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韓民春(省政協常委、民建湖北省委會副主委) 代表民建湖北省委會發言
楊智(省政協常委、武漢市政協主席) 代表武漢市政協發言
鄒薇(省政協常委、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二級教授)
龍傳華(省政協常委、湖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鄧霞飛(省政協常委、農工黨湖北省委會副主委) 代表農工黨湖北省委會、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發言
張鋒(民盟湖北省委會經濟專委會副主任、法雷奧照明系統中國區總裁) 代表民盟湖北省委會發言
編者按
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之際,省政協十二屆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召開。
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并討論通過兩個學習貫徹的《意見》。常委們一致認為,這一做法在省政協歷史上是開創性的,充分體現了省政協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緊跟核心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會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湖北制造“主力集群”建言資政。
省政協副主席彭軍作主題發言,分析我省打造制造業主力集群取得的成效、存在的短板,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集中反映了這次會議的調研成果。6位常委、專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常委們圍繞協商議題分組討論,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聽取意見建議后表示,這對于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具有重大意義。
會議還審議通過全體會議工作規則、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委員履職工作規則、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界別工作更好發揮界別作用的辦法。常委們認為,省政協在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上又邁出堅實步伐,為建言資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主題發言
激發創新動能 提升湖北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再造。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所需的重要基礎材料,加快發展先進制造工藝和工業軟件及操作系統。
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探索科技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湖北路徑”,健全聯合攻關機制,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加大對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投入支持力度,打造全國基礎研究新高地。
強化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和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完善人才激勵、服務、流動和使用制度。
聚焦發展重點 加快形成高能級制造業集群
鞏固提升主導產業。打造“漢孝隨襄十”萬億級汽車產業走廊,加快布局以高能級整車為引領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加大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加快建設全國性汽車數據、交易、檢測、后市場等服務平臺。
科技賦能戰略產業。著力發展光電子、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核心產業集群。培育全國性和省級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建好用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布局建設綠色節能數據中心。發揮國家網安基地優勢,推動網安產業發展。
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工程,實施優質企業培育工程。
實施強縣工程 筑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壯大縣域制造規模實力。實施全國百強縣沖刺計劃,打造一批工業大縣、制造強縣。做強做優縣域特色產業,重點打造1-2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深度融入產業集群體系。推動縣域骨干產業融入以武漢、襄陽、宜昌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的重大產業布局,參與區域分工協作,建立產業聯動配套機制。探索構建融資在城市、投資在縣域,研發在城市、制造在縣域,頭部在城市、配套在縣域的發展格局。
推動縣域產業融合發展。以建設全國現代農業基地為抓手,做好“接二連三”文章。打造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培育一批現代農業產業鏈頭部企業。
深化成本控制 厚植湖北制造最優營商環境
優化政策措施,降低制度成本。加快研究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下決心解決“外省可以干、湖北不能做”的現象。及時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動減稅降費、援企惠企、減負清欠等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優化要素供給,降低生產成本。用好財政獎補資金和各類產業基金。圍繞產業鏈開展產融對接。保障納入規劃的重大產業項目土地供應,加強用電用氣保供并降低成本,落實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加快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進度。加快發展多式聯運,完善國際快運物流體系。
優化產業治理,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工業領域“放管服”改革,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包容審慎的市場監管機制。
創新現代產業體系協同機制
創新金融支持政策機制,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融資增信體系建設。整合融資擔保機構。對部分企業實施財務規范化改造工程。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全力爭取證監會對我省四板改革創新試點支持。推動各類基金加大對科技型上市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力度。
優化科技創新體制,提升“政產學研”轉化效能。完善產業鏈鏈長制度。改革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人員考核方案。推廣科技創新離岸中心。制定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目錄。
完善人才引育機制,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建立政府、人才市場、企業之間的人才溝通機制。統籌就業扶持資金,構建服務協作長效機制。優化地方中職教育專業設置。完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聯合培養”協同育人的新機制。
系統建設應用場景開辟新領域新賽道
加強全省協同聯動,全域開放應用場景。建立三級統籌協調推進機制,制定實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制定數據接口規范地方標準。發揮武漢“主中心”作用,面向全省開放應用場景。
系統謀劃城市場景,加速前沿技術落地。圍繞優勢領域編制一批行業級或國家級場景建設標準和評價標準。推動子場景間業務有機聯動。探索在長江新區打造全國最大的未來城市場景試驗區。
創新場景供給方式,挖掘提供市場機會。編制應用場景年度供給計劃,常態化舉辦各類大會大賽。組建場景創新聯盟。將在場景中驗證成功的創新產品(服務)納入《創新產品應用示范推薦目錄》,搭建交易平臺。
加快新興領域立法,探索首例首創首推。爭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國家試點。
加速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加強部門聯動,優化數字產業生態。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和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建設“產業大腦+未來工廠”。鼓勵高校申報新增人工智能、數據科學、機器人等專業。
聚焦數字產業化,實施數字核心產業加速工程。圍繞四大創新應用標桿領域建設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加快光芯屏端網發展步伐。開放應用場景引進數字企業。
聚焦產業數字化,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工程。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標桿工廠、全球“燈塔工廠”。打造產業數字化先導區。全面推進企業“智改數轉”。
引入金融活水,夯實數字化轉型支撐平臺。設立數字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推動金融數據共享平臺建設。
促進數字化治理,全面建設數字政府。建設協同性、整體性、開放型、法治化數字政府。
構建高水平交通鏈和供應鏈體系
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多式聯運“立交橋”。完善“九縱五橫四環”高速公路網。加快構建“江南江北雙通道、沿江兩岸四聯通、交通物流雙融合”布局。
加快構建低成本高效率供應鏈體系,打造產業發展“立交橋”。完善供應鏈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武漢、襄陽、宜昌、十堰、鄂州等地國家物流樞紐項目。搭建供應鏈數字化平臺。
推動高水平交通鏈和供應鏈兩個體系高效落地。規劃統籌,統籌規劃,在頂層設計上推進交通、產業、物流等“多規合一”。政策創新,政策共享,優化“一關兩檢”口岸營商環境,推動自貿區“一頂帽子大家戴”。金融賦能,賦能金融,加大對供應鏈“鏈主”企業綜合信貸授信等支持力度,推進“商產融”一體化發展。
打造湖北生物醫藥優勢產業集群
增強自主創新,以技術強群。推廣東湖高新區“新藥創制合伙人”經驗,加大對自主研發創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加速要素集聚,以標桿立群。加大對湖北“專精特新”中小生物醫藥企業孵化支持力度,加速國內外生物醫藥領域中高附加值的技術和產品向湖北企業引進。
優化資源配置,以協同建群。落實《湖北省醫藥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做好產業布局和配套,整合政府、企業、高校、科研、臨床、資本資源,創新合作模式,探索建立產醫融合示范基地和醫企對接工作機制。
補齊服務短板,以環境固群。支持省內醫藥外包服務行業發展。對省內采購第三方研發服務的藥企給予補貼。以“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突破性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全域協同布局,打造有競爭力的汽車產業走廊。根據省委、省政府打造萬億汽車大走廊的規劃布局,加強省級層面的統籌推進,發揮東風公司、上汽通用等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
以省內需求為契機,補齊新能源汽車產業短板。依托“車谷—光谷”雙谷聯動布局,構建新型“整車—零部件”合作關系。積極承接汽車零部件產業轉移。
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支持整車企業與優勢零部件企業在前瞻性技術、新項目開發、新項目采購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把培育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積極搭建共性技術創新平臺。
發揮教育強省優勢,大力培養產業新型人才。增設“智能車輛軟硬件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學科。
文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通訊員 鄭軒
圖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培訓班舉行第二次專題輔導
下一篇:
王忠林主持召開省政府黨組(擴大)會議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
近年來,崇陽縣依托幕阜山綠色產業帶資源和鄉村資源,整體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公園,已建成天城茅井養生小鎮、銅鐘野櫻花天堂小...
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物價運行平穩,基礎設施投資恢復經濟運行總體處于恢復發展期核心閱讀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
同時,張娟文代表認為,鄉村有了產業支持,農民就業就有了方向, “三農”發展終極目標,就是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
第四產業未來已來,愿《第四產業》揚起一面思想的風帆,帶我們一起駛向數據業的星辰大海。
市領導楊良鋒、吳剛、吳曉波、李麗、熊享濤,咸寧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福卿出席會議。
19.4:46.5:34.1,這是2010年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 17.5:49:33.5,這是2015年我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 五年間...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13日至15日,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考察團在我市考察。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與中心主任唐德...
一是要有質量思維,由速度發展向質量發展轉變,要改變過去更多依賴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長方式,注重經濟增速、質量和效益的協調...
咸寧市清潔能源產業推進會議要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咸寧網訊記者周榮華報道:2月25日,我市清潔能源產業推進會議召開。市委...
孟祥偉在市委專題會議上強調扎根本地找準方向建好重點產業研究院堅定不移加快推進撤點并校提升教育質量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