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春,紅梅綻放。萬物復蘇,綠意蕩漾。如何助力咸安區“四個首善之區”城鄉統籌之首善,記者帶您去浮山街道走走看看。
金桂社區:看“小主人”如何閃亮“出圈”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奇峰 通訊員 魯鵬 袁佳麗 劉娜 金珣
年前,浮山街道金桂社區的“社區小主人、文明大力量”志愿服務項目獲評2022年度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務“社區計劃”競賽最佳項目獎。
“社區小主人、文明大力量”是什么項目?緣何閃亮“出圈”?背后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帶著這些疑問,2月9日,記者一行前往實地探訪。
項目啟動大合影、垃圾“趣”旅行、火山爆發小實驗……走進金桂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目光很快被一堵照片墻所吸引:照片中,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一張張充滿童趣的照片背后,記錄著萌娃變身為“社區小主人”的成長之路。
“為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2022年3月,社區依托‘小白楊志愿服務隊’,正式啟動了‘社區小主人、文明大力量’項目。通過設計制定孩子們力所能及、兼具游戲性和競爭性的活動,吸引‘小白楊’們參與其中。”金桂社區工作者毛林介紹。
從項目啟動到隊伍組建,從活動常態化開展到志愿服務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社區工作人員做足了“繡花功夫”。為了推動項目長效開展,社區設計了“通關護照”,小志愿者們每通過一項任務即可獲得一枚印章,兌換相應的紀念品,表現突出的還可獲評“金牌小主人”。
“垃圾要進行分類后再丟入垃圾箱、樓道不能堆積雜物,可能引發火災;活動中我結識了很多朋友,還學到了科普知識,每次都很開心,收獲滿滿。”榮獲2022年度“金牌小主人”稱號的梅洋瑞小朋友說,參加志愿活動很有意思,要從小事做起,爭當“社區小主人”。
金桂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芳介紹,今后,將繼續精準把握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著力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以“小主人”的實踐行動來激發“大家長”的文明意愿,推動基層治理工作見行見效。
一年來,該志愿服務項目共開展62次活動,帶動1660人參與其中,有效打通創文堵點,取得了良好成效。
太乙村:民宿+景點撬動鄉村振興
通訊員 王媛媛 陳思 盧靜 章寒
廢棄的景點如何盤活?鄉村振興如何借力?
針對這個問題,依托民宿+景點撬動鄉村振興,浮山街道太乙村正給出答案。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2月10日,記者沿著S360省道走進太乙村四組的智住民宿。
細雨如煙,幾株歪斜如畫、蒼勁古樸的紅梅枝頭俏立,一方庭院里,斑駁脫落的半人高圍墻與鄉村民宿景觀相互映襯。幾個米黃色傘蓋下,圍爐煮茶自成風景;三五成群的旅客,踏雨尋梅,流連山水之間,盡享春色滿園,好不愜意。
“從去年營業到現在,已盈利80余萬元,春節期間每天房子訂滿。”民宿老板鄭棟梁笑意盎然。
太乙村旅游資源豐富,有太乙洞、太乙觀、清末大將軍沈鴻賓故居、大泉口水庫等山青水秀洞奇的自然景觀,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火紅一時。但近二十年來由于經營模式老舊等因素,旅游產業不夠景氣。
“有好的山水資源,文化歷史資源,古民居資源,交通便捷且鄰近城區,發展城郊游和民宿農家樂應該不錯。”2021年,在大城市打拼回鄉的年輕人陳輝當選為太乙村支書后,一直在找一個借力村里旅游資源重新發展民宿的“領頭雁”,讓村灣一改舊貌,化被動為主動。
陳輝的想法與從事酒店行業的鄭棟梁不謀而合。2021年,鄭棟梁盤下兩棟小別墅,對房屋、院落進行了整體設計和改造、出租,做出第一個民宿基地,立即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隨著生意日漸火爆,2022年8月,鄭棟梁又相中了距離民宿兩公里外毗鄰太乙洞出口的蛇城景點廢棄20年的破落地。
“這里環境美,空氣好,庭院大,古樹參差,正好打造成一處帳篷露營地。”陳輝與鄭棟梁再次合作。太乙村積極協調,促成閑置農房村民與民宿達成租用協議,并整治周邊環境,騰出附近500平方米空地,修建民宿停車場。
考察到太乙村大泉口水庫生態景觀,鄭棟梁還計劃開發大泉口露營民宿基地,打造一個集帳篷露營、戶外婚禮、大型團建、房車露營、時尚音樂節、房車充電等為一體的戶外綜合體項目。
“要借助民宿經濟這股東風,結合太乙村豐富的旅游資源,攪熱太乙村發展的一池春水。”陳輝笑說,下一步,太乙村將組織村“兩委”干部和民宿從業人員外出學習先進經驗,以民宿經濟為支點,持續撬動鄉村振興大產業。
浮山社區:探尋出盤活集體經濟的密碼
咸寧日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黃士翔 何意 張齡丹 王瑩
2月9日,走進浮山社區,一棟棟整齊劃一的小別墅、一條條寬敞整潔的柏油路、一排排嶄新裝修的商戶,描畫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美麗新村圖景。
“2021年社區拿出100萬分紅,我家分紅8680元,聽說2022年將分紅更多!”70歲的村民孫才明咧開了嘴。實行資產入股后,村集體第一年收益就達120余萬,股權不變,村民個個還分得收益,臉上笑開了花。
浮山社區毗鄰咸寧市外國語學校、鄂南高中、湖北科技學院及咸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背靠清華城,坐擁獨特的地理優勢。近年來,浮山社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土地開發后,3.78萬平方米的還建門面如何處置?是“賣”還是“分”,還是作為股權交村盤活?兩派意見產生過煙火味較濃的交鋒。?
“這是兒孫萬代的事,不能分,不能賣!” 村黨支部書記胡春紅想的是長遠打算。面對一次次居民代表大會上劍拔弩張的“交鋒”,一句句不留情面的“質問”,胡春紅都據理力爭,邊學習政策邊科學予以應答。?
為了統一思想,胡春紅帶領社區班子成員一起苦口婆心地上門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13次居民代表大會后,居民終于達成“不要資金要資產”的共識,敲定浮山社區“人口股+勞齡股”股份制改革方案,將每戶資產變股,村集體統一運營,實行按年分紅。硬是突出重圍,獲得認可。
為實現村集體收益最大化,胡春紅亮出幾招。門面統一打包給志友物業公司運營,租金前兩年110萬,第三年開始220萬;置換的5000平米幼兒園辦好證招租,可獲60萬租金收入;投資3000萬再建一棟3000平米的農貿市場,每年可收100萬租金進賬;村灣實行封閉式管理,交由福運物業公司運營,收取的管理費也反哺村灣建設。
其實“甜頭”還不止分紅,村集體經濟強大后,道路拓寬鋪上了柏油,漆黑的巷子裝上了路燈,閑置空地建起了籃球場,村灣還裝上了門禁系統和監控系統……
“路面寬,路燈亮,生態環境賽天堂!”如今,浮山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日益攀升。
奮勇爭先建設“城鄉統籌之首善區”
咸寧日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胡劍芳
2021年6月,咸安區新一屆區委、區政府提出建設文明城市、城鄉統籌、營商環境、人民幸福“四個首善區”。
如何建設城鄉統籌之首善區,近日筆者踏訪浮山街道社區及鄉村,看變化,談發展,頗有感觸。
城鄉統籌需借力“領導+群眾”同心協力。2020年,浮山街道金桂社區由原銀泉社區分離出來,位于新樓盤最多、居住人員最復雜的咸寧壹號院附近。成立不到三年,金桂社區如何從原來的一無所有,到現在陣地、人員和經費保障充足?得益于書記領辦民生實事,區、街道兩級大力協調辦公用房,配齊社區班子成員,給足工作經費,讓社區工作者可甩開膀子加油干。在城市基層精細化治理的探索中,社區創新開展“社區小主人”志愿服務活動,有效破解了創文“一頭熱”的工作難題,并在全省600多個社區中脫穎而出,獲評2022年度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務“社區計劃”競賽最佳項目獎。
城鄉統籌需借力“個體+集體”經濟夯實。浮山社區是典型的村改居,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村及村民個人可獲得一筆豐厚的補償款。是一分了之,還是集中盤活?浮山社區黨支部書記胡春紅始終認為“一夜暴富大多慘淡收場,壯大集體方可綿延子孫”,借鑒有些村一分了之后,導致村民亂投資或亂使用最終沒出路的失敗教訓,村“兩委”廣泛征求意見,最后形成民主決策“不分”!要讓“村民變股民”,2億固定資產直接作為集體經濟整體出租,把運營管理交給專業的人,租金收益公開、透明,由全體村民共管、共享。2021年社區拿出100萬元給村民分紅,以后將逐年遞增,讓村民心中有底,無不拍手稱快。
城鄉統籌需借力“旅游+民宿”產業載體。太乙村的太乙洞、太乙觀是咸安旅游的一張名片,村灣也因此名噪一時,后因多種原因衰敗。如今,太乙洞恢復正常營業,沈鴻賓故居修舊如舊,大泉口水庫修了觀景臺、地形圖等生態景觀。村委會引進能人鄭棟梁發展智住民宿,已經成功打造2處民宿,生意十分紅火,又在規劃打造大泉口水庫智住民宿。小院經濟有很強的可復制性,村民不僅可以自主創業,也可以在智住民宿就近務工,還可將附近閑置的農田利用起來,發展水果蔬菜特色采摘,走特色經濟發展之路。
春風吹來萬物新,城鄉統籌綻新顏。在新年里,咸安區各鄉鎮場(街道)正借力政策,發展產業,夯實經濟,做優規劃,奏響新時代城鄉統籌發展最強音。
編輯:hefan
上一篇:
運用先進工藝大幅縮減工期 丹桂橋改造項目獲市政府表彰
下一篇:
萬象“耕”新 咸安春耕備耕正當時
朱麗平(通山)要問家鄉春末夏初吃什么水果,我想非枇杷與楊梅莫屬了。綠荷短暫的歷程中,荷葉時卷時舒,荷花日開夜合,相互映...
文明養犬,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不僅是改善城市生活環境、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市民人身安全的需要,也體現了一座城市的...
吃著這樣新鮮的蔬菜,就如這菜籽油的芳香,沁人心脾。
劉細云(嘉魚)度過了一個漫長的疫情防控期,為了抓住庚子年春天的尾巴,想起前幾日文友程老師在朋友圈里的“桑椹熟了”美圖...
蘇澤睿(南京)也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心疼起鐫刻在腦海里的那一串串腳印,以及那腳印的主人。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已是很久未見...
也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心疼起鐫刻在腦海里的那一串串腳印,以及那腳印的主人。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已是很久未見到外婆了,但...
堅持共建共享,聚焦為民解難惠民生,持之以恒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近期,咸安區的黨員干部都在自覺學習“四大首善之區”建設的思路、目標和措施,包含了是什么、為什么,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截至去年12月底,通山已建設觀光農業莊園165個,各類農業觀光采摘園42個,發展農家樂1100家,鄉村旅游提供就業崗位7萬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