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舒靜 整理/本報記者 黃柱
在赤壁市委黨校精心布置的讀書會上,我分享的書籍是《紅色家書》,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書中收錄了近百位革命烈士的百余封家書,包括平常家信、獄中信函、遺書等。這些家書,按烈士出生時間順序編排,每封書信前面附有簡要注釋,對書信的寫作時間、背景等加以說明。
這些書信,雖然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沉淀,如今讀來仍令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有的是寫給親友的家信,字里行間透露著對親人的深情道別;有的是寫給組織的告白,質樸話語詮釋著以生命鑄就的忠誠;甚至有的是寫給自己的絕筆,一詞一句充滿著革命必勝的信念。這些書信體現了革命先輩對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崇高追求,以及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對子女的期待教誨,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生動教材。
在這里,我和大家分享其中2封書信。第一封是革命先烈趙一曼寫給兒子的絕筆信,每次朗讀出來都會感動。信中寫到:“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這封書信的字數不多,文字簡樸,卻讓我感受到:一位母親因為不能再見到兒子的遺憾、因為不能親自教育兒子的遺憾,一位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掛念,以及一位母親對兒子殷切的期盼……
分享的第二封書信,是革命先烈夏明翰給妻子鄭家鈞的家書,他說:“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赤云是夏明翰與鄭家鈞還不到半歲的女兒,信寫完后,他抑制不住對家人的眷戀和思念,用嘴唇和著鮮血,在信紙上留下一個深深的吻印,向妻女告別。這生離死別前的一個血吻,彰顯出了這位偉大革命者的俠骨柔情和深情厚意。
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今天強大的祖國和人民幸福安寧的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感覺這些家書字里行間滲透著無限的真情,仿佛能穿越時空傳遞給我。我好像聽到他們對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他們對我的深切勉勵。我想,我們不僅要向先烈表示我們崇高的敬意,永遠緬懷他們,更要銘記他們的遺愿,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張敏報道:日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新華網、光明網、《半月談》和中國郵政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如果在通訊高度發達的今天,還能收到一封遠方寄來的書信,一定會覺得特別的珍貴和難得。
《紙短情長:中國箋紙里的藝術故事》張楠著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你還寫信嗎?
帶動社會各界行動起來,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為留守兒童創造更美好的成長環境。
○王恬春節期間,我陪著孩子到市圖書館看書。《傅雷家書》這本書通俗易懂,總共摘編了傅雷先生與兒子從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
杭州蘇堤秀美,蒲圻赤壁聳立,今人大可在暢游的同時,吟誦蘇軾等人的詩詞,懷想一個逝去的朝代。
中國古代從西漢起就設立與實施了任官回避制度,官員不得在自己的家鄉或鄰近地區任職,因此背井離鄉、異地任職者甚眾,其中許多人...
2月27日下午,鄂南高中高三學生手捧鮮花,與家人攜手走過鋪著紅地毯的“成人門”。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紅菊攝。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國文報道: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微電影通過少年夏明翰為窮人打抱不平、大鬧戲堂等故事,揭示了...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丁偉特約記者汪佳7月1日,崇陽本土紅色微電影《少年夏明翰在崇陽》首映。影片“土”味十足該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