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理由:本書系統地介紹了科學起源的相關概念及知識,且用整體和系統的眼光重新審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內容涵蓋近代科學形成之前的文明(16世紀牛頓力學誕生之前的時期)、經典力學時期(17世紀—19世紀)、現代科學時期(20世紀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科學高潮時期(21世紀上半葉,復雜系統論)和科學未來(21世紀及以后,在復雜系統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萬統論)。通過時間上的推演及不同地域和領域間的相互比較,得出更多的科學理論間相互聯系的信息。
本書在梳理科學發展進程的大框架下,更多地著眼于理論間的聯系。從科學技術及科學思想兩個角度,探究科學家和核心的科學理論是怎樣一步一步推動科學體系的形成及發展的。在此基礎上,對東西方科學發展歷程進行了對比,以展示出東方科學在科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科學是什么?是牛頓的蘋果,是孟德爾的豌豆,還是富蘭克林的風箏?元科學又是什么?是科學的本源,是科學的內核,還是科學的表征?
對世人來說,科學是復雜的密鑰,是幽深的叢林,而元科學更是深不可探的秘境。實際上,科學與元科學離我們并不遙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串聯世界的互聯網、攬月摘星的航天工程、“下五洋捉鱉”的海洋工程,這些都是科學的成果;而我們所討論的科學的起源、本質、特征等,都是元科學的冰山一角。
元宇宙是通過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呈現收斂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它是基于未來互聯網的,具有連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三維)虛擬空間。作為一個數字化虛擬空間,元宇宙消除了物理形態的障礙。只有強大的技術支持,才可以確保形成一個完整的元宇宙世界,其不僅僅是一個存在于小說和電影中的概念。單一領域的技術無法構建出完整的元宇宙形態,諸多先進技術的結合才是構建元宇宙的基石。因此,元宇宙以技術為支撐,整合了數字經濟、社會關系、感官體驗、安全保障等多種元素,用技術將現實社會映射進了數字空間。
根據現階段對元宇宙概念的理解,我們認為元宇宙思維的核心內涵是強調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是一種互聯網式相互關聯的整體系統,各個元素不斷演化裂變、相互影響、虛實互動, 最終是深度耦合、和諧共生的。這一思維范式也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
用元宇宙的思維范式去回看科學發展的歷程,或許能夠為探索科學發展的未來提供新的方向??v觀歷史,你會發現歷史書籍和傳統文學作品等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一說到歷史總是枯燥無味;即便是用盡華麗辭藻描述的神話、童話、科幻小說,其中的想象力也是有限的。而元宇宙敘事被賦予了新的形態,其交替運用文字語言、圖文影像、數字語言,打造“視、聽、觸、識”融合的故事情境。你可以了解別人的故事,同時也可以參與到故事之中。這種新的呈現方式會給歷史帶來全新的生命力。未來可能會如同電影《博物館奇妙夜》中的情節一般,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乃至生物可以出現在我們面前,各自訴說那遙遠的過去,歷史不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鮮活有趣、可以親身體驗的獨特經歷。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文物互動展覽或文創產品,也展現出大眾對歷史文物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興趣,它們不但為成年人構建了一個充滿夢幻趣味的世界,更為孩童學習研究歷史提供了別樣的方式。這就是驅動我們決定撰寫本書的源泉。
科學發展到今天,許多疑問還是沒有答案。比如,究竟什么是科學?科學、哲學和宗教的區別在哪里?科學與技術的界限在哪里?我們人類為什么要發展科學和技術?科學和技術是否總能造福人類?這一切都沒有標準答案,只能等人類去一步一步探索。因此,我們在以元宇宙視角重新審視科學與技術發展歷史之前,把我們對這些基本概念和問題的看法闡述一下,以便讀者理解我們的邏輯思路。
1.神奇與探尋
在現代社會中,科學已經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如今享受的便利以及對世界的認知大都得益于科學的發展。而今天人們所熟知的科學,其實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產生得比較晚。
科技的進步使得過去的種種幻想變成了現實?!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被現代的飛機和航天器實現了,海底兩萬里的夢想已經被各種深海潛水器實現了。
在《列子》中,早已經有關于機器人的描述,據說在西周的第五位君主周穆王西部游歷途中,一個名叫偃師的人毛遂自薦,說有絕活給大王看。偃師讓周穆王看了一個能唱歌跳舞的“人”,它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樣。你想叫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周穆王看得興起,便叫心愛的盛姬一起觀看。表演快結束的時候,機器人眨著眼睛,向盛姬“放電”。周穆王氣壞了,立刻就要殺偃師。偃師隨即剖開機器人的肚子,周穆王一看,發現確實是個假人,贊嘆人的技巧竟然可以媲美創造萬物的天帝。今天的機器人已經完全超越了他的想象。
在文明發展的早期,人們相信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伴隨著文明誕生的宗教則告訴人們,人類的文明是神的偉大成果。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人類的渺小。科學幫助我們更加理性客觀地認知人類生存的物理世界。
如今,腦機接口、無人駕駛、機器人餐廳、深海養殖等因科學的進步而衍生出的新事物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2.問題與挑戰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和賽博朋克的概念已經非常流行,但是拋去其中的想象,人類真實的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人類未來又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未來真的會如一些電影所描繪的一般美好嗎?
人類自以為是地球的主宰者,甚至想征服大自然,對大自然的破壞觸目驚心。以滇池地區為例,這里自莊蹻入滇,漢代實現崛起,良田千畝滋養黎庶,五百里滇池煙波浩渺。但是從20世紀60年代左右開始,這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質急劇惡化,污染嚴重。人們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然資源,比如圍湖造田,引發了滇池之殤。直到近幾年,這里的情況才漸漸好轉,但已然沒有當年的盛景。人類真的可以用科技的力量來消除環境惡化所帶來的麻煩嗎?
基于基礎科學問題和前沿技術挑戰兩個大方向,列舉出了我們將面對的關于賽博格、 AI(人工智能)健康、智能軟件、通信升級、算力創新、新材料、新制造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問題和挑戰。
科學和技術總是能造福人類嗎?從社會現狀來看,情況似乎沒有我們預想的那么好。讓 我們看一下生態研究專家張文波先生的觀察。他強調,理論上而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們應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生活、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事實恰恰相反,人們的工作日趨繁忙,科技帶來的不是解放勞動力,甚至是更大的剝削,如同電腦從開始的龐然大物發展成可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或休息日還要居家加班的情況。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大城山曾是區域文明的中心地帶(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吳文謹14日下午和15日,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咸寧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和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
至此,全縣8.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抓實重點、補齊短板、做強弱項,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報道:24日至2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2019年一季度全市項目建設暨經濟形勢分析視頻會議。要在補...
李兵王小龍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
圖: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8月16-17日,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加速構建發展競爭壁壘,科學合理編制年...
1“一城為核”堅持規劃引領形成全域空間“一張圖”,把好山好水、歷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設,著力打造華中地區獨具特色、充滿活力...
9月23日,新華保險“贏在新華”大型組織發展活動啟動會在北京召開?;顒由钊胴瀼毓?019年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圍繞隊伍抓...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5日至6日,嘉魚縣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圍繞報告談感受、談打算、謀發展,氣氛熱烈。要以“深...
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1月5日在咸寧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長王遠鶴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
編者按:5月27日,我市舉行“六大”活動專題學習報告會,邀請三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