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記者在青龍泉社區襪業車間采訪。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冰客 特約記者 姬廷順 曹忠宏 報道:日前,由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組成的易地扶貧搬遷采訪團,到鄖陽區專題采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近年來,鄖陽區堅持全域大集中、全優大配套、全員大產業,通過探索“五進”安置模式,對21685戶63495名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形成了易地扶貧搬遷的“鄖陽模式”。
在搬遷后續幫扶中,鄖陽區積極推動大產業扶持,推行“1+2+N”產業扶貧模式,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300元,全區貧困發生率從35.63%降到0.21%,為如期實現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探訪湖北省最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黃老漢的新生活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醫圣故里,“綠富美”款款而來
道路平坦干凈,房屋整齊劃一,兒童嬉戲玩耍,老人寒暄家常……6月29日,步入通山縣大畈鎮官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幅和諧幸...
大嶺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將居住環境惡劣的貧困人口整體搬遷出來,同時以大力發展旅游業為突破口,利用本村萬畝野櫻花自然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
咸寧網訊(記者馬麗婭?特約記者汪佳?通訊員徐莉)嶄新的樓房,整齊的路燈,前倚大路,后靠山坡,三三兩兩的人群不時傳來陣陣...
光明日報記者夏靜張銳有就業、能脫貧、逐步能致富——易地扶貧搬遷的“湖北答卷”“以前的房屋倒塌了,父母常年在親戚家居住,...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于人民。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圍繞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小康...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通訊員盧華報道:昨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明深入通城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強...
本報評論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挑戰,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需要我們一鼓作氣、乘勢而...
疫情阻擋不了脫貧攻堅的決心和腳步!今年大年初二,云南永善縣大興鎮駱丘村包村干部張教富便從老家趕回村里。利用小喇叭宣傳...
題:他們,堅守陣地勇擔當新華社記者他們奔走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深入細致開展疫情摸排,組織宣傳防疫知識,竭盡全力保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