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朱亞平報道:為不斷提升工作室成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8月20日,黃瓊班主任工作室內16位老師齊聚一堂,在市城區十六潭香城書房展開了以“與大師對話,與博覽同行”為主題的閱讀活動。
讀書活動在“分享我心中的大師”中開幕,執著教育的李鎮西老師、才情滿溢的后主李煜、身殘志堅的史鐵生、鐵肩擔道義的魯迅、至情至性的蘇東坡、善于發現小美好的席慕容、有擔當有堅守的董繼寧等大師的故事,點亮了老師們的智慧心靈。
工作室成員就閱讀書籍中的感悟與心得展開了交流,并結合教師工作紛紛發表感言。黎歡老師在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身上感受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魅力;楊迪迪老師則在后主李煜身上看到責任和理想的沖突,在確定人生目標后,還需全情投入、體驗歡愉;阮露老師借魯迅先生之口鼓勵當代青年仍需保持直面困難的勇氣,堅守向上走的信念和使命;劉靜茹老師則從心理學角度闡釋了原生家庭的重要影響以及要學會延遲滿足和自我賦能。
李靖老師從《蘇東坡傳》里懂得治愈一個人的不是時間,而是經歷。包藝璇老師關注到蘇東坡的樂觀心態,哪怕備受打壓,也要學會苦中作樂。
閔慧芳和鄒艷麗老師帶來的書籍是殷振洋老師的《懂心理 帶好班》。佘茜老師和張海燕老師分享的是《父母的5堂必修課》,“元能力”即溝通、情緒、容納、界限、覺察等5種能力,家庭教育是孩子和父母的雙主體教育,做“足夠好的父母”的教育示范。
周敏紅從暑期旅游經歷展開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智慧。出門一趟,才知遠方不只有美麗的風景,更有燦爛的多元文化,從而感知到制度和寬容的獨特魅力,最終回歸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主題上來。
參加活動的老師紛紛表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從書籍中汲取營養,更新知識系統,是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在自我提升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回去便制定自己的個人讀書計劃,養成“與書為伴”的習慣,堅持“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讓書籍指引我們前行,給予我們力量。
今年初,黃瓊班主任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每學期為成員推薦一本教育專著供大家集體研讀,并定期舉行網上讀書交流活動,組織成員一起談感受、談收獲、談疑惑,工作室成員每學期從推薦閱讀書目中選取部分書目進行自主閱讀。要求每天保證半小時以上的閱讀,教師將微信作為讀書交流的平臺,勤于筆耕、以寫會友,在交流中促思考,在分享中促提高。
黃瓊說,為師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開展這樣的活動,旨在希望工作室的每位成員們都能堅持閱讀,堅持學習,從書中習得管理學生的辦法,以書潤心,與智同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赤壁蒲圻街道全民閱讀進社區
下一篇:
妙手生花 傳承非遺 趣味剪紙潤童心
“我孩子偏理科,想引導他閱覽些課外讀物,增加人文知識。咸安初中語文組教師姚鑫介紹,課外閱讀的主要目的不單純限于文化知...
王繪云(市直)盛夏,進入咸安區橫溝橋鎮甘魯村,一條水泥路蜿蜒向前,村莊清一色的小高層樓房和私人別墅映入眼簾,展現出城...
光明日報記者陳雪“《本草綱目引文溯源》的出版,使《本草綱目》94.7%的引文得到溯源。鄭金生指出, 《本草綱目引文溯源》既...
在一大批獲獎圖書和推薦圖書中,包括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毛澤東傳》《鄧小平傳》《習近平講故事》...
老師循循善誘提問,學生快速機敏回答,課堂互動活潑有趣,學習氛圍十分濃厚。
提及“故宮”兩字,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浮現朱紅與明黃相間的宮殿,繼而聯想起在這片宮殿建筑群里的明清歲月。
○胡慶華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戰時的書》里,有一段非常形象、精彩的話,是這樣描述文人與書的:“如果說梅和鶴是隱士的妻和...
○劉念我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比不上買書的速度,往往讓一些書籍束之高閣。最近搬家,書籍收拾了滿滿一大箱,驚覺自己買了...
○劉念去年底,我很苦惱,雖然有不少好友,但隨著年齡增長,各忙各的事業,很難相聚,也很難得有時間在QQ、微信上聊天。考慮...
○陳希子一本本飄逸墨香的書籍,陪伴懵懂無知的我成長。記得初次與書相識是在一個盛夏,我那時還小,身高不夠,站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