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地方戲曲 >> 正文

京劇流派講座之張二奎

來源:中國戲曲網 時間:2007-02-08 11:38
  張二奎同程長庚、余三勝并稱為京劇的“老生三杰”。原名士元,字子英,北京人(一說安徽或浙江人)。二奎生在書香門第,他的哥哥大奎經過科舉而在清朝某部當個小官。二奎也被家中送入私塾,但他的興趣始終不在讀書,最喜歡看戲。書里講的什么他不一定能記 住,戲中的故事情節他卻記得一清二楚。隨著年齡漸大,他又發展到背著家里偷偷去學習演唱,成為票友,終于越陷越深,不能自已。因酷愛京劇并親自粉墨登場,連演《取成都》、《捉放曹》、《打金枝》三劇, 張二奎對《取成都》和《打金枝》二劇尤喜,后來成為二奎的代表作。二奎體貌軒昂,儀表英偉,面美如冠玉,更兼有一副天賦奇高的好嗓,能高唱入云,“字字堅實,顛撲不破”。他的這些優勢在演出中充分呈露,其藝術水平已不是尋常職業演員所能比擬。尤其沒能想到的是,二奎這一次帶有游戲性質的演出引起內外行的關注,受到觀眾異乎尋常的、甚至是令職業演員嫉羨的熱烈歡迎。二奎大概也沒能意識到,發生在他人生之半的這次演出成為他命運的轉折點。當時的演劇界,北京的幾大戲班,如三慶、四喜、春臺等班,都擁有具備足夠實力的名演員作為臺柱。而同是名班的“和春班”卻因為缺少臺柱,力量最弱,營業不振,難以和其他各班相抗衡,幾近倒閉。和春班主發現有“非常之才能”的張二奎,興奮得以為是抓到救命稻草,便糾纏著力勸二奎“下海”,作為職業演員正式加入“和春班”充當臺柱,以解“和春”危難,扭轉劣勢。正沉浸于成功的自我愉悅中的二奎對此也不無心動。但是,他深知自己出身的世代書香之家是決不會允許他從事演戲這樣的“賤業”,他自己也不能不顧忌時風輿論的力量,擔心受人恥笑,二奎拒絕了和春班主的邀請,班主大失所望卻并不絕望,他轉而懇請能繼續以票友身份支撐和春危局,二奎沒有推辭,他一面礙于班主盛情,一面也由于初戰告捷進一步刺激了他的藝術熱情,他有些一發而不可收,結果,不到十天的工夫,二奎之名不脛而走,傳遍京城。登臺之初即能得享盛譽,這對于職業演員可算是難得的際遇,但對此時還是票友的張二奎,反倒招致了一場大的風波。二奎演戲之事不僅被家里知道了,而且,他的哥哥大奎的同事中有好事者,把這一“丑聞”密報給長官,連累得大奎以家中出了不肖子弟的緣故而丟官罷職。二奎既感有負哥哥,又因家境清寒,哥哥罷官便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無可奈何之際,二奎被逼上梁山,正式“下海”成為和春班臺柱老生,以演戲為業并擔當起贍養全家的責任。二奎搭和春班的時間并不長,出于種種原因又改搭四喜班,最后自立“雙奎班”,與時久名盛的三慶班、四喜班、春臺班分庭抗禮,成為京劇形成初期最重要的班社之一。而名列“四大徽班”之一的和春班,在二奎離開不久就報散了。張二奎“下海”后即成名角,和與他勢均力敵的余三勝、程長庚各標一幟,鼎足而三。他的聲譽一度還曾超過余、程,有“劇界狀元”之號,并在程長庚之前領袖劇壇,出任半官半民的梨園界行會性組織“精忠廟”的廟首。當時曾有顯官在堂會時要求余、張、程合作,他們合演《取成都》,程飾劉璋、張飾劉備、余飾馬超,“三巨頭”同臺,成為一段菊苑佳話。

  張二奎所創立的“奎派”,又稱“京派”。并不是因為他出生在北京,主要還是因為他在唱、念中運用了北京字音。他的發音與程長庚的徽音有異。他的唱工淳樸有力,渾厚平穩,不愛用花腔,和余三勝的唱法不同。他的嗓音宏亮,字字堅實,顛撲不破,他的那種大開大合,直腔直調的唱法,較之程長庚更甚,更有精金旺火般的魅力。二奎的唱腔多用西皮調,板眼極遲緩,受到北京觀眾的激賞,特別是年輕觀眾的接受與歡迎,這當是“年少爭傳張二奎”的一個重要原因。二奎還創造了重氣噴字的唱法,即對重點唱句的最后一二字,以足實的氣息噴出而又不動聲色,聽來干凈利索,格外痛快淋漓,老生演唱講究用“噴口”便是來源于此。張還創造了一種“摧氣”的唱法,如《打金枝》中,唱到“把王催”,以氣催聲,但演來則是不動聲色。光緒丙子恩科進士吳燾,別署倦游逸叟,著《梨園佳話》,別出心裁地以詩喻戲,對張二奎的唱腔作出過評論:張(二奎)如沈(佺期)、宋(之問)之應制各體,堂皇冠冕,風度端凝,復加錘煉之功,則摩詰(王維)、嘉州(岑參)之《早朝大明宮》,一洗箏琶凡響矣”。

  張二奎扮相雍容華貴,以演王帽戲飾演帝王貴族最出名。“一經袍笏登場,儼如王者”,“演劇者神動天隨,觀劇者心傾意滿”。吳燾評論,二奎在《打金枝》劇中,“金烏東升”一段唱,儼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句)氣概。代表劇目有:《金水橋》、《打金磚》、《回籠鴿》、《取滎陽》、《五雷陣》及《四郎探母》等。張二奎先搭和春班,后入四喜班。曾自組雙奎班,兼演武生戲,以《彭公案》、《施公案》、《永慶升平》中的短打戲最佳。

  二奎礙于出身票友,腰工腿工自不能與出身科班的余三勝、程長庚相比,動作有時不免滯板。但他能演短打武戲,主持雙奎班時,因武生任七十臨場推諉,他曾飾黃天霸救場,只是終生不演長靠武戲。

  張二奎還曾親自動手編戲,編過連臺本的《彭公案》和清代時裝戲《永慶升平》,把昆曲《問樵鬧府》改編為京劇本。他自立“雙奎班”后為了和四喜班競爭,還對應四喜班的拿手戲《雁門關》,編演了至今仍在流行的《四郎探母》。他擅演的劇目有:《打金枝》(飾郭子儀)、《取成都》(飾劉備)、《問樵鬧府》(飾范仲禹)、《捉放曹》(飾陳宮)、《金水橋》(飾李世民)、《桑園會》(飾秋胡)、《回龍閣》(飾薛平貴)、《取滎陽》(飾漢高祖)、《四郎探母》(飾楊延輝)、《五雷陣》(飾孫臏)、《黃鶴樓》(飾劉備)、《斷臂說書》(飾王佐)、《南天門》(飾老院公)、《清官冊》(飾寇準)、《打嚴嵩》(飾鄒應龍)、《天水關》(飾諸葛亮)、《上天臺》(飾劉秀)等。二奎從演唱到劇目都具備雄厚實力,叫座兒能力冠于一時,有打油詩贊道:四喜來個張二奎,三慶長庚皺皺眉,和春段二不上座,急的三勝唱兩回。從詩中可見二奎“下海”后對梨園的沖擊程度。二奎的舞臺生涯并不算長。他約卒于同治三年(1864)。同治三年有花衫演員劉寶鋆與軍機大臣寶鋆同名,被御史參奏,傳諭精忠廟首張二奎等,將劉寶鋆改名寶蕓的記錄。至同治三年則有竹枝詞說,“二奎今日已淪亡。”可知二奎已歿。相傳二奎是為其母大辦喪事,出殯之日在沿街路口支搭路祭棚多處,驚動官府,以優伶僭用官宦排場舉動而被治罪。發配途中路經通州,又被當地官員逼迫唱戲,郁憤難舒,戲演完后即一病不起。在通州故去。二奎身后蕭條,有子名萬年,習丑,后在北京宣南石頭胡同開設茶館為業,死于光緒年間,由梨園界資助才得安葬。另有女嫁給蘊華堂主人武旦張芷芳為繼室。二奎的藝術紀年以竹枝詞始,以竹枝詞終,亦稱一樁奇事。根據竹枝詞,他的主要活動時間為道光二十五年至同治三年,凡十九年,也正是京劇的形成時期。

  張二奎的弟子有俞菊笙、楊月樓等人。俞玉笙,后改菊笙,外號“俞毛包”,工靠把武生,創武生俞派,傳人有楊小樓、尚和玉等。他坐科時工老生,學習奎派。二奎弟子中只有楊月樓能傳其藝,他“恪守師門衣缽,觀者咸稱其不墜宗風”。 楊月樓,外號“楊猴子”,文武老生兼武生,相傳在其幼年是二奎從天橋把式場招來收作徒弟。月樓老生戲宗奎派,后入三慶班,接替程長庚任班主,仿佛宣統皇帝的繼承同治兼祧光緒,月樓則應視作承祧二奎、長庚。月樓子小樓工武生,兼演老生戲,吳小如言,小樓的唱工全宗乃父,是比較標準的奎派唱法,只是把老生唱腔武生化了。此外私淑“奎派”的有許蔭堂、周春奎、韋九峰、雙克亭等。許蔭棠系朝陽門外糧店學徒出身,“下海”后人稱“許大嗓”,有張二奎復生之譽。二奎有車夫名張子久,學二奎絕肖,后亦“下海”。二奎死后主持雙奎班并任精忠廟首,不久亦病死。到光緒中期,奎派就漸漸衰落了。張二奎一時聲名曾在程、余之上,只惜舞臺生命不長,卒時僅50歲。



作者:lijie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戲曲的起源,種類,以及各種種類戲曲的特點
下一篇: 梨園探幽系列:京劇流派講座之程長庚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u id="mkfrf"></u>

          <p id="mkfr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