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歌唱新風
來源:咸寧日報
時間:2009-02-19 10:27
催春的大鼓響起來,熊熊的篝火燃起來,歌師的“歌頭”喝起來,眾人的吆喝喊起來……2月9日晚,長嶺村莊的神歌在一陣陣振奮人心的鼓點中拉開了序幕。
這天正好是元宵節,52年來最大最亮最圓的月亮照在通山縣楠林鎮湄溪村長嶺自然灣徐氏宗祠上。吃過晚飯,全村的男女老幼都早早聚集到祠堂里來,宗祠門前堆滿了待放的煙花炮竹,眾位菩薩雕像、列宗列祖的牌位及家神皆已被請到了宗祠高堂之上。
神歌是通山民歌的一個特殊種類。從古至今,唱神歌活動一直在通山九宮山鎮、闖王鎮、夏鋪鎮、楊芳鄉、大路鄉、通羊鎮、楠林橋鎮一帶普遍流傳。它是一種久遠的民俗活動,由太陽崇拜、自然崇拜等民間信仰伴隨著古老祭祀活動傳承演變而來。
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十五的夜晚,是神歌的演唱時段。神歌也被稱為春歌,為年初鬧春而唱。現在的神歌已由古代的單純祭祀活動演變成了祝福吉祥安康,族人歡樂聚會、頌揚社會、個人抒情、眾人鬧春娛樂等活動,與封建迷信活動沾不上一點邊。
祠堂里的人越聚越多,正堂中的一堆熊熊大伙把眾人的臉照得通紅,也把大家的熱情烤得不斷高漲。大火四周是團團圍坐的觀眾,最里層是歌師。緊靠鑼鼓處是“主人”歌師,他們對面坐的是邀請而來的外村“客人”歌師。“主人”喝完歌頭后就是正式的唱神歌了。歌頭主要是念白,其實是高聲朗誦,內容多是把我國歷史上歷代著名君王和英雄豪杰逐一述頌,故“歌頭”也叫“喝歷史”。
正式唱“神歌”時,先由“主人”歌師請客:“寒舍今宵設歌臺,奉請各位老賢才。炮竹喧天鑼鼓響,盡情盡興唱起來。”“回頭叩請四箴駕,某某兄臺吐金蘭。既來看得愚輩起,感激之情身心懷。”……主人請完,客人回唱。每人請三首后,就是歌師間自由對唱。唱詞大多即興發揮,要求押韻,有唱七言絕句(多數),五言絕句,也可唱律詩(少數)。
隨后是唱詞和小令。常唱的詞牌有《西江月》、《臨江仙》、《賀新郎》等,令主要是十六字令。此段時間唱的神歌通俗易懂,格律要求較寬,主要是娛樂廣大普通聽眾。內容主要是唱“四情”:敘情事、敘景、敘事態、敘風俗。開唱不久,夏鋪鎮來的客歌師曹傳水就和本村的80多歲的主歌師徐字安互相打趣起來,他們的對唱不時引起眾人的大笑。
臨近晚十二時,許多年輕的后生聽眾都陸續散去,只有一些年老的鐵桿歌迷留了下來。正十二時,歌師們停唱吃夜宵作短暫的休息。約莫一小時后繼續開唱。此時段的唱詞格律要求嚴格些,有時是歌師間互相考難對方,如遇到高手就會達到高潮。內容是先唱古人,如三國故事,二十四孝等;在用約定俗成的較難的格式來唱新內容,常見的有“風花雪月”、“漁樵耕讀”、“琴棋書畫”、“關山萬難”等,在一首七絕中,每句都要隱含四個內容,如“漁樵耕讀”:“八十老翁渭水行,武吉賣柴打煞人。梁父吟成田垅上,懸梁刺股是蘇秦。”
快到天明時,開始“囑神”。擺上三牲祭禮,焚香拜祭神靈和祖靈,燃放炮竹。接下來由被請來的外村歌師一人獨唱,一唱就是一個多時辰。他既代表人又代表神。囑神的順序依次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陰(月亮)太陽、天神、地神、家神(有門神、屋檐神、灶神、五方神、本姓家族中的已故歷代名人等),祈禱眾神靈賜福。囑完神后就是“祝人”了。村落小的就家家戶戶祝福到,為每家的主人唱一首。戶數多的村莊就分類來祝。囑神唱完后大多數神歌活動基本結束。
趁神歌結束的間歇,筆者采訪了歌師們。這次參與唱神歌的7人中有3人是本鄉的“主人”歌師,有4人分別來自通羊鎮、夏鋪鎮、大路鄉的外來“客人”歌師。其中年齡最大的是80多歲的徐字安,最小的是46歲的徐金明。他們都非常熱愛通山神歌,都有著幾十年以上的歌齡。歌師徐金明說,他是本村年齡最小的歌師,唱神歌能感到無比快樂,還能交流友誼,抒發自己對社會和鄉親的熱愛之情。通羊鎮57歲的“客人”歌師汪定華說,通山神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曾作為“破四舊”破掉,現在政治開明,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作為一種地方鄉土民俗文化正是該大放異彩的時候。可惜在年輕的晚輩后生中幾乎找不出接班人,他擔心通山神歌在不遠的將來會消失。(徐大發)
作者:liuhuafang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愛 郎
下一篇:
通山神歌調查(三)
-
擊鼓而戰、擊鼓而歌、擊鼓而舞,這是鄂南文化藝術領域的一枝奇葩——盆鼓。雖飽經滄桑,卻歷久彌新。
“盆鼓”,又稱“...
-
“干完活,歇歇火,拍拍打打呀咿子喲。我拍你,你拍我,拍走辛苦就快活。拍拍打打真高興,叫聲伙計漲點勁。漲勁拍得事事順,...
-
三千年的歷史,恍如一瞬。那吳楚交兵的聲聲戰鼓,依然回響在人們的心頭。走近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鼓,我們可以聆聽...
-
一個稀有文化物種,在光怪陸離的現代藝林,奇特地芬芳著,這就是咸寧崇陽提琴戲!
在我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中,提琴戲,...
-
約2000年前,一個咸寧嘉魚的牧童,用腳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個泥哨子,這就是被稱之為“天籟之音”嗚嘟的前身。
說...
-
-
-
12月6日,記者從省文化廳獲悉,由國家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活動將于12月19日在北京開幕。省豫劇二團的豫劇《程嬰救...
-
近日,上海滬劇院傳出消息,經典滬劇《雷雨》將代表上海戲曲院團,于明年1月8日、9日與全國各地區18臺劇目一起參加由國家文化...
-
早在1959年,作為隴劇開山之作的《楓洛池》進京向國慶10周年獻禮演出,一經亮相火爆異常,連演20多場,并兩次走進中南海懷仁...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2025-03-27
-
2025-03-27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