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四面青山藏村落,一泓碧水繞人家。
隨著一條蜿蜒的鄉村公路在群山中穿行著,忽而車子右拐,眼前頓現古木參天,松柏掩映。一彎籬笆后,一座木質結構的小屋在叢林間欣然相迎。
下得車來,一塊巨大的石碑雄踞一側,上書“白霓古桂園”五個大字。在石碑的背后,三棵碩大的桂花樹成品字形相對而立,華蓋蔥蘢,好一片蓊蓊郁郁。
白霓村,地處崇陽古桂公園。崇陽作家舒浩武兄介紹,公園內近年來陸陸續續發現野生古桂樹47棵,平均樹齡在254歲,最大樹齡超600歲。這是一個很驚人的發現。在一個開放地帶,能有這么多野生的古樹保存至今,依然郁郁蔥蔥,實不多見。
徜徉在桂花樹下,舉頭望著三棵桂樹枝杈相交,綠葉相疊,像是兄弟一般融洽。正感嘆著崇陽生態環境保護的時候,舒浩武介紹說,這三棵桂樹叫“桃園三結義”。因為它們三棵樹相對而立,且枝杈相連,正如三兄弟相互行拱手禮,恰似劉關張三人結義之趣,故而命名。不得不說,這個命名形象、貼切,也很有景觀內涵。
身處白霓,舉頭四顧,但見群山逶迤,茂林修竹之上,白云飛霞,云蒸霞蔚,這景象,莫不讓人生出些但得身名退,此地寄余生的向往來。于是,對身處在崇陽這一片山水中的村民,有著無限的羨慕嫉妒。
繼續前行,耳畔忽傳來潺潺流水聲,循聲而望,只見得山下平疇之間,有一條小河在夕陽的余暉里泛著層層金光。拐下山去,眼前忽然開闊,一座明凈的村落似從天而降,傍水而居。村子里,場凈路闊,村頭,一排兒古樹參天而起,徑可盈尺。樹下,石頭鋪砌的臺階整齊平坦,石凳、石桌干凈光滑。那潺潺的流水聲,就是從樹下河流傳來。
據介紹,河名大市,是崇陽境內的一條主要河流。河流上,一座攔水壩橫截流水,產生落差,上游的水翻過水壩,直落而下,白花花如珠似瀑。當地村民叫此壩為滾水壩,大約也就是象形的說法,大壩將水攔住,水漫壩頂,滾滾而下,是為滾水。河水清澈,一眼見底,讓人忍不住就要掬上一捧。
站在河流旁搭建的木質觀景臺上,遠望群山,靜聽流水,想起那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白霓村,不就是這樣的么。
一位姓柯的大冶美女一路陪伴著我們。面對我們一行人對眼前景色的贊美,她毫不諱言地說:“我就是看見這一片大好景色,才留下來的。”她與村黨支部書記一起,獨創出一封家書的視頻,通過微信向白霓村在外的游子展現。家鄉的變化,家鄉的美景,再配上聲情并茂的文字朗誦,一下子勾住了在外游子的心。大家面對家鄉建設的需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掀起了一輪新時代的家鄉建設熱潮。
時代的步伐也勢不可擋,山水卻是永恒,要用鄉愁在時代的步伐留下腳印,必須得有一顆真摯的,真誠的,熱愛鄉村的心。用自己的熱愛,真摯地召喚著鄉村的守望者,真誠地挽留著鄉村的人間煙火。要用鄉村每一個真切的變化,告訴那些鄉村的原住民:鄉愁,不是鄉村的挽歌,而是新時代鄉村建設的序曲。
就像這白霓村。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最愛家鄉油菜花
下一篇:
人生淬煉出真詩 ——跋張昌武詩集《童心吟草》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