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同輝
“今天將要離開,輕聲告別,鋼梯漸行漸遠,城市呼喚……”《再見,阿土列爾》的深情歌聲中,有著對沉重過往的回望,更寄托著鄉親們對嶄新未來的祈盼。
四川省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一個曾以“天梯”作為貧困標識而廣為人知的村莊,被形象地稱為“懸崖村”。5月12日到14日,是這里84戶貧困戶的“大喜日子”,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的受益群體,他們陸續搬進了位于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這是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搬遷。它是舊生活的結束,也是新生活的開始。
長期以來,阿土列爾村的村民進出村莊要借助12段218級藤梯,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上山一趟要耗費兩三個小時。2017年,通往山上的2556級鋼梯建成,村民出行的時間大大縮短。現在,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又遷入帶有樓梯的新房。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村民們一步步丈量著歲月的變遷,親身體驗著時代的溫度。如今,走在這條不知走了多少次的“天梯”上,村民們滿心喜悅,告別“懸崖村”,山下不遠處等待他們的,是嶄新的、向上的生活。
這是一次具有標本意義的搬遷。它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戰貧斗困的現實演繹,標志著距離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又近了一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接近完成。但是,剩余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懸崖村”就是典型一例。從這個角度來說,“懸崖村”的易地扶貧搬遷,不僅是扶貧脫貧工作的一個動人縮影,對于接下來打贏脫貧攻堅的收官戰更是一次巨大的信心鼓舞、斗志砥礪。
下“天梯”,上“樓梯”,苦歲月熬到頭,好日子剛開頭,這是“懸崖村”村民當下生活與心情的寫照。對他們來說,易地扶貧搬遷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接下來,他們還要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獨特的資源,或進城打工增收入,或興辦民宿吃“旅游飯”,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下“天梯”,上“樓梯”,“懸崖村”千百年來多少代人的夢想終于成真,這樣的故事在廣闊中國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地方已經或正在發生。它們如同一首首深情、厚重的樂章,共同匯聚成中國脫貧攻堅的壯美史詩。以“懸崖村”的真實故事為激勵,只要立定決心,全力攻堅,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如期實現,擺脫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歷史性一天終將到來!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華網評:兩個“生態”都要山清水秀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系統論述了中國脫貧攻...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姜明助報道:4月29日上午,市委常委班子召開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專題民主...
紅土地上的“綠色減貧”決戰——大別山“將軍縣”金寨脫貧紀實新華社記者陳先發楊玉華姜剛陳諾巍巍大別山,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映...
《擺脫貧困》習近平著內容簡介:本書初版于1992年,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文章。《中國精準...
該劇以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實踐為素材,從一名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視角切入,展現了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西部農村面貌和農...
依靠雙手開創美好明天——各地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穩定拔除“窮根”新華社記者于文靜、周楠、楊靜美好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勤...
克服疫情影響,完成脫貧任務新華社評論員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陜西考察時強調,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
孟祥偉到通山石門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把產業選得更精準把基礎打得更扎實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報道:4月14日上午,市委書記孟祥偉...
市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第2次會議暨中央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咸寧網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