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告
|
雖然科技已經兇猛發展到有反過來控制人類的跡象,但相信很多人還是會認為是人類創造了科技,真的是這樣嗎?帶著這兩個疑問,建議你可以看看《科技簡史》這本書,聽一聽另一種邏輯,另一種聲音。
本書作者是意大利認知科學專家,弗朗切斯科·帕里西博士。曾獲2009年科迪斯科認知研究獎。他主要研究認知的生成和體現理論、媒體理論、攝影哲學等。都是一些聽上去比較冷門但很有意思的領域。
帕里西闡述了一種觀點:即人類進化和科技發展是并行的,用詩意一點的話總結就是:科技就是我們。
因為科技并不是始于網絡時代、電時代,甚至蒸汽時代,科技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最初。當我們的祖先由猿人進化到智人,學會使用工具時,科技的歷史就已經開始了。
古人類學家安德烈·勒羅伊-古漢(André Leroi-Gourhan)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技術能力不應該被視為一種邊緣現象,而應該是我們人類物種進化的關鍵。
細想一下,我們的牙齒根本談不上鋒利;雙足行走使得我們不能像其他哺乳動物那樣跑得飛快,游泳也是不盡如人意;雖然我們的視力還不錯,但如果一只鷹或者一只貓有人類這樣的視力,那只有死路一條;我們的肌肉力量貌似不賴,但和黑猩猩比就太可笑了。
簡而言之就是,智人本身一無所長,只能靠技術把身體不足抵消掉。我們創造技術的同時,也為我們自身提供了新的機會,推動更多新的科技成果的產生,進而促進了我們這個種族的快速進化與社會文明的發展。所以說科技與人類從一開始就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進步的。
書中另一個更新穎的觀點則認為:人類早已在進化成智人,大腦突破性擴容的那一刻起,就幾乎停止了生理上的進化。那么人類從此就停滯不前了嗎?
技術在某種意義上得到了獨立,就像人類進化到用兩足行走,進而解放了雙手一樣,技術讓人的潛能在由手制造的工具中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不是可以認為,人類通過科技完成了二次進化,科技是人類進化的延伸呢。
棍棒是手臂的延伸,眼鏡是視覺的延伸,電話是言說和聽覺的延伸,手機是全面多向的延伸……幾千幾萬年以來,我們利用科技的觸角,不斷向外擴展著感知的疆域,摸到更高,看得更遠,了解更詳細,我們與科技之間,不斷通過這種延伸而產生著新的意義。
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便捷到按鍵模式。在不知不覺間,科技已經占據所有,又常常讓我們忘記它的存在。但其實,現在我們無法離開互聯網,就跟我們的祖先無法離開石斧、弓箭一樣。
當然,人類在一次次科技變革中總會有得有失。有喜悅也有擔憂。電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其他所有技術都會逐漸被它吸收。電成為我們的環境,并消失在我們的眼前:直到它突然不可用時,我們才會意識到我們的生活有多么依賴它。于是,我們拼命地尋找一個插座,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扔掉變質的食物、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這些只是最輕微的后果。如果這種無電狀況延續到一個臨界期之后,我們所了解的這個世界將會直接崩潰:研發、交通、醫藥、交易、人工照明、一切都會回到前電時代。
即便在能量和能力方面,人類越來越不及自己發明的高科技,但至少現階段,在自我審視和反省方面,依然是科技無法模仿的。
這就是《科技簡史》,一本跟其他科技史不太一樣的書。沒有刻板的線性論述,而是融合了認知科學、認知考古學、美學、技術哲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和觀點,探究科技發展的底層邏輯與人類進化的必然趨勢。尤其適用于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每個傳統佳節都有著它獨有的行為方式,用唯美的文字把它記錄下來,這是屬于我們的特殊浪漫——“九月九日...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
周緒成(咸安)熊家灣是咸安區汀泗橋鎮洪口村一個中心的灣落,溫古公路必經之路段,屬丘陵山區,是屬省貧困村。風景道邊有廊亭...
《無字史記:基因里隱藏的祖先秘史》波音著?內容簡介:我們的祖先是誰?他們從哪里來?在甲骨文出現之前,遠古祖先的事跡只能靠...
王恬關于中華民族先秦以前的文明史一直是迷霧重重,傳說和史實糾纏在一起,虛實難辨。炎帝代表早期部落,文化由面發展成片,...
作者:常淑敏(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后)我國研究古器物的歷史源遠流長。據統計,甲骨文中的“器物字”占甲骨文...
孟慶忠(溫泉)陽春四月,當一場一場的春雨輕輕地灑過,記憶的塵埃,便在一種漠然里開始蘇醒。祠堂的上方,供奉著祖先的靈位,...
浩浩長江,奔騰不息。北端是銅山一隊, 1991年由虎山鄉政府與縣、市聯合開發了“虎山金礦”,村民因征用土地、拆遷房屋、入金...
舒中甫(通城縣民間文藝家協會,通城縣天星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瑤族《千家洞源流記》中的“千家洞”記載,就象陶淵明的《...
個人尋生理”這寓意著到了年初三又有新開始不過呢如果看到這里你感覺還是無法說服爸媽讓你睡個大懶覺其實你也不必太擔心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