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馨茁 通訊員 阮詩穎
“我家電視機打不開了,麻煩師傅給我修修。”9月2日上午,居民陳女士來到浮山街道香城社區“生活服務中心”驛站,預約維修服務。
走進浮山街道香城社區“生活服務中心”便民驛站,縫補、修鞋、小家電維修、金融咨詢等服務點位一應俱全。大家電維修、水電疏通等服務還可以預約上門。“生活服務中心”熱線電話24小時開通,按照需求派單,與居民約定時間上門提供服務。
“以前修鞋、改衣服要在外面門店找很久,社區辦的‘生活服務中心’將這些服務聚集在一起,現在家里小修小補都會來這里,價格也比外面便宜。”家住書苑小區的居民表示。
每到周二、周四,“生活服務中心”驛站來往的居民絡繹不絕,居民帶著自家的鍋具、鞋子、衣物前來修補,在師傅們精湛的手藝下,一件件舊物被賦予第二次“生命”。
“我們采取‘零租金’模式邀請手藝巧、口碑好的老師傅入駐,入駐的商家也對居民收取低于市場價的費用,以此形成雙向奔赴的良性循環。”生活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對轄區困難群體提供服務時只收取維修成本費,對低保戶、五保戶等特殊群體提供免費服務。
黨員劉小建從事維修服務多年,結識了許多水電維修方面的手藝人。在他的帶動下,陳志、劉茂炯等手藝人紛紛加入香城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慢慢的形成了以劉小建為站長的3支專業化文明實踐維修隊。為規范管理,文明實踐維修隊上門服務均需佩戴服務驛站工作牌。服務結束后,居民可掃描工作牌上的二維碼,對服務進行實時評價。中心還安排專人進行回訪,同時開通了專線,為居民提供反饋投訴渠道。
“我從事修鞋、補鍋四十余年,以前沒有固定的場所,有時候生意不好一天就十幾個人,現在社區提供免費的攤位點,手里的活基本沒停下來,不僅為周邊居民帶來方便,也為自己增加了收入。”補鞋匠劉茂炯說。
“我已經退休了,不愿意閑著,看到鄰居們有需求,我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余熱。”裁縫王群英表示。
“服務中心為居民和零工商販搭建了一個雙向平臺。”香城社區黨總支書記孫芳表示,社區做好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推動各項便民服務功能集聚,讓平臺持續穩定長效運行,為群眾提供優質、低價服務,實現多方共贏,迸發出更大生命力。
截至目前,“生活服務中心”已引進家電維修、水電維修等12家服務主體,形成3支文明實踐隊伍共36人,不定期到各小區開展流動的紅色服務。目前已開展8期,服務2647人次。為轄區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等特殊群體上門免費提供磨刀、保潔、家電維修、洗窗簾等服務216次,為居民節省費用4萬余元。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興賢夜誦”誦出新韻味
下一篇:
社區“鄰里夜校” 點亮居民幸福生活
借此活動激勵學生弘揚勞動品德、掌握勞動技能、培養奮斗品格。
該小區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小區確實有管委會,但他們似乎對小區日常的管理不太上心, “平時也有人來清掃垃圾,但他們一般只掃...
該小區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小區確實有管委會,但他們似乎對小區日常的管理不太上心, “平時也有人來清掃垃圾,但他們一般只掃...
武漢市各小區、社區進行封閉管理后,重癥和慢性病患者怎么買藥成了問題。為了緩解居民購藥需求,武漢市江岸區金橋社區的工作...
【人物】阮四國,1963年出生,咸安區雙龍社區工作人員 【自述】“你好,量下體溫,這邊表格再登記下。”“您是要買菜嗎?有...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雷闖在武漢百瑞景社區居委會,有14名90后工作人員,自1月23日武漢實施交通管制以來,他們堅守一線近2個月,...
小區管控不放松,分類管理更便民下沉干部創新方法當好“守門員”“我是408號,去公司上班。龔大志是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二級...
作為城市街道社區的單元格,居民小區的治理,往小了說,關系到每戶家庭的安寧。紅榜:咸安浮山辦事處青龍社區龍祥小區5月8...
作為城市街道社區的單元格,居民小區的治理,往小了說,關系到每戶家庭的安寧。紅榜:咸安浮山辦事處青龍社區龍祥小區5月8...
然而,在有些小區,本該給小區居民提供服務的物業管理,出現了“收不上物業費”——“服務不到位”——“業主拒繳物業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