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程慧、特約記者陳衛民、李江湖、通訊員劉興美報道:6日,暖陽高照。通山縣大路鄉新橋馮村富民生態觀光園內,一行行果樹整齊排列,6組貧困戶阮康華正俯身揮鋤,補種苗木。
“受汛期洪澇災害影響,基地不少新栽的苗木都沒有成活,現在天氣晴好,負責人便組織我們重新種苗。”阮康華說。
今年67歲的阮康華與老伴相依為命,由于年事已高,又缺少致富技能,兩口子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生活舉步維艱。
今年,基地“股東”和“員工”雙重身份的轉變,為這位老實巴交的貧困戶開辟了嶄新的增收渠道。阮康華告訴記者,在基地幫忙做事,每天有100元的收入;此外,以土地入股,頭5年按面積計算租金,之后按效益參與分紅。
作為年初引進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富民生態觀光園的進駐,開創了新橋馮村扶貧攻堅的新局面。如今,觀光園已有3000畝種植面積,帶動94戶貧困戶增收致富,以其為核心的旅游觀光扶貧產業格局正在該村加速成型。
今年以來,通山搶抓幕阜山片區開發和我市綠色崛起戰略等重大政策機遇,統籌規劃,進一步捕捉產業發展的新動態,積極謀劃各村產業發展項目,落實脫貧方案,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強化“造血”功能,為脫貧攻堅注入內生動力。
該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引進龍頭企業,利用企業的市場和技術優勢發展產業,帶領貧困戶增收,促進貧困戶就業。
目前,通山全縣已有7家省級龍頭企業、48家市級龍頭企業,共計帶領6800戶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崇陽縣整合資金推進精準扶貧 創新釋放惠民紅利
下一篇:
【走進貧困村】通山縣藕塘村齊心繪就致富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