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3月13日電??題:從“深圳速度”到“雄安質量”——雄安新區建設一線采訪記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張濤、白明山
“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讓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經理劉創感慨萬分。正是他所在的中建三局,當年曾在深圳書寫了“三天一層樓”的傳奇,如今他們又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并見證新的歷史。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志。改革開放初期,作為率先突破的深圳經濟特區,創造出“深圳速度”。在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又迎來“雄安質量”。
這是雄安新區白洋淀風光(2021年8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匠人匠心:親歷從速度到質量的變遷
從深圳到雄安,時代在變,從以“速度”為傲到以“質量”取勝,不變的是建設者追求卓越的勁頭。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雄安新區設立后第一個大型建筑工程項目,被稱為“雄安城建第一標”。
該項目全部為裝配式建筑,大大提高了建筑品質和建設速度;每個構件里都“埋”有芯片或張貼二維碼,實現了全工序全過程的大數據管理;項目還以大數據中心為樞紐,上線了智慧建造系統,只需使用電腦或手機,就可以實現全景監控、環境能耗監測、無人機航拍等功能。
這是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城市計算中心項目(1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中建三局老員工宋福生,曾經是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二工區機電安裝質量總監。他說,雄安與深圳一個很大的不同是,這里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玻璃幕墻。他們要注入新的理念,從頭至尾嚴把質量關,志在將其打造成魯班獎作品。愿望成真——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榮獲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這也是雄安新區第一個魯班獎。
從特區到新區,從“深圳速度”到“雄安質量”,宋福生是親歷者。早在1983年,宋福生就參與了當時全國第一高樓——深圳國貿大廈的建設。深圳國貿大廈從1982年11月開始動工至1985年12月宣告竣工,創下了“三天一層樓”的速度,成為敢闖敢拼“深圳速度”的象征。
劉創對記者說,那時候機械單一,靠“人海戰術”,如今建設技術飛速進步。他介紹,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嚴格把控工程質量,打造綠色環保建筑,有30多項建筑新技術運用其中。
這是雄安新區悅容公園北苑內的景色(2021年9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智慧建造:“未來之城”拔節生長
從深圳到雄安,時代在變,不變的是建設者“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
雄安新區從“一張白紙”為起點,歷經近5年的規劃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貫徹始終。
記者看到,雄安新區已落成的建筑,擁有著鮮明的“中國面孔”。站在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廣場向北望去,視線掠過白色的大理石地面,經過中央巨大的石質日晷“時間之眼”,便看到一座朱紅墻體、灰色飛檐的建筑。這是新區首個城市建筑群,包括會展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通過綠色建筑技術的集成與創新,這里已實現綠建三星標準全覆蓋、局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引領的目標,項目預計每年可節約用電1100萬度。
這是雄安新區容東片區華望城項目夜景(1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在雄安宣武醫院項目施工現場,項目控制室安裝著2023倍變焦的高清攝像頭,這是項目內部的“天眼”,可以聚焦到500米開外腳手架叢林中工人身上的安全帶搭扣上。
“我們可以實現‘以天文標準掌控施工現場細節’。”北京建工雄安宣武醫院項目經理趙育華說,每天早上,智慧監控系統都會發送一份關于塔吊前一天運轉情況的報告。
總部在深圳的雄安達實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區第一批落戶企業。董事長呂楓告訴記者,聽到新區設立的消息后,內心非常振奮。他們拿出了企業的“看家本領”——智慧城市和建筑節能,為“雄安城建第一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他說,在新區,到處都能夠感受到建設者們的激情和干勁,讓自己仿佛回到當年去深圳創業的情景。
這是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2021年7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目前,新區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大規模建設同步推進的階段,雄安新區城市建設“四大體系”基本形成:對外骨干路網全面打通,內部骨干路網完成,生態廊道建設加快推進,城市水系初步構建。
質量管控:構建全過程質量體系
記者感到,從深圳到雄安,時代在變,不變的是建設者“守初心,擔使命”的高度自覺。
“我們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上。”中國雄安集團安全質量部部長于俊紅打開手機中的雄安監理App,每個集團在建項目的質量安全隱患情況、人員履職情況等都在列表中顯示。
于俊紅說,這個軟件以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可追溯、不可篡改,保證工程驗收的真實性,從根本上解決監理誠信履約問題。“雄安質量”就這樣在每個細小的環節中得到了保證。
新區在項目建設中堅持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體系。中國雄安集團雄創公司BIM事業部負責人賈占勝介紹,新區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于各種建設項目,利用三維數字技術進行建設前的虛擬建造,能提前發現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工作人員在雄安數字交通實驗室介紹數字交通實驗室項目(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雄安新區今年將安排230多個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000多億元。隨著大規模建設提速,新區承載力將大大提升。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首批3家央企已完成總部選址。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國家醫學中心等項目正有序推進。可容納17萬人的容東片區建成投用,可容納10萬人的容西片區即將交付,雄東、昝崗等片區進入穩定開發期……
雄安,一座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之城正在一步步走來。(參與采寫:閆起磊、齊雷杰、杜一方)
市民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工作人員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2021年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老區新貌丨甘肅環縣:科學養殖幫助老區鄉親走上致富路
下一篇:
學習圖說丨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
27日,京雄城際鐵路實現全線貫通,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聯合新華網開發的“雄安游禮”名片精彩上線,這也是雄安新區文旅產業邁向...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韓新亮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海涵)9月29日,在中鐵四局G329鳳陽至蚌埠改線工程項目部工地,中鐵四局一公...
”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副秘書長、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副館長張鴻春說,三線建設的決策之快、動員之廣、規模之大、時間之...
“五一”小長假,是外出游玩難得的假期,但仍有不少勞動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默默奉獻。公安、交警上路執勤,為游客安全保駕...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別樣中秋:別樣團圓家國情新華社記者黃筱、馮國棟、王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他們逆行而上,星夜馳援。援鄂醫...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11月22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小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帶領相關單位...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圖為合加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記者夏正峰攝【決策者說】要著力推進“工業崛起”,滿懷責任抓工業、滿懷...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恬、見習記者阮澤華17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率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咸寧高新區調研項目建設,...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李炯28日,咸寧高新區組織集中培訓,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會議要求...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15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到咸寧高新區調研企業運行及項目建設工作。2019年要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