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中華民族對于歷史的重視由來已久,夏商時期奴隸制國家機構中,已有史官設置。封建時代,無論官方史書、民間私人筆記,都延續了重史傳統。近代教育體系確立以后,歷史教育在增進國民國家認同感、民族凝聚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載體。基層一線歷史教學工作實踐表明,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至少可以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
一是用好教材、教輔、歷史遺跡三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家國情感。對中學歷史教學來說,課本是第一位的教學資源。適中的篇幅、凝練的敘述,端正的立場、中允的結論,是中學歷史教材基本的特色。用好教材,就抓住了綱,抓住了基礎。對教材相關知識進行延伸拓展的教學參考書,事實上起到了為教師提供案例、為學生增加掌故、為教學過程潤色的作用。用好教輔,課堂教學的起承轉合會更為連貫,知識的呈現也就更富趣味。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歷史遺跡現場教學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并在現代技術手段的加持下,實現了教學時空的延伸轉換,極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的范圍和廣度,發揮了傳統課堂教學難以企及的作用。
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現代教育技術普及以后,多媒體教學等技術手段日新月異,聲光電的組合運用讓歷史教學現場更加酷炫,動畫、影像資料的加入讓課堂更加直觀、生動,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被調動起來后,強烈的代入感引發深入思考成為可能。在新的課程改革鼓勵之下,一線教師進行了大量有意義的教學嘗試,情景式、人物式、合作式、探究式、辯論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和手段的綜合運用,引導學生質疑和思考,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了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偏離目標的豐富手段,不僅無法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反而會走向反面。
三是有效貫通歷史知識經緯,構建完整的認知體系。歷史學科知識性強,教與學的優劣首先取決于對知識的掌握。新課改對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這并不意味著歷史學科教學可以脫離基本知識去空談能力養成。歷史課堂教學必須緊扣模塊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由基礎知識、階段特征、基本線索構成的層次分明的知識網絡體系。要改變重記憶輕理解、重結論輕過程的弊病,通過實現記憶、理解、運用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
涵養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成風化俗、以文化人的終極追求。發揮歷史學科張揚家國情懷的功用,一線教師責無旁貸。
(作者:朱琴?單位:咸安區橫溝橋鎮初級中學)
編輯:胡慧娟
上一篇:
增強學生選擇性 為終身發展奠基
下一篇:
教師懲戒權的邊界亟需明晰
吳瑩,一個崇陽女孩, 2018年9月考入市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培智一班班主任和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吳瑩先后獲得“咸寧市特殊教育...
此次企業精英進課堂,是該校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的一個方面,不僅讓學生接觸到了優秀的設計師,解答了學生在學習中的...
針對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差、容易誤入歧途等特點,吉新佳結合中小學生心理特點,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圍繞發生在學校周邊、...
專訪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蘭希園用赤誠“匠心”把講臺融進車間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查生輝王恬通訊員張恩和他是學生眼中的金...
光明日報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劉博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在中小學組織開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
引導學生前行的路,點亮學生心中的明燈。他與山里孩子交心談心,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做學生的大哥哥,解決學生們的學習、生...
他先后榮獲“咸寧名師”“湖北省信息技術學科優秀教師”“全國優秀創客導師”“全國創新名師”等榮譽稱號,受聘為教育部裝備...
咸寧網訊通訊員馬滿昌報道:口算是計算的基礎,為進一步提高教師重視口算訓練的意識,掀起學生練習口算的熱潮,促進學生計算能...
咸寧網訊?通訊員?劉泉水?雍莉民報道: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加強體能鍛煉,培養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團隊意識及吃苦耐勞品...
咸寧網訊通訊員廖勝楠報道:咸寧市第二實驗小學今年率先推出少兒英語課程,開課至今,學生學習熱情普遍很高。為了進一步激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