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池光
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一些地方如詩畫般鑲嵌在大地之上,總讓人流連忘返。白羊山下的下巖村,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與韻味的村莊。
沿著蜿蜒的武長公路走進下巖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連綿起伏的白羊山。它像一位沉默而又威嚴的守護者,終年屹立在村莊的東方,山巒之上,四季更迭著不同的色彩。春日里,山上是一片嫩綠,新生的草木在陽光的輕撫下,閃爍著希望的光澤,仿佛給整座大山披上了一件翠色的披風(fēng);到了夏天,綠樹成蔭、濃郁的綠仿佛要流淌下來一般,山間野花綻放,星星點點地點綴其中,讓這份綠意又多了幾分靈動與俏皮;而秋霜輕染,層林盡染,紅的楓葉、黃的芭茅,與依舊蒼綠的松柏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絢麗的油畫;即便到了冬日,白雪皚皚覆蓋著山峰,又呈現(xiàn)出一種銀裝素裹的圣潔之美。
走進下巖村,一座座古樸的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著。這些房子大多是用磚木搭建而成,歲月在它們的身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墻壁上爬滿了青苔,那是時光寫下的故事。屋頂?shù)那嗤?,在陽光或是細雨中,有著別樣的韻味,雨滴落下,滴答滴答地敲打著瓦片,奏響一曲自然的樂章。老人們坐在門口,曬著太陽,臉上的皺紋里藏著往昔的回憶,他們用那帶著鄉(xiāng)音的話語,講述著村子里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傳說,讓這個村子更添了幾分厚重的文化底蘊。
村中心有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溪水清澈見底,能看到水底的石子和自由自在游弋的小魚。溪邊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垂落在水面,隨著微風(fēng)輕輕搖曳,似是在和溪水低語呢喃。孩子們最喜歡在溪邊嬉戲玩耍,笑聲在水面上蕩漾開來,那純真的快樂仿佛能感染身邊的一切。婦女們則會在溪邊浣洗衣物,木棒捶打衣服的聲音,此起彼伏,和著流水聲、歡笑聲,構(gòu)成了下巖村最質(zhì)樸的生活旋律。
村子里的田野也是一大美景,春種秋收,不同的時節(jié)有著不同的景象。春耕時,農(nóng)民們在田間辛勤勞作,翻耕的泥土散發(fā)著清新的氣息,那是孕育希望的味道。到了夏天,禾苗茁壯成長,在微風(fēng)中涌起層層綠浪,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而秋天,金黃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著頭,那是豐收的喜悅,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比那秋日的陽光還要燦爛。
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灑在下巖村,給整個村子都蒙上了一層金色的紗幕。炊煙裊裊升起,從各家各戶的煙囪中飄出,那是家的味道,是生活的煙火氣息。遠處的白羊山在暮色中,輪廓變得柔和起來,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土地,守護著下巖村的每一個人,每一段故事,每一份美好。
下巖村,沒有都市的繁華喧囂,卻有著最純粹的自然之美,有著最溫暖的人間煙火,在白羊山的懷抱里,續(xù)寫著屬于它的美麗篇章,成為人們心中那一方永遠向往的詩意天地。
編輯:但堂丹
黎洪濤(市直)從中部城市武漢出發(fā),一路向南,約一個小時車程,行至一處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恍如世外桃源之地,那便是咸寧了。
我記不得在座談會上都說了些什么,但我卻深深地記得,這山溝溝里的風(fēng)光,酷似我多年前的故鄉(xiāng)。
等撥開眼前的迷霧再整裝待發(fā),總有一份人間煙火是屬于我一個人的!
人圓心安縱使光陰匆匆去此夜長明是團圓愿所有美好在燈火通明處相逢愿所有馳騁最終奔赴一場美滿祝大家元宵節(jié)快樂!
■程應(yīng)峰(溫泉)蟬,是大自然的夏日精靈,是無欲無求、率性而為的夏日歌手。
《大宋十君子》內(nèi)容簡介:這本書寫了范仲淹、寇準(zhǔn)、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東坡、秦觀、李清照、岳飛和辛棄疾十位宋代君...
我們把水田邊生長的長長的細水竹砍下來,水竹尖彎成籮筐大小的圓圈,再把圓圈里粘上蜘蛛網(wǎng),悄悄地尋著蟬聲把蟬粘在蜘蛛網(wǎng)上...
■丁宇冬至節(jié)的腳步大雪褪去的時候留在風(fēng)中搖曳的歌謠撕碎村莊銹蝕如沙的記憶把那輪月亮的氤氳丟進詩人的眼眸成為一首憂傷的...
○陳希子《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