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斷山脈,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地方”。
這里集中了眾多景觀勝地,川西、藏東南、滇西北、甘南風景盡在其中。這里有大理、麗江、香格里拉;貢嘎、梅里、四姑娘山;虎跳峽、美人谷、丙中洛……除此之外,至今仍有許多罕為人知的秘境。
這里濃縮了中國最多的極致風光。神秘的北緯30度,無論塵世如何喧嘩,總有一座屬于你的山,轟然拔出萬丈凡塵,在生命拐彎處,靜默等你??赡苁澜缟献顬殡U峻的路都集中在橫斷山區了,江河將雄偉的山體切出一道道深達幾百米、幾千米的大峽谷,下臨深谷、上覆雪山是這里道路的常態。在路上,要經歷無止境的爬坡和下坡、不斷重復“之”字形盤旋,也正因為艱險,才有了極致的公路風景。
在橫斷山脈區域的雪山峽谷間,有大理、麗江、西昌等一處處浸透著詩意和溫潤的城市,有川藏線、滇藏線、成昆線等一條條象征著自由和遠方的景觀大道。在這片面積廣闊的深幽峽谷和高山草原里,有中國位置最靠東的海拔7000米級別高峰貢嘎山,有最后的人類未涉之地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有冰川縱橫的崗日嘎布山脈,有花崗巖塔峰遍布的邛崍山脈。這里還有隱藏在雪峰間的海子、千萬種色彩斑斕的花朵、當地原住民崇拜的神山圣湖……它是探索者的“香格里拉”,也是我們最后的精神家園。
所有未知的美麗都來自勇敢者的一次次冒險。自2015年起,68位資深攝影師和撰稿人,涉急流、登雪山、穿峽谷,參照國家地理的標準,堅持圖文實采,記錄下在橫斷山區深度探索的原創內容,匯集成《大橫斷》的鴻篇巨制。之后,考察者的腳步沒有停止。如今,結合高清衛星影像的三維制圖《大橫斷:尋找川滇藏 第2版》,全新亮相,重磅登場。
“大橫斷”在哪里
橫斷山這一名稱緣于清末江西貢生黃懋材。1878年,他奉四川總督丁寶楨之命,從四川經云南到印度進行地理考察,因看到瀾滄江、怒江等河流間的山脈并行迤南,橫向阻斷了交通,便給這一帶山脈取了個形象的名稱——橫斷山。
橫斷山脈的明確概念最早出現在《京師大學堂中國地理講義》中。1900至1901年,清末地理學家鄒代鈞在編寫《京師大學堂中國地理講義》時,提到橫斷山脈一詞,文中稱“迤南為岷山、為雪嶺、為云嶺,皆成自北而南之山脈,是謂橫斷山脈”,但未曾論及確切范圍。因此后人對于橫斷山脈的理解各不相同,依次有“三脈”說、“四脈”說、“五脈”說、“六脈”說和“七脈”說。
20世紀80年代初,地理學家李炳元根據地質構造和地貌狀況,認為“七脈”說更接近于人們對橫斷山脈的基本認識。其特征是一系列南北平行分布的山脈,起伏極大,嶺谷高低差達2500米以上。由于橫斷山脈是眾多山脈的集合,也有人提出橫斷山脈應被稱為橫斷山系。
李炳元的劃分主要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可以稱之為“狹義的橫斷山脈”。如果從旅行以及歷史沿革的角度出發,還可以把喜馬拉雅東段、崗日嘎布山脈、念青唐古拉東段、三江源東部以及大小涼山劃分到這個范圍,我們稱之為“廣義的橫斷山脈”,或者“大橫斷”。它包括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東部、青海南部以及甘肅、貴州的一小部分。這里有美麗的荒野、迷人的風光,值得我們去探索。
探索未知的秘境
這本書里什么最珍貴?答案是地圖。為了讓《大橫斷:尋找川滇藏 第2版》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川滇藏戶外寶典,自駕、徒步、漂流、登山領域的眾多專家參與制作了68張內容硬核的地圖。這是首次有一本書如此立體地呈現出橫斷山脈區域大開大合的山河之勢,與此同時更有景觀圖、花卉圖、氣候圖、徒步路線圖等等,詳盡展現旅行要素。
手握長達1.8米的高清衛星地圖,122處標志性景觀躍然紙上,即使是普通的自駕愛好者,也可以輕松選取自己心儀的目的地,深入探索主干道周邊的美麗秘境,自由規劃行程,旅途由此變得隨性而豐富,讓“一曲藍蓮花,堵在318”的調侃成為歷史。
書中詳盡標注川藏南線、川藏北線、川藏中線的道路、埡口、山峰、河流及峽谷,讓那些雪藏深閨的海子、雪峰和峽谷,逐一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這本書涵蓋的眾多經典徒步路線圖,標注了每條線路的長度、海拔、營地、山口及預計行程,無限接近軌跡地圖的實際作用。書中文字優美洗練,圖片直擊心靈,如同一股清流在這個喧囂的世界給你一片難得的沉靜和安寧。有些故事跨越數十年并以多角度展現橫斷山區的變遷,引領我們走進歷史深處。
總有一些熱血,未曾冷卻;總有一些理想,尚未泯滅;總有一些腳步,追隨先驅。
“大橫斷”考察團隊不僅打通了全部橫斷山脈的路線,還發現了許多重要的地理景觀,如中國第三大峽谷古米大峽谷、面積最大的高原丹霞阿色丹霞、海拔最高的天坑扎尕那天坑……團隊還首次利用無人機進行系統航拍,規劃出中國第一條國家步道——橫斷天路。
荒野與文明是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荒野是文明之根,而文明需要荒野的滋養以永葆活力。如果你把《大橫斷:尋找川滇藏 第2版》當成一本厚厚的探險攻略合集,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它是一本融入記敘文、散文、詩歌、繪畫、攝影、地圖、備忘錄、采訪筆記等各種體裁的合集。其中的內容,既有冷靜的思考,也有如“大涼山中的光陰故事”一樣細膩而感性的抒發;既有橫斷山區史上最清晰的、精確到每一座山峰的全景衛星圖,也有記錄民俗文化歷史的精美照片。
這是一本凝聚所有探索者對祖國河山的摯愛之書,是一本跨越100萬平方公里讀懂橫斷山脈的科普資料書,是一本匯集雪山群像、自駕路線、徒步路線的國民地理書,也是每個旅人行游川滇藏不可或缺的戶外指南。
(原載《天津日報》,作者王小柔)
在·線·閱·讀
2020年6月至10月,“百日大橫斷”徒步隊歷時128天,從暮春走到深秋,徒步1300余公里,翻越100多個埡口,總爬升80000余米,橫跨川滇藏三省區,一次性穿越橫斷“五脈”。
為何會開始“百日大橫斷”的旅程?對于領隊石頭(周楊)來說,最初的想法是完成一個朋友的心愿。2017年,徒步愛好者遠山提出想走一條國內超長的線路,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美國有阿巴拉契亞、太平洋山脊等超長線路,但在國內沒有一條線路能滿足他的要求。此時,他們發現了戶外愛好者杜真和“大橫斷”項目的“橫斷軍團”分別走了穿越橫斷山脈的線路,這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
橫斷山脈范圍非常大,景色很美,他們想走一條最大限度欣賞橫斷美景的線路,于是,花了一年時間去設計這條線路。2019年,石頭等人完成了“大橫斷”北線穿越,但南線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2020年,“百日大橫斷”計劃付諸實施,準備開創一條完整的東西向“大橫斷”線路。
“百日大橫斷”分為12段線路,因個人身體狀況和行程等原因,每段有不同的分段隊員參與,領隊石頭和攝影師馬子(熊文凱)參與了所有線路。全程重裝徒步,物資都得靠自己背,大部分時候領隊石頭要背負60至70斤,最重的時候需要背負80多斤,其他人最少也需負重40至60斤。一路走下來,石頭和馬子都暴瘦了30斤以上。
一路上,有淋著大雨翻過埡口,累到崩潰萬分,卻能站在山頂上,看山谷間云海翻騰的時刻;有被雨水折磨了1個月,卻迎來了此行的第一個日出,走出帳篷,被群山之上的萬丈霞光所震撼的時刻;有連續吃了半個月的泡面,每天趕路30公里,走到兩腿發軟,卻碰到熱心牧民邀請的時刻;有被大雪圍困,隊友又病倒在帳篷里,甚至危及生命,且無力下撤,卻在風雪中迎來牧民大哥救援的時刻……
走過漫長的雨季,終于迎來了秋日的晴朗,日照金山,終現美景,一切都是值得的。
臨近結束,在大米勇雪山下的營地,大家圍著篝火聊天,有數顆流星從雪山上方劃過。隊友提醒,許個愿望吧。馬子搖了搖頭,他說那一刻,沒有煩惱、沒有欲望,或許也只有置身荒野,才能真正放空自己,如果非要許一個愿望,大概是希望時間停留在那一刻。
從森林到冰川,從黑暗到黎明,去看荒野的偉大與殘酷,去感受自然的奇妙和自我的渺小,去不曾到過的地方,去走去經歷。他們雖然普通,卻用力在自己所熱愛的世界里奔跑。
編輯:但堂丹
湯標,咸寧市中學地理教研員,中國地理學會會員、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常務理事、聯盟首批專家庫專家、人教版和中圖版中學地理...
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學科教育與家國情懷相融合。當然也有的同學遇到了“攔路虎”,不時撓撓后腦勺,很傷腦筋地望著桌上的拼...
為弘揚科學精神,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普及地理科學知識,推進地理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2020年12月9日,我很榮幸地被咸寧...
萬彤松,赤壁市車埠高級中學地理教師、咸寧湯標名師工作室(咸寧市中學地理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
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學業水平考試,其考試成績以等級方式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
該校地理學科教研組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的開展,形成了良好的地理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形成教與學的良好...
近年來,我市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名師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陸續出現,工作室活動如火如荼。
杜甫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描繪的就是中線的交通地理,沿江而下,到宜昌或荊州轉向北,過了襄陽之后,沿...
《大地中國》韓茂莉著新經典·文匯出版社我們通常習慣于從時間維度來講述中國歷史,這也就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中國通史、斷代...
近日,咸寧湯標地理工作室研究的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轉化途徑實踐研究》(2020JB345)順利結題,這是12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