包括知識生產和價值實現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為避免市場失靈可以更多發揮政府作用,后一階段涉及知識成果的產業化,需要科學家與企業家充分耦合,尤其要發揮科技型企業家的主導作用。科技創新具有層次性,既有從0到1的突破性創新,也有從1到N的改進型創新,層次性還體現在創新領域的異質性上,有的領域更多需要發揮市場機制對創新的正向激勵作用,有的領域則必須通過新型舉國體制推動創新。科技創新具有不確定性,需要因勢利導,強化激勵,寬容失敗。
因地制宜是客觀要求。從全球看,創新活動并非均衡或隨機地分布在世界各地,而是越來越呈現創新集群的趨勢,即創新地理空間集中化。創新依賴人才,因高等教育資源分布差異和產業發展差異,人才往往具有較強的空間黏性。由于數字經濟時代技術領域的專業性、多樣性以及各地區知識資源分布的差異性,各個城市只能在少數產業領域集中突破。作為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表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效能更高、前景更廣,但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否則容易產生巨大資源浪費。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
模式躍遷是必然選擇。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搞一種模式,更要避免陷入路徑依賴。過去我國工業化進程在遵循世界一般規律的同時,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比如起始地區在不同階段探索出以國際代工推進工業化、發展產業集群提升工業化等不同路徑,特別是為實現趕超發展采用偏向性的路徑,突出增量調整和加入國際循環。這一模式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如要素價格扭曲、價值鏈低端鎖定、環境污染嚴重等結構性問題。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進,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我國必須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錨定新質生產力,從注重規模轉向提升質量,從發展優先轉向統籌發展和安全。
制度優化是關鍵支撐。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更有效率、更利于創新的制度安排,以此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要花大力氣解決好創新效率與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引進使用、要素配置與合理流動等體制機制問題,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包括創新資金投入機制,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等。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3.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建立健全與之適應的體制機制,推進科技創新,及時將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推動綠色發展,強化要素支撐。
著力構建傳統產業煥新機制。傳統產業不是低端、低效的代名詞,通過技術、市場及政策賦能同樣可以成為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載體。應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實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行動。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立足不同產業特點和差異化需求,大力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引導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加強產業融合互促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傳統產業更高效、快速地吸收利用新技術、新成果。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加快企業兼并重組,把推動傳統產業兼并重組上升到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戰略高度,鼓勵產業關聯強的企業間重組。
著力構建新興產業壯大機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用好“揭榜掛帥”,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盡快補齊產業基礎短板。推動上下游企業、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實現共同成長。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加大融資擔保和風險補償力度。鼓勵企業融入和布局全球創新網絡,加大對企業知識產權的輔導、服務力度。
著力構建未來產業培育機制。未來產業代表著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方向,是創新技術與多領域深度融合的產業。放眼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由于前瞻性技術、顛覆性技術及產業應用的前景還不清晰,發展未來產業要把著力點放在創新系統和產業生態上,而不是僅僅聚焦于某個具體產業。政策導向上要堅持普惠包容,充分尊重企業成長的差異性、技術迭代的專業性,基于行業異質性加強分類指導和扶持,對于影響未來產業發展的一些共性問題下好“及時雨”,豐富應用場景,促進企業良性競爭。鼓勵國內企業與研究機構“走出去”,深度參與全球未來產業分工。
著力構建生產要素支撐機制。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圍繞制度設計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知識、人才、數據、資本等要素升級,優化要素再配置,充分釋放結構紅利。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建立高標準要素市場體系,強化政策的統一性、規則的一致性、執行的協同性。強化科技創新事中管理,完善事后管理,建立學術同行評價機制。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廣泛吸引、利用高端復合型人才,為人才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完善企業家激勵機制,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在市場準入與退出、融資、競爭等方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寬容失敗的氛圍,降低失敗的剛性成本,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李揚 程俊杰?原載《光明日報》2024年5月8日 6版)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推進“課程思政”改革 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
下一篇:
數字經濟背景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創新探索與實踐—— 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與會計高水平專業群為例
近年來,崇陽縣依托幕阜山綠色產業帶資源和鄉村資源,整體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公園,已建成天城茅井養生小鎮、銅鐘野櫻花天堂小...
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物價運行平穩,基礎設施投資恢復經濟運行總體處于恢復發展期核心閱讀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
同時,張娟文代表認為,鄉村有了產業支持,農民就業就有了方向, “三農”發展終極目標,就是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
第四產業未來已來,愿《第四產業》揚起一面思想的風帆,帶我們一起駛向數據業的星辰大海。
市領導楊良鋒、吳剛、吳曉波、李麗、熊享濤,咸寧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福卿出席會議。
19.4:46.5:34.1,這是2010年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 17.5:49:33.5,這是2015年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 五年間...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13日至15日,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考察團在我市考察。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與中心主任唐德...
一是要有質量思維,由速度發展向質量發展轉變,要改變過去更多依賴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長方式,注重經濟增速、質量和效益的協調...
咸寧市清潔能源產業推進會議要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咸寧網訊記者周榮華報道:2月25日,我市清潔能源產業推進會議召開。市委...
孟祥偉在市委專題會議上強調扎根本地找準方向建好重點產業研究院堅定不移加快推進撤點并校提升教育質量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