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鄧丹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些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語句,近年來在我市中小學校園、民間國學讀書會越來越常見。記者了解到,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國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比如詩文誦讀、德行禮儀、琴韻書畫等,國學熱潮正悄然興起。
1 城區刮起“國學風”
穿漢服辦中式婚禮、買國學書籍、誦讀國學經典……眼下“國學熱”在中華民族文化復興大背景下持續升溫,誦讀國學經典、漢服秀表演、詩友會等成為咸寧的一種潮流。
“天堂悄問母親好,且把思念遙相寄。”市志遠國學館顏慧呼吁大家要及行孝,莫錯過與父母相處之時。近日,咸寧市婦聯,市女作協,南昌路社區,市經典誦讀教育聯合推廣中心聯合舉辦的“感恩祖國,感恩母親”經典誦讀活動在溫泉辦事處南昌路社區國學推廣中心舉行。市女作家與南昌路社區愛好國學的居民及孩子近30人參與活動。
“百善孝為先。感恩母親的活動傳承中華民族孝道傳統美德,又能和國學經典結合,寓教于樂,十分有教育意義,必須支持。”免費提供桌椅場地音響的南昌路社區書記黃輝、國學經典教育推廣中心負責人胡雙九感慨說。
每逢周末,一些國學誦讀愛好者便會聚到一起,到潛山公園、嫦娥廣場等休憩地誦讀《詩經》、《論語》等國學經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正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徐詩琪有板有眼地誦讀起來。他的家長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都要抽專門的時間與兒子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家長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對孩子的一生都有所裨益。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一句古語,寄托了眾多漢服愛好者的心聲。在市區,有這么一群年輕人,他們因志同道合聚集到一起,喜愛漢服的他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漢服這一傳統服飾,并以此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談起與漢服親密接觸后帶給自己的變化,漢服愛好者們都表示,漢服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生活,而且讓自己懂得修身養性,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誦讀機構廣泛開展
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主要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我市部分中小學,都不同程度的開展了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教育局、婦聯、社科聯、文聯、民政局等部門的引領指導下,咸寧市國學經典誦讀教育聯合推廣中心日益走上正軌,和眾多中小學一起,承辦了多期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國學經典誦讀不僅在咸寧市城區開枝散葉,在基層鄉鎮,經典誦讀活動也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咸寧市國學經典誦讀教育聯合推廣中心的志愿者們,在咸安鄉村教學點紛紛開展了國學經典誦讀培訓。隨著國學熱度的提升,一些培訓機構開始引入國學課程,專門的國學館等開始招生。
除了專門機構在推廣國學學習外,也有一些熱心市民在社區里開設公益國學班。在咸安區浮山中小學旁,有一所幽靜的“尚雅書齋”。源于對國學的深情和那份責任感,國學愛好者張望芹為了帶動自己的孩子和小區的孩子課余讀書,她開設了尚雅書齋,義務為小區居民和外來務工家庭的孩子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多年來,張望芹風雨無阻,免費輔導了數百位青少年。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小,學也學不進去;有些家長認為這些國學經典是過時的,學來無用;還有些家長甚至害怕國學教育是讀死書……”談及曾經受到的質疑,張望芹灑脫一笑:“有些家長還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天賦其實非常高,只要稍加引導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含義,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國學在任何時期都有用。”
3 倡導長期堅持參與
“我上學的時候沒學過《論語》,自從和孩子一起學習后發現《論語》真不愧是百科全書,里面的內容對工作、生活都很有用,所以就借和孩子一起學習的機會,自己也從頭學習一遍吧!”咸安市民葉先生的孩子正在上初二,他很支持兒子學習國學,他認為語文課本里的知識孩子在平時生活中也能接觸到,因此應該加強國學的教育。目前,我市多數家長采取與孩子一起自學的方式來學習,通過朗讀、背誦來提高國學的素養。
“小孩子接觸一些經典國學是非常有意義的。”不少國學研究者們都很贊同孩子學習國學。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點:首先,通過誦讀經典,能夠讓孩子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幾千年總結和延續下來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從小就形成一個良好的道德標準;其次,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還能夠促進孩子識字。一位年輕媽媽告訴記者,國學經典育人立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長大成為一個仁愛和平、知恩孝親的人。
不少人認為,悄然興起的“國學熱”實際上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認祖歸宗”,傳統教育講究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在孩子的啟蒙時期,讓他們通過誦讀古經、聆聽古琴音樂以及靜定訓練,既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又能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態度。
我市國學推廣相關負責人介紹,最初主要是民間力量在推動,現在一些學校也開始加入,大家對于誦讀經典都越來越關注。國學教育最有特色的就是讀經教育,通過讀經典啟發人的智慧或者性格的培養,但現在能夠做得很深入的很少。“很多人只是一時圖新鮮,不能夠長期堅持。”相關人士建議,如果誦讀國學經典能長期堅持,對市民而言是很有意義的事。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文創產業后勁足
下一篇:
咸寧市老年大學開設網上直播課
而面對國學,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憑借記憶力死記硬背,小學高年級的孩子亦是懵懵懂懂,作為陪讀的家長們來說更是一頭霧水,霧里...
民企老板、運動員、高校教師等80多名志愿者當大廚、當搬運,平均每天為醫護人員送餐800多份——2.8萬份愛心餐背后的接力洗菜...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半小時漫畫世界史》長期占據暢銷書榜前列、《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的樣子》銷售.現代表達:從智...
同時,該行邀請市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推廣中心為孩子們送上書包、國學讀本、學習用品等,并由國學誦讀老師帶領學生現場誦讀《弟...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徐世聰?我們讀的那些書,在容顏中,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在生活的點滴里。通...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董永是我國古代傳說里的孝子……”近日,咸安區鳳凰社區舉辦“孝道”文化宣講活動,居民們共同度過...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焦姣、通訊員周懸松報道:“大家知道剪紙已經有2800多年的歷史嗎?”近日,記者在南昌路社區體驗了一堂豐...
5月31日,家住溫泉城區茶花路的家長李女士咨詢,孩子下半年要上小學了,看著別人家孩子琴棋書畫都有一技之長。孩子是個獨立的...
“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了,但自理能力很差,連掃地都做不好,該如何培養呢?對此,英才教育王老師認為,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幼年時期的教育,家庭起到主導地位。激進型家長將重點放在孩子的培養上,給孩子報各種培優班,希望孩子能步入重點學校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