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的41.5%,產業數字化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2035年,數字經濟將邁向繁榮成熟期。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數字人才的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職業院校作為數字化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高質量數字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培養具有數字化思維和能力的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成為當前職業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將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咸寧職院”)大數據與會計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為實踐案例,探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創新,旨在為相關院校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啟示,進一步發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作用,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一、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分析
《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指出,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總體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左右。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一系列新型數字職業應運而生,職業分類大典中,首次標注的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這深刻反映了產業界對數字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市場上,不僅數字技術和產品研發人才供不應求,產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交叉融合型人才以及數字化治理人才同樣稀缺。
二、數字經濟背景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現狀與不足
(一)育人理念不“新”,專業發展與產業需求融合不夠暢通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部分職業院校的教育理念未能及時跟進數字化轉型的步伐,這使得其教育內容與產業實際需求之間產生了明顯的斷層。部分職業院校仍然固守傳統的教育模式,缺乏對新技術、新業態的敏銳洞察和適應能力,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工作要求。這不僅影響學生的就業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持續發展。因此,職業院校亟需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確保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
(二)產教融合不“深”,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明顯
當前,產教融合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挑戰。盡管校企合作已成為共識,但融合的深度卻遠遠不夠。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未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一方面是因為缺乏具體的激勵機制和政策支持,使得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校企之間的合作機制尚不完善,雙方在人才培養、教材開發、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仍停留在表面,未能形成深度的融合。這不僅影響了教育的質量,也制約了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三)三教改革不“快”,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相對滯后
當前,教育領域中的“三教”(教師、教材、教法,以下簡稱“三教”)改革步伐相對滯后,教師在面對新的教育需求時,未能及時適應并更新教育觀念和教學技能,導致教學創新不足。同時,教材的更新速度也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部分教材內容陳舊,難以反映最新的學科發展和實踐應用。在教法方面,傳統的教學方法仍占據主導地位,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和多元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因此,加快“三教”改革步伐,提高教師素質,更新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是當前職業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數字經濟背景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改進對策
2024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印發了《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其重點工作任務中明確提到要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支持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加強創新型、實用型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職業院校如何培養出契合企業需求的人才,關鍵在于人才培養的創新與踐行,下面本文將結合咸寧職院大數據與會計高水平專業群的案例,探索數字化人才培養改進策略。
我校大數據與專業群于2021年立項湖北省高水平專業群,由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現代物流、市場營銷、金融服務與管理、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五個專業組成,旨在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精技術、懂管理、會經營、可創業”的復合型高素質財經商貿人才。
基于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數字經濟背景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本文提出“校企共育,課證融通,賽訓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新業態下數字化人才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
(一)聚焦數字化產業新業態,更新實踐育人新理念
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了行業新業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云共享等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逐漸消除了大量繁瑣的基礎性工作。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需要培養具備高度創新思維、扎實技術基礎、跨學科知識和強大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高水平專業群育人理念應聚焦于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數字技術能力和專業與業務的融合能力,以適應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需求。
(二)持續推進產教融合,強化企業育人主體作用
咸寧職院大數據與會計高水平專業群目前已與北京東大正保、中聯集團等共同建立了正保智能會計、智慧財經、諾力等產業學院,為1000多家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做賬服務,積累的產教融合經驗已成功入選了2021年全國產教融合優秀典型案例,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礎。然而,對標2023年7月國家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中的具體要求,我們仍需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基于企業真實生產過程,融入行業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新規范,校企雙方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數字化專業群課程體系,提高教師數字化教學水平,升級實訓基地建設,開發數字化教材,進一步實現“共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創優質教師團隊、共建數字化實訓基地、共編數字化課程教材”,真正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實現校企協同育人,提升學生運用數字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力推動三教改革數字化發展,全面提升教學育人質量
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為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其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引導者,是“三教”改革的關鍵力量。在教師改革方面,對內我校鼓勵教師參與線上線下等多種數字化師資培訓活動,以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水平;對外通過“招碩引博”“引才專列”等多種形式引進人才,近3年,大數據與會計高水平專業群內專業引進計算機、金融、會計等專業的碩博研究生共有6名,教師雙師率到100%,教師團隊2023年成功立項省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并榮獲湖北省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3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為更好發揮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作用,后期我們將進一步鼓勵教師走進對口企業,進行長期掛職研修,參與企業技術變革、科研成果轉化等項目,實現科教融匯,進一步提升教師整體數字化水平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
教材作為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重要載體,是課程內容的具體呈現。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教材數字化及教學資源數字化是教育數字化的重要形式。數字經濟背景下,職業院校應以數字化教材為媒介,將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呈現給學習者,聯合企業共同開發符合職業教育特征的數字化教材,破除傳統教材形式單一、內容滯后等問題。我校大數據與會計高水平專業群內教師緊跟數字產業崗位需求變化,校企合作共同開發了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3本,省級規劃教材2本。通過教材數字化,推動教育現代化,以此提高育人質量和效率。
教法作為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教學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關鍵環節。職業院校應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通過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日常教學提供有力支撐。以咸寧職院大數據與會計高水平專業群中的《企業財務機器人應用》課程日常教學為例,教師基于企業真實業務場景,依托企業數字化教學資源,開展項目化、任務驅動式教學,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全過程評價,對評價結果進行深層次應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智能教學系統,實現教學資源的智能推薦和學習進度的智能監控,通過這種融合式教學方法的創新,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推動職業教育數字化變革提供可參考的方案。
(陳曉娟 周姝?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下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例如,對應對重大公共風險的家底、家當缺乏準確和全面的把握,對迅速展開科技攻關的核心人才、支撐人才、相關人才掌握不夠,...
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重點產業企業如何強化人才支撐,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企業內部機制和地方政策導致留住人才困...
該局大力實施“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返鄉創業示范基地3個,新增返鄉創業415人,發放創業貸款4976萬元,創業補貼42.4...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人才工作擺在治國理政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
”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
主要是功能受制約,建議我市加快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設立開放口岸,設立保稅區,補齊服務功能短板,積極融入國際大循環。
4日下午,科技、少數民族、宗教聯組的委員們圍繞市委書記孟祥偉在市政協六屆一次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等展...
孟祥偉在市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著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報道:2月...
隨人才家園的建成開園、擴容升級,雋水銀山之間,重才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成才的氛圍日益濃厚,創新創業活力正在競相迸發。
隨人才家園的建成開園、擴容升級,雋水銀山之間,重才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成才的氛圍日益濃厚,創新創業活力正在競相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