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亞平
采訪時間:12月1日
采訪地點:咸寧職院
本期閱讀人:譚明媛
應該如何面對死亡?如何感知生命真諦?歐文·亞隆的著作《直視驕陽》一書,介紹了人們在應對死亡時的各種觀念。
“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而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面對死亡的戰栗,作者將死亡融為拂面春風,令讀者不僅在文字上感受愉悅,在心靈上更是豁然開朗。
人生道路上,人們不斷努力地攀登,想獲得更多的成功和關注,或者去建立更多的關系和希望,最終極的意義就是和死亡對抗。如果你沒有那么強烈的死亡焦慮,也就沒有那么強烈的成就動機。不能直視驕陽的人,就無法直面死亡。
多數人在別人眼里是什么樣的?名聲和物質財富一樣,最終會消失殆盡。人生中一半的擔心和焦慮來自總是考慮別人的看法。
人們對不可避免的死亡所產生的恐懼,影響著我們享受生命的歡娛,剝奪了人生真正的快樂。由于沒有什么能滿足人類追求生命不死的需要,那么所有的行為從本質來說都沒有價值。死亡恐懼被那些經過偽裝的、改頭換面地呈現出來的表象所取代,如狂熱的宗教信仰、癡迷于累積財富及盲目追求名望等,因為這些都可以提供給人們提供“不朽”。
其實,死亡是完全虛無的,書中伊壁鳩魯說:“我并不害怕死亡,只是當死亡發生時我不想在場。”他的意思是,我們不知道死亡什么時候會發生,因為死亡和“我”永遠不會同時存在。
對死亡的恐懼常常與人生虛度的感覺緊緊相關。你越不曾真正活過,對死亡的恐懼也就越強烈;越不能充分體驗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所以,死亡并沒有什么,要學會直視驕陽。
在幾近崩潰之時,其實不必有太多焦慮,利用覺醒體驗,轉變觀念,還應該受到大哲學家們的波動影響,相信“那些沒有擊垮我的,將使我更加堅強。”
不要被恐懼嚇到,在合理的情況下,盡力發揮你的價值。擁有波動影響力的人,總能創造一些可以傳遞給他人,并豐富他人人生的事物。并且他們本身也會把自己的死亡恐懼轉化為內心深深的滿足感。
當你穿越這份恐懼,可以直面死亡的議題,便會幫助你驅散很多東西,把你從混沌中解脫出來。
編輯:但堂丹
《人生》路遙著內容簡介:《人生》是茅盾文學獎得主路遙的代表作,激勵了萬千讀者的文學經典。《人生》以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
劉凌(通山)光陰易逝,人生何其短暫,不知不覺已年至花甲,天干地支一個輪回了。六十歲,辭去卸裝,意味著法定工作生涯的終結...
黎洪濤(溫泉)我是一名超聲醫生,每日目不轉睛地盯著儀器屏幕,手握探頭從不同的方位、角度掃查,要做到沒有遺漏、切面標準、...
○劉念周末一個下午,我看完了《人間值得》。閱讀這本書,能讓人心情平靜下來,放下我們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和煩惱,重新思考生...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人生到了下半場,要逐漸懂得:盲目較勁,苦的是自己。”人生在世,要主動爭取,才會有想要...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閑時光陰易過,轉眼2021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掰著指頭數數不夠上進的日子,間歇性勤奮,又上網淘...
陳舞雩著內容簡介:本書縱貫整個封建時代,講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封建帝王的雄心霸業與歷史功過,展現能臣將相的人生抉擇...
任雅娟(嘉魚)教室的窗外,有幾棵樹,當風吹過,會翻轉出一片銀色的光亮。
等撥開眼前的迷霧再整裝待發,總有一份人間煙火是屬于我一個人的!
馬輝久二0一八年三月二十日,一個平常的日子,我親愛的哥哥啊,一顆普通而平凡的心臟,永遠地停止了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