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地方戲曲 >> 正文

崇陽提琴戲:帶泥山花別樣香

來源:咸寧日報 時間:2009-03-05 09:20

  今年46歲的汪麗娟,也許是戲劇的長期熏陶,看上去好象才三十出頭,顯得青春、朝氣。
  汪麗娟是路口鎮棠棣村12組人。童年時代就愛唱愛跳,那時她做夢都想走出大山,做夢都想當個明星。可嚴酷的現實告訴她: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出大山,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上明星。
  提琴戲給了她舞臺和靈感:當一個山里的明星!
  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戲;農忙而耕,農閑而演。喂豬洗碗間,哼哼提琴調;割麥插禾時,念念臺詞。夢想在鄉土發芽,三十年過去,汪麗娟成了十鄉八里的大明星,東家請,西家接,縣政府還給她頒發了“有突出貢獻的民間藝人”獎。
  類似汪麗娟這樣的人,在崇陽舉不勝舉。
提琴戲成了崇陽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道獨特的鄉土風景。
  提琴戲究竟起源于何時,尚無準確證據可考。但通過旁考側證,提琴戲因使用樂器提琴而得名。提琴是中國古代拉弦樂器。
  據清姚燮著《今樂考證》所載:“提琴起于明神廟間,有云間馮行人使周王府,賜以樂器,其一即是物也。但當時攜歸,不知所用。其制用花梨為干,飾以象齒,而龍其首,有兩弦從龍口中出,復綴以蛇皮,加以三弦。然而較小,其外側別有鬃弦絆曲木,有似張弓。眾昧其名。太倉樂師楊仲修能識古樂器,一見曰‘此提琴也’。然按之少音,于是易木以竹,易蛇皮以匏,而音生焉。時昆山魏良輔善為新聲,賞之甚,遂攜入洞庭,奏一月不輟,而提琴以傳。”可見,提琴從明嘉靖年間“攜入洞庭”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載:“提琴戲戲曲劇種,原系湖南岳陽一帶的花鼓戲,約于清末流傳到湖北崇陽、通城等地,改稱‘提琴戲’。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到巴陵戲、天沔花鼓戲的影響。”
  《崇陽縣志》記載:“大約在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岳陽花鼓戲藝人蔣傳玉、彭瑞生等人,先后率班到崇陽、通城演唱,后來戲班解散,蔣在崇陽華陂定居,以教戲傳藝為業,逐步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地方劇種――提琴戲。”
  提琴戲在崇陽形成的初期,角色多為一生一旦或生、旦、丑各一人組成。隨著大本頭戲的增加,逐步發展成為八個行當,即:老生、小生、奶生、正旦、花旦、閨門旦、婆旦和小丑。
  提琴戲的板腔音樂分為正調和小調兩部分,聲調部分的正調是由四川的梁山調經湖南岳陽傳到崇陽后地方化的。
  提琴戲的傳統劇目有120多個,家庭戲多,唱功戲多,武功戲較少。大戲有《孟姜女》、《白蛇傳》等;小戲有《張廣大拜壽》、《雙合蓮》等。有些劇目如《打花井》、《落花轎》等,在一般戲曲劇種中都沒有。
  崇陽提琴戲戲班不大,樂器簡便,演員不多,非常適合農村演出,尤其對居住分散的山區更為適合,加之它的唱腔優美樸實,樂曲短小工整,旋律明快流暢,鄉土味濃而深受群眾喜愛。(記者 劉文景)


作者:liuhuafang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千層鞋底千層愛
下一篇: 戲癡甘伯煉傳奇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