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強?。ㄍǔ牵?/p>
相約朋友們去尋訪家鄉——通城縣馬港鎮的老屋。從石溪村的熊家大屋,到五斗村楊名洞的腳下屋、新屋場,途經保定關后轉向相師村的大房屋,接著順路治全村的新屋、毛塅村的毛塅大屋、朱家大屋,然后駕車在刷黑拓寬的潭下公路上歡快行駛到高峰村的梅樹沖屋。一路走來,每個老屋場的規模大小不一樣,新舊程度不一樣,歷史故事不一樣,但都在我心中激起陣陣波瀾。
老屋的建設風格基本相似,從正大門進去往后延伸是老屋的主堂屋,有的三重四進,有的四重五進。每進之間設置有天井用以排水和采光。主堂屋的最頂端叫上堂屋,一般都供奉著祖宗的牌位。主堂屋是這個家族的活動中心,比較重大的活動和重要的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從主堂屋往兩邊對稱性擴展,建成眾多廂房,是家庭成員的生活用房。這些不斷擴展的廂房與主堂屋便形成了一個“豐”字型結構。從前往后延伸得越長、由內而外擴展得越寬,老屋的規模就越大。
老屋規模大小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一個是家族的經濟條件或者地位高低,大多數這樣的老屋祖輩都曾有朝廷命官或者生意達人。那個時候的人“葉落歸根”的思想格外濃厚,無論官位多高,謀事多遠,他們都會在老家籌建住宅。第二個是與家庭人口有關,特別是與男丁的多少有關。房屋多,說明這個家族家境富裕,人丁興旺,那是無限榮耀的事情。第三個是生活習慣,他們不喜歡分散而居,而偏好群集而聚。
在石溪的熊家大屋,我們看到大門上方有醒目的“開楚遺風”四個大字。據說,這四個大字原是熊氏祖先楚文王熊貲題于郢市的城門上。明朝天啟年間,熊氏祖先拔英公被封為布下使司庫吏,深得嘉宗皇帝器重,修建熊家大屋時獲準可以建八字門頭國字大門。拔英公便在大門上也書寫了“開楚遺風”這四個大字。五斗村的上五斗屋雖然損毀嚴重,只剩殘垣斷壁,但是那塊鐫刻有“高林春永”四個字的牌匾還很莊重地擺放在主堂屋。據說也是御賜的。曾經學校上課沒有黑板,就用這塊匾刨過上漆代之。后來油漆脫落,鐫刻的文字又顯露出來,雖然模糊不清,木板已經嚴重開裂,但是族人仍然視為珍寶。據說族中有人曾任過千總、都督。楊名洞的新屋場據說清朝時有人擔任過府官。每說到此,他們一個個的臉上都洋溢著滿滿的自豪和驕傲。
走進這些古屋,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建筑的不同風格,只見梁、柱、窗等很多地方都雕刻有圖案,或龍鳳獅虎各種動物,栩栩如生,或蘭竹梅荷各種花草,活靈活現。建筑的各個細節非常精致,墻磚表面光滑,輪廓清晰,色彩一致,縫隙細小而均勻,讓人嘆為觀止。老屋里也可以看到近代生活留下的痕跡。有大躍進時群眾吃食堂的取飯窗口,有大集體時代的社員工分公布榜,更有帶著時代特征的標語口號,還有族人集資修繕老屋的捐資名單……每一次走近,看到這些遺跡,我腦海里總會浮現從古到今那些清晰的活動畫面。
我小時候就喜歡老屋,那是因為老屋的熱鬧和方便。從老屋的東頭走到西頭,雨不濕鞋,晴不曝日,沒有換鞋撐傘的麻煩。放學在家,站在門前的場子里一聲吆喝,孩子們便魚貫而出,瞬間集合成一個加強班。逢年過節,家族有貴客來臨,家家戶戶要請客吃飯時,不用走東家串西家,主堂屋擺上桌子,客人坐定,各家只輪流上菜就好,可以從早吃到晚。觥籌交錯之間,歡聲笑語一片。
現在,這些老屋大多數都是閑置的,它們已經不是人們遮風避雨的生活場所,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和熱鬧,而成為了一種文化,成為了族人心中無法抹去的記憶,成為了他們心中的一塊豐碑,也成了牽動他們思鄉情結的一種精神寄托。
即使那些與這老屋沒有任何干系的人,也對老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總會發出許多的感嘆。為什么?因為除了欣賞老屋的那種歷史文化,更多的還是懷念那種一大家人和睦相處的家庭關系,懷念那種一大家人親密無間的濃濃親情。
編輯:但堂丹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15日09:42來源:恩施晚報魚鱗一樣的瓦片。全媒體記者楊順丕攝影報道6月初,來到宣恩縣沙道溝鎮彭家寨,綠...
鄭謙崇陽縣白霓鎮回頭嶺村。回頭嶺是典型的鄂南丘陵山區地貌。他是第一個從鄂南鄉間小路上走出去的農家子弟、民國名人。窗欞...
■韓衛華(溫泉)我的老家在咸安區西南部山區,房前屋后都是小山,馳名遐邇的太乙洞就在我們鄉中,而飛仙洞則與我們鄉毗鄰。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甘青2月6日,是周華生在楊下雙木佳苑小區大門堅守的第11天。64歲的周華生是市林業局的一名退休干部,看到...
朱麗平(通山)外婆的老屋座落在九宮山東邊山腳下的一個叫東港的山村里,屬于清代的徽式建筑,為兩棟并列共墻的連三間,都有一...
周瑞云(赤壁)家鄉大貴畈位于鄂南幕阜山脈與平原結合部的長江南岸,依偎在石金山腳下。有的深加工制成石門柱、石窗、石臼、石...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通訊員余茹報道:近日, , 2020年全國成人高考將于10月24-25日進行。據了解,報考專升本的考生,統一在咸寧...
周瑞云(赤壁)家鄉位于鄂南幕阜山脈與平原結合部的長江南岸,依偎在石金山腳下,坐北向南,靠山面畈,物產豐富,美麗富饒。小...
楊華4月25日,霏霏細雨,飄灑在氤氳寧靜的馬橋鎮垅口村垅口馮的青磚黛瓦上,我和60余位文朋詩友相約這座六百余年的古村落。為...
陳亞平(咸安)春節于全民來說似一大聯歡,對于我等公務人員而言,卻帶著年檢年審的味道。生活質量提升的同時,家族高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