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地創造奇跡,幾乎每一個奇跡都有我們的報告文學作家熱情跟進,他們以精彩的文字將其記錄下來,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大成昆》也是這樣一部作品。《大成昆》真實記錄了我國修建成昆鐵路的過程,成昆鐵路被聯合國譽為“象征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但所不同的是,這一奇跡并不是改革開放以后才發生的事情,而是新中國成立后的1958年開工建設,歷經12年正式通車的一個銘刻著鮮明歷史印記的偉大奇跡,因此記錄這一奇跡具有沉甸甸的歷史意義。
作者陳果敏銳地抓住了成昆鐵路的歷史分量,他從多方面入手來剖析其歷史分量。其一是完整記錄下歷史的足音。這就構成了置于全書之首的“序章”。早在一百多年前,歐美列強就想通過一條鐵路將資源富集的天府之國和作為邊疆樞紐的七彩云南納入世界殖民體系。川滇兩省的民眾為了捍衛國家權益,積極籌辦滇蜀鐵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更是將川滇鐵路建設納入他的振興民族的《實業計劃》之中。可惜,中國處于戰爭頻仍的年代,關于川滇鐵路的建設只能成為人們的美好愿望。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拉開了國家建設的序幕,在大西南修建鐵路這一關乎國家興盛的宏愿才真正付諸行動。陳果感嘆道,成昆鐵路“歷經百余年歷史考驗”!
其二是充分展示成昆鐵路的歷史擔當。“三線建設”,一個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非常陌生的詞進入讀者的眼簾。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處在中蘇關系交惡和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加強敵對攻勢的險峻國際環境之中,黨中央做出了以加強國防建設為中心的建設戰略大后方的決定,這就是被稱為“三線建設”的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成昆鐵路建設成為三線建設的重要部分,并直接為三線建設服務。陳果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書寫成昆鐵路的建設過程,凸顯了成昆鐵路的歷史擔當。這也成為這部作品的重點,陳果書寫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年代,建設成昆鐵路之艱難;也正是特定的歷史氛圍,激發起建設者們的愛國熱情和斗志,他們才能克服千難萬險,讓成昆鐵路這一國家戰略方案化為現實。至于成昆鐵路如何直接為三線建設服務,作品中雖然并沒有過多涉及,但我們仍然能夠從陳果具有歷史視角的描述中感受到。比如他提到攀枝花這座因三線建設而生的城市,就因為成昆鐵路的建成而成為鋼鐵工業基地,成昆鐵路則以攀枝花為中心,成為國家的一條鋼鐵大動脈。
其三是重視成昆鐵路的歷史延伸。成昆鐵路是共和國初期創造的偉大奇跡。但陳果并沒有將他的敘述終止于成昆鐵路建成通車這一高光時刻,他看到了成昆鐵路作為一個奇跡并不是“完成式”,而是在歷史進程中繼續延伸著它的奇跡,他將21世紀開始的成昆鐵路復線建設比喻為接力者的行動,今天的建設者們從精神和斗志上絲毫不輸成昆鐵路的前輩們。
成昆鐵路建設者的故事是感人的,這一點也像我們讀到的反映其他建設奇跡的報告文學一樣,但是陳果意識到他所講述的故事是浸透了歷史的滄桑和艱辛,所以他的文字也飽含著歷史的滄桑和艱辛,這讓我們領會到建設者是多么的不容易!成昆鐵路建設啟動的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國家百廢待興,還有賴于蘇聯的支援。在鐵路選線環節就邀請了蘇聯專家參加。但在決定選線方案的會議上,中國的專家一致反對蘇聯專家的意見,在爭執不下的情況下,領導出于對蘇聯“老大哥”的崇拜,還是向鐵道部推薦了蘇聯專家的方案。蘇聯專家完全是從技術層面考慮問題,但中國專家還要想到是否有利于國家的經濟建設,是否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同胞出行方便。蘇聯專家強調技術人員考慮的應該是路不是人。中國專家則理直氣壯地回答,如果不是為了方便人們出行,我們何必修路?中蘇專家的爭執最終由周總理拍板才有了定論。這一段關乎成昆鐵路未來的爭論在陳果的筆下寫得非常生動,真實還原了當時的歷史復雜性。我在閱讀中分明感受到了歷史的沉重,而中國專家的愛國精神和政治情懷也正是在這種沉重的歷史背景中顯得格外的耀眼。
陳果在寫成昆鐵路時,當然是將其作為令中國人民倍感驕傲,也令世界矚目的奇跡來寫的,他的敘述洋溢著一種自豪感和贊嘆之情,更為可貴的是,陳果并不因此就忽略歷史的沉重。特別是成昆鐵路建成通車后,還將持續不斷地經受大自然的嚴峻考驗。陳果將一次最嚴重的泥石流造成的鐵路事故“利子依達之殤”稱為“中國鐵路史上黑暗的一頁”,他將這一事故直陳在讀者面前。難道陳果不擔心這樣直面歷史的沉重有可能減弱自豪與贊嘆的分量嗎?顯然陳果并不擔心,我想,他一定是懂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道理。他也的確是這樣來處理自己的敘述的,如同他用“雄心如酒,封得嚴整才好,才有勁道”來形容要制服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建設者們。當我讀到西昌分局以“大型渡槽”達到了克敵制勝、一劍封喉的效果時,便有了一種揚眉吐氣的快意。
陳果在寫一樁鐵路建設的偉大工程,但他最終落筆在寫人,寫成昆鐵路的建設者們,他將建設者們分為五種形象,分別是先行者、鐵血者、捍衛者、蛻變者和接力者。因為這五種形象分別代表了成昆鐵路建設的不同時段,陳果以此作為全書的基本結構,既突出了寫人的目標,也充分體現了歷史的約定性。
先行者和鐵血者這兩章是寫成昆鐵路的籌備和建設,這是最能體現建設者歷史擔當的時段,因此幾乎占據了全書一半的篇幅。捍衛者這一章主要寫鐵路通車后維護鐵路安全的鐵路人,陳果的敘述并沒有停留在寫實層面,而是由寫實進入精神層面的開掘。我以為,他所指稱的“捍衛者”,不僅是在捍衛鐵路的安全,更是在捍衛中國的尊嚴。蛻變者這一章換了一個視角,陳果是要告訴人們,成昆鐵路是由人建成的,鐵路同時也在塑造人,讓人變得更有現代感。接力者這一章是寫成昆鐵路復線建設的,陳果讓時光的列車行進到了新時代,看歷史的奇跡是如何延伸、歷史的精神是如何傳承的。
大成昆是一個英雄譜。陳果尤其在意書寫那些普普通通的建設者和鐵路人,這顯然體現出他人民性的英雄觀。他在告訴人們,歷史的奇跡是由眾多有著歷史擔當的普通人共同創造的,他也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這些普通卻不平凡的建設者們!
(原載《北京晚報》,作者賀紹俊)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向古樹致敬
下一篇:
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副秘書長、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副館長張鴻春說,三線建設的決策之快、動員之廣、規模之大、時間之...
咸寧本地一批學者、專家、作家近30人出席首發式,并在座談中對該書的紀實性和文化亮點進行評點和肯定。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