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由八個部件構成:
一、琴桿
俗稱“擔子”,一般用福建產的花皮紫竹制成,也有用羅漢竹做的。竹子要堅實、干燥、 圓直,五個竹節應分布在適當的部位。
二、琴軸
俗稱“軸子”,是牽引琴弦和調節音高的部件。通常用堅細而有彈性的黃檀木或黃揚木制做。
三、琴弦
用特制的金屬鋼絲為弦,內弦略粗,外弦略細,里外弦粗細比例要合理搭配,定好純五度后,兩弦的張力要均衡,指感要一致,空弦純凈無雜音。
四、千斤
它是統一里外弦和固定把位的部件。由銅絲彎成“S”形,一頭勾住兩條弦,一頭勾在千斤繩上,再把千斤繩綁在琴桿正確的部位,鉤與弦接觸地方要墊以皮革,以防斷弦。
五、琴弓
它用江葦或紫竹制成,兩頭烘彎處鉆子L以拴住馬尾。弓桿無節最好,稱“獨節弓”,如 果是有竹節,則竹節應在弓子正中。這樣的弓子彈性均勻,不易走形。
六、蛇皮
它是京胡發音的震動膜,把它蒙在筒子前口。蛇皮有黑、綠、褐三色,以黑色最好,俗有“黑如緞,白如線”之說。蛇皮厚薄要適中,鱗片要方、大、勻,富有彈韌之性為佳。
七、琴碼
它是琴弦與蛇皮傳震的支柱,用堅硬的老竹制成。琴碼有“馬蹄式”和“空心式”兩種,一般用“馬蹄式”琴碼,因為用“馬蹄式”琴碼胡琴出聲洪亮而厚實。
八、琴筒
它俗稱“筒子”,是京胡的共鳴箱,一般用毛竹制做。竹質要細密干燥,竹黃要厚,這樣共鳴才能清亮純凈。有一種筒子內表呈黑色,俗稱“鐵里兒”,這是難得的佳品;如果簡內黑色中含有一些線紋,這種筒子就算上品了。
除以上的“八件”之外,必備的是松香,這是一切弓弦樂器不可少缺的。松香應均勻地抹在馬尾上,或用特制的松香棍,燃燒后滴在琴筒馬尾經過的地方。松香發澀,可增加尾弦間的磨擦力;沒有松香,馬尾就會在弦上“打滑”,不出音。
京胡雖只有八個部件組成,但從選材、搭配和制造成品,整個過程是很講究的。要選購一把得心應手的好京胡并不容易,初學者買一把中檔琴即可練習了。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