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晚,實景木偶劇《大禹晴川情》在晴川閣精彩上演。(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潔 攝)
9月30日晚,夜上黃鶴樓特別推出“月圓中秋”活動,大批游客走進黃鶴樓,高舉相機記錄下絢爛的樓體燈光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通訊員 李博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芳婷 劉潔
提及武漢的名勝古跡,首先便會想到黃鶴樓、晴川閣。
黃鶴樓高踞長江南岸的蛇山之巔,早已成為武漢的象征。
晴川閣坐落長江北岸的龜山高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
兩大名樓隔江相望,凝視著長江的起伏波濤,形成武漢長江流域一南一北的城市古建風貌。
今年“雙節”假期,黃鶴樓、晴川閣同步開放夜游,流光溢彩的亭臺樓閣、活化的古詩意境,吸引八方游客,登樓人數再創新高,兩座千年名樓火出圈。
“嫦娥”與“詩仙”同登黃鶴樓
夜登黃鶴樓,觀沉浸式光影藝演《夜上黃鶴樓》,于徐徐展開的光影畫卷中走入黃鶴樓的千年歷史。
9月29日晚,黃鶴樓推出“月圓中秋”活動,“嫦娥”現場跳起唯美古風舞蹈《廣寒謠》,讓游客入園就仿佛進入了瑤池盛宴;主樓龜鶴池前,“西游蟠桃盛會”迎來“嫦娥獻舞”的絕美場景。游客們忍不住高舉相機,記錄下這獨屬于2023年中秋夜的美景。
中秋夜與“嫦娥”相見,國慶節和“李白”斗詩。9月30日晚起,“嫦娥仙子”換成了詩仙“李白”,書寫“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意,詩圣“杜甫”與詩佛“王維”從書畫中走來,與游客互動,參與唐代最受歡迎的小游戲“投壺”。
不止詩情畫意。當兩江四岸的華燈亮起,黃鶴樓主廣場前快閃的合唱與舞蹈,在這座擁有1800年歷史的名樓前亮相,穿越千年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登高望遠,飽覽兩江四岸美景,游客紛紛點贊。“沉浸式夜游黃鶴樓,特別震撼,光影秀讓古今文化巧妙融合,‘天下江山第一樓’名不虛傳。”北京游客張先生說。
長假期間,黃鶴樓為國慶節特別設置的樓體光影賀詞與煙花雙秀,夜色美景特別出片,刷屏游客朋友圈。未來幾天,別具青春活力的舞蹈快閃、漢服巡游也將依次上演。
“大禹治水”實景再現晴川閣
9月29日晚,實景木偶劇《大禹晴川情》在晴川閣精彩上演,吸引眾多游客和市民圍觀,當天夜游人數比往常增加一倍。
“九河不治,洪水泛濫;禽獸繁殖,五谷不登;鯀治洪水,九年無功;禹承父志,治水建功……”在鐵門關,伴隨著解說詞和“電閃雷鳴”的特效,頭戴草帽、一身素服的“大禹”緩緩登場,向“舜帝”鄭重起誓,定要除妖治水,還百姓安居樂業。
“大禹”率領兩名隨從從高臺走下,從游客身邊走過。大家還沒回過神來,遠處傳來水怪無支祁輕蔑的聲音:“人還敢跟神斗,找死!”接著,一身黃毛、紅眼珠的無支祁出場,眼前的一幕小朋友們都看愣了。大禹派長有翅膀的應龍打逃了無支祁,又收編赑屃成為治水成員,最后成為漢水入江口鎮壓水怪的龜山,即“靈龜鎮怪化龜山”。
隨后,大禹治水的隊伍隨之轉場,沿著禹碑亭、花園游走,共上演“云夢大澤”“斬妖除怪”“疏江導漢”“晴川慶典”四大篇章。行進過程中,墻體、步道、紗幕、光影隨之流轉,游客紛紛伸手與“大禹”握手。
“沒想到大禹治水跟武漢也有關系!故事精彩、木偶劇有創意,這么近距離地觀看表演還是第一次,體驗感很棒!”江西來漢游玩的陳女士說。
“對賞”夜景,共講荊楚文化故事
長江之畔,龜蛇兩山夜游同步上演,黃鶴、晴川兩大名樓與長江燈光秀聯動形成江城璀璨夜景。這是繼9月初,晴川閣首次開放夜游后,兩大名樓首次在國慶長假“對賞”夜景,共同講述荊楚文化故事。
2020年10月1日,《夜上黃鶴樓》首次試運營,開啟江城名樓夜游新方式。3年間,天貓“雙十一”風尚之夜、國風時尚走秀等武漢特色產業在這里向世界推介;櫻花季、七夕節等古風游園活動定期上演,讓全國各地游客感受古今文化碰撞。
晴川閣,得名于唐代詩人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詩句。過去,很多游客對它的印象僅限于這首詩,此次開放夜游,把大禹治水傳說與武漢龜山的關聯講清楚了。
“《大禹晴川情》用傳承了2000年的木偶戲,演繹4000年前的傳說,兩項‘非遺’完美融合。”武漢市晴川閣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認為,開放夜游、上新實景劇,讓晴川閣與黃鶴樓同樣絢麗,兩大名樓共講荊楚文化故事,必將為湖北文旅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國慶黃金周首日,漢口站到發游客33.2萬人次
下一篇:
讓流量變“留量” 網紅打卡點連珠成串 游客在黃石天空之城花式表白
中秋節是親友歡聚、品茗賞月的團圓佳節,也適宜趁著風清氣爽開啟一場秋日之旅。
《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孫皓暉著,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9月出版。但是孫皓暉并不滿足于《大秦帝國》的暢銷,他說:《大秦帝國...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
12月17日凌晨,它帶著中國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月球樣本,穩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宣告了我國首次月面自動采樣返回任務取得圓...
李俊國(咸安)方旭日,正刷亮華年,瑰麗新歷。福星北斗張天網,導人寰,坦途開辟。復興呼喚,中華夢現,宇寰奇跡。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說,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
講述人:嫦娥五號GNC團隊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導航、制導與控制系統(以下簡稱GNC系統)智能自主控制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
碧波蕩漾,綠林環繞。這里植被優良,物種群集,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構成了獨特秀美的自然景觀。
騷客賞桂筆生輝,香城泉都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