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程曼詩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
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
訪談嘉賓
何虎生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
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全黨必須牢記的“五個必由之路”,其中之一就是“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五個牢牢把握”,其中就包括“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為什么說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
何虎生:“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特別是新時代十年來偉大變革基礎上得出的科學認識和實踐原則,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領會:
回顧歷史,黨和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高舉團結、聯合的旗幟,依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展開斗爭,并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團結合作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指出:“要繼續鞏固和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基于此,黨領導人民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為實現民族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把團結奮斗的重要性擺上新高度,強調“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立足當下,黨和人民在新時代十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也是團結奮斗的偉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第一,立足建黨百年的重大歷史節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總結歷史經驗,提出要“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全國人民大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第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帶領人民依靠團結奮斗實現了從落后時代、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巨大轉變,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也將繼續依靠團結奮斗乘勢而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展望未來,必須深刻認識到,團結奮斗不僅是黨和人民的優良傳統和精神品質,更是我們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的重要法寶和成功規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對新的戰略機遇,我們黨要在新征程上堅定團結意識、增強奮斗精神,依靠團結奮斗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傳遞出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三重深意
記者:“團結奮斗”是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個主題詞。對“團結奮斗”的強調,傳遞出怎樣的深意?
何虎生: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團結奮斗”作為一個主題詞貫穿全篇,傳遞出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的三重深意:
在政治上堅持加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使全黨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的生命,善于在總結歷史中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是我們黨的成功經驗。黨的團結統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團結統一。”“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時代引領黨和國家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政治保證,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全黨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將“兩個確立”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來執行,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思想上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在西方世界的話語體系中,民族總是與身份差異、文化差異連接在一起,因而會強化民族差異乃至形成種族主義和民族對立。與之相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成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依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在行動上真正做到大團結大聯合,接續奮斗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進步力量,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進步勢力,才能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才能實現自身的階段目標和歷史使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全黨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奮斗合力。
團結奮斗是偉大建黨精神和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記者:在2022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百年來,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如何理解“最顯著的精神標識”?
何虎生:精神是實踐的產物,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團結奮斗作為黨和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需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加以理解:
團結奮斗是百年來黨和人民在干革命、抓建設、促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展現出的精神品質、凝聚成的精神標識。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方面提出要加強黨的團結統一,“用全力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我們的黨”,另一方面強調要團結人民進行奮斗,“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由此在革命斗爭中形成了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最初標識。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揚“團結奮斗”“團結合作”“團結向前”的思想旗幟,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實踐中促進了團結奮斗精神的時代升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愿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
團結奮斗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體現。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包含著“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核心意蘊。在黨的精神譜系中,團結奮斗作為最顯著的精神標識,與偉大建黨精神一道構成貫穿其中的紅線,促進長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系列偉大精神的形成發展。一方面,團結奮斗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實現路徑,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離不開全體黨員的團結奮斗,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更是需要我們黨團結帶領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為之奮斗;另一方面,在偉大建黨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在團結奮斗中彰顯犧牲精神、堅定人民立場、創造歷史偉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團結奮斗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表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回望歷史、順應時代的基礎上深刻論述了黨和人民的精神發展狀態,概括出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偉大民族精神,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發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奮斗的歷史。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由此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影響下,中國人民在發展社會生產、建立經濟聯系、抵抗自然災害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進而生成了團結奮斗的精神標識。
突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走向復興
記者:面向未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什么要特別強調“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何虎生:列寧在闡釋歷史唯物主義時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形容為“用一整塊鋼鐵鑄成的”,以此突出其系統完整、不可分割。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主要有以下三點考量:
這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內在要求。中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14億多人口的大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490多萬個黨組織、96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全黨團結凝聚民族團結,形成高度統一的意志和權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時,團結奮斗不僅是精神需要,更是實踐要求,有利于促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在思想上形成共識、政治上維護團結、行動上保持一致,從而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這是妥善應對前進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必然需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在國內,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課題,需要我們在社會實踐中完善思路、創新方法、積累經驗。在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戰略環境,迎接新的風險挑戰和困難挫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只有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始終做到團結一致、艱苦奮斗,才能真正掌握歷史主動,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
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保障。與西方資產階級的現代化、少數統治者的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此意義上,中國人民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主體,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客體,是其發展成果的享受者。因此,樹立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整體性思維,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精髓要義和價值追求。與此同時,作為具有中國國情、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無比艱巨的偉大事業,需要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凝聚起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磅礴偉力,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副主任戴立興接受湖北日報記者專訪解讀“五個牢牢把握”之四——牢牢把握以偉大自我革命 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要求
”回望中國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斗爭史、我們黨100年的奮斗史和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史,了解一個個推動中華民族朝著偉大復興不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光輝歷程的回顧,把一百年來中國共產...
”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從根本上扭轉了近代以后中國人民...
《復興文庫》共五編,其中第一至三編將于近日出版發行。
要堅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我們這一代人...
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傳承偉大抗戰精神,必將激勵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
一方面,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文化.可以從文明誕生到文化基因和性格的養成,再到“自在”的中華民族的形成三個方面來看...
同志們,朋友們:今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都是一個十分重大而莊嚴的日子。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筆:孫信在慶祝中國共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