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溫泉)
正月初八,伴隨著鞭炮聲的漸行漸遠,年事慢慢結束。回想今年春節,觀賞到一湖春水,呼吸著清新空氣,聽聞了泉水叮咚,感受到不同味道的年,自是有各家的歡愉,卻又混合著香味與甜味的美好記憶。
說說我家的年。我們三口之家過年以簡單、放松、自由為主。每年,我們會把老父親接來一起過年,好好地陪伴他。父親跟我們的生活習慣相似,過年除了接待少許拜年客、觀看春節晚會之外,就是堅持鍛煉、合理飲食、充足睡眠。每年春節,我家準備五天左右的菜品、適量的零食水果,不儲備太多物資,需要時再去超市購買。除夕之前,家里做個大掃除,貼上喜慶的對聯和美麗的窗花,年事就開始了。人到中年,注重修身養性,上午出去拜年、欣賞風景,下午回家“躺平”、輕松自在。把傳統習俗與休假放松完美結合,在清淺的時光里,安靜恬淡地過年,把希望的種子深埋心中,讓其吸足營養,噴薄而出,自然悠哉游哉。
婆婆家的年,體現了一個大家庭的氣度。自從去年公公得了重病之后,丈夫兄弟四人心更齊、力更聚,不僅加強了溝通與交流,也加深了理解和包容。以往的春節,都是公公一人準備年貨,買、炸、鹵、炒“一條龍服務”,四個小家庭只需回去團聚即可。龍年春節,四兄弟共同撐起大家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僅一起回家開油鍋炸圓子,還制作了工序復雜的切麻糕、翻餃和鹵菜。十八人的大家庭沒有因為公公倒下而呈現“一盤散沙”,相反,大家一起做年飯,拼成合心的團圓宴,大卷的鞭炮騰空響起,年味更加濃厚,氛圍更加團結,人心更加溫暖。掛燈籠、貼春聯、放鞭炮,去親戚家拜年,一樣都不少。
舅舅家的年,代表著農村富足家庭的年味。他家四個孩子,兩男兩女,表姐表妹表弟均在城市工作生活,舅舅、舅媽居住在農村,守著200多平方米的兩層樓,種了幾畝田地,興了一片菜園,養了一頭肥豬,喂了幾十只雞鴨豚,這些無公害農產品直接供應城里的兒女。四個老表也是孝順之人,平時家里添置物品他們主動分擔,春節年貨搶著購買,不用父母操心。回老家后表姐表妹負責廚房事務,表弟做好家里的維修安裝,把家打理得整潔順暢,讓舅舅、舅媽更加舒心。舅舅家建在村灣的最高處,前面是田地,背后是青山,門口一排大樹,右側一條從山上順流而下的小溪,清澈的山泉水傳送著歡快與愜意,生活在其中,自然有一種孟浩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情懷。
在舅舅家的半天,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老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贊嘆。父母在農村,適量干些農活,生產的農產品送給子女,盡心盡力幫襯著晚輩;子女爭氣,勤奮努力,把小家庭經營好,節假日帶著合意的禮品回家看望父母,陪他們說說話,自豪地品嘗著父母的勞動果實,這就是農村的幸福生活模式。年前,勤勞的舅媽做好了過年的炒貨、炸食、臘味,還做了霉豆渣、麻葉兒、腐乳等稀物,讓年味融入了古老習俗,充滿了年代感。因盼著兒孫回來團聚,諸多年事,舅媽干起來一點也不累。當天表姐做了一桌豐盛的菜肴,所有的食材都是自家生產的,自養的年豬、自喂的雞鴨、自磨的豆腐、自種的蔬菜,自產的大米,在柴火灶里簡單加工,就成了一道道無與倫比的美味,豐衣足食的喜悅與自然清新的馨香相得益彰。
姑姑家的年,是農村中最純樸的年。她家位于山區,有三個孩子,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熱情好客的一家人,總是想方設法把年過好。家里的年貨樣樣都有,不是家境富裕,而是不能輸了志氣。平時姑姑在外帶孫子,姑父一人在家,種田耙地,干齊了所有農活。寒冬來臨之前,他備足了過年的柴火,姑姑回家洗曬抹掃,年來了,火塘要燒旺,房屋要干凈,這是傳統。雖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姑姑勤儉細致、治家有方,年貨撿合適的買,量入而出。一桌豐盛的年飯成為全家新年的期盼,兒媳紛紛從城里趕回,四個孫子與家人圍成一桌,互相祝福,此時就是姑姑、姑父最稱心的時刻。
龍年的味道,是煙花爆竹硝煙彌散的味道,是購買年貨喜氣洋洋的味道,也是吃年飯幸福溫暖的味道,還是看春晚喜笑顏開的味道……更是所有味道混合在一起喜慶團圓的味道。你若有心,千帆過盡,年味仍在原地守望,千百年來,春節的祥瑞快樂彌漫升騰,未曾改變。
編輯:但堂丹
老房子里的那些老物件,在光陰的熏蒸中已經殘破,但它們的印痕,銘刻在我們這些后輩的血脈中,成為一份情結,難舍,難分,難忘。
大年三十那天,老公破天荒不用在醫院值班,可以跟我和兒子一起過年了,因為老公每年在醫院值班,已有十多年沒陪我吃過年飯了。
熊良淦是咸安區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醫生,其妻子胡劍芳是咸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熊良淦夫妻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朱麗平(通山)婆婆從老家打來電話,說前年種下的櫻桃樹掛了果子,近日招來白鳥黃鳥瘋了似的轉圈,演大戲一樣亢奮。婆婆的意思...
“疫情當前考驗人心,真要感謝志愿者們這些天對我婆婆的照顧。”劉苒女士告訴記者,平時婆婆和家政阿姨一起住,年前阿姨回家后...
胡文霞(通山)清明將至,煙雨迷離,濕了梨花,落了杏花,黯淡了我的心,不為他人,只為我那善良淳樸、不幸離世的姑姑。聽父親...
■王艷(溫泉)說起禾雀花,我想起了不是故鄉勝似故鄉的小山村——湖塘園,它位于咸安區桂花鎮南川村。
家境貧寒不自卑發奮讀書有回報陽光男孩朱周夢圓清華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原子杜培清朱周(左)和化學老師朱旋農在一起朱周,過來...
往年都是母親操勞,今年二姐主廚辛苦地張羅著,弄了滿滿一大桌豐盛的菜,我們圍坐在一起吃年飯,談論起往日的年,有您一起熱...
■胡芷彤(咸安)天高氣爽,熱浪滾滾,蓮香浮動中,我跟姑姑一行去探訪詩意向陽湖,一路都是欣喜雀躍。行走向陽湖,重走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