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京胡的第一要求,就是掌握正確的姿勢。它是練琴前必要的準備。正確的姿勢是許多名師代代摸索、總結出來的。
正確的姿勢是科學地:針對琴的特征和人的自然特征而形成的。它應符合以下原則:
1.京胡的特殊形制和發聲特點;
2.不同人的生理特點;
3.是否有利于掌握琴藝;
4.外部形象是否自然美觀。
京胡與一般民族拉弦樂器在發聲上獨具一格。因此,它對演奏姿勢的要求尤為嚴格。概
括起來有三方面:坐姿、握琴按弦和持弓運弓等。
一、坐的姿勢
常見的有三種:架腿式、墊腳式和平腿式。
1.架腿式坐姿
將左腿架在右腿上,俗稱“二郎腿”。這是一般老琴師慣用的姿式。
因京胡短小,放在架著的左腿上,操琴就比較方便了。但也同時產生兩個缺點:一是琴身過斜,易擱置不穩定,二是右腿負擔左腿重量時間一長,兩腿易酸。為了緩解腿酸而不自覺地活動,就可能引起琴身不穩定的毛病。
2.墊腳式坐姿
這是架腿式的變通姿式。習慣左腿較高而又避免架腿的缺點,就在左腳下墊一個小木凳以升高左腿。琴師如果稍嫌腿短,也常用墊腳式彌補,但外觀欠雅,且時時攜帶小凳也麻煩。
3.平腿式坐姿
這是現代樂隊隊員在舞臺上最通用的姿勢。
平腿式坐姿,就是雙腿平放,自然分開,操琴時比較自然大方,也可避免以上兩種坐姿的不足。作者在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平腿式坐姿比較科學。
首先,上身要自然正直,表情大方。伴奏時可注視演員的口型,聽著唱腔;獨奏時應注意全身放松,自信而大方,頭部略轉向按指以示專注投入;偶爾把視線移向臺下中后部,與觀眾適度地交流情感。
持琴時注意雙腿平放,要如生活中的坐姿一樣自然,將琴筒底部貼實在左大腿中部靠前約一寸處,琴身左傾約30度,琴擔子頂部正對著左肩邊緣,蛇皮面略向前斜。
要特別注意:
①琴身不能過于前傾或后仰,要與上身基本平衡。過于左傾則運弓力度不夠;過于正直則琴身不穩,且外觀呆板。
②時時注意調整姿式上的疏漏,盡量避免自我陶醉時出現的前仰后合、左右擺動的毛病。
⑤切忌毗牙咧嘴,擠眉弄眼,搖頭晃腦和用足掌踏拍子的不良習慣。
二、持琴與按弦
1.左手持琴
用左手虎口住琴擔千斤,拇指略向掌心彎曲,腕部略向外凸,余四個指自然松開向內,指端做按弦準備,這時,整個指腕呈半圓形。
注意:虎口夾擔不可太緊,過緊易僵易疲勞,影響按指的靈活性。過緊還易出汗引起虎口下滑,使琴身不穩,并影響按指的音準;虎口夾擔過松則造成琴身擺動,虎口位置容易移動,造成按指無力,運弓不實。
2.左指按弦
以左指第一關節前1/4處按弦最好。這個部位動作敏捷,便于用力,這個部位肌肉豐滿結實、富于彈性,出聲磁實、飽滿、穩定、音色也明亮甜潤。
按弦指第一關節不可向內屈折,俗稱“癟指”(通稱“折指”),癟指按弦彈力差,反應慢,出音猶豫虛飄。因此,必須令指關節自然突出。
按指不宜離弦太遠,太遠影響速度。關節要自然放松,緊了會影響換指的靈活性,揉弦也不自如。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