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熱土,紅色資源豐富,革命遺址眾多,凝聚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對于紅色文化遺址的保護、開發、利用,尤顯重要。因為其是進行黨史 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地情教育的優秀陣地,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百年黨史視域下對咸寧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咸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
2010年10月底,咸寧市完成了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并編寫了《咸寧市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報告》。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咸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市文旅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市史志研究中心經過詳細調查統計,確認重要革命遺址共151處。但由于革命遺址老化、年久失修、產權屬個人所有、被擅自拆毀等原因,張計儲故居、鄂南秋收暴動新店事變舊址等26處已經完全損毀,故咸寧市現存重要革命遺址僅125處。其中,重要黨史事件和重要機構遺址51處,重要黨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17處,烈士墓23處,革命領導人故居14處,紀念設施20處。
全市納入革命文物保護范圍的共有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為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現存狀況良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其中咸安區2處:錢亦石故居、何功偉故居;赤壁市1處:羊樓洞志愿軍烈士墓;通城縣2處:割耳坡紅軍烈士紀念碑、通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崇陽縣2處:陳壽昌烈士墓、壽昌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通山縣1處:譚氏宗祠。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一般文物點13處,茲不贅述。
二、咸寧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咸寧各地革命文化遺址在開發利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此同時,其不足之處已日漸顯現。
保護意識不強烈。紅色革命遺址是黨史的載體和物化,對咸寧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教育價值。但建設者在開發的過程中,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使得紅色革命遺址的綜合價值未能受到各方重視。“三無”現象依然存在。
管理責任不到位。對于革命遺址的保護,咸寧市雖設置相關機構對其進行管理,但仍存在機構不健全、管理責職不清的現象。
資金保障不充足。長期以來,咸寧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資金來源途徑較單一,多為財政撥款,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專項資金存在較大缺口。
內涵挖掘不深入。我市紅色文化遺址存在著革命內涵挖掘深度不夠,革命精神表達不足等問題。主要表現為主題不突出、導向不鮮明、內涵不豐富。咸寧紅色革命遺址也有一定數量被開發利用出來,但在很大程度上仍舊是其他地區的“翻版”,而少有地方特色,更缺少全國知名的精品。
三、提升咸寧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質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二十余次作過重要指示、批示,三十多次深入革命遺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進行考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責任和政治擔當。重要的革命遺址、遺跡,是革命先輩們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是歷史的見證,是不可再生的紅色資源,一旦損毀,將不復存在。宣傳、文旅、財政、交通、史志研究中心等單位應密切配合,結合實際,合理規劃,科學實施,充分發揮革命遺址在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整體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咸寧市曾于2010年完成了革命遺址普查工作,但距今已超過十年。時至今日,很多革命遺址的保存狀況、維護情況、利用級別等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組織一次新的革命遺址普查。由黨史、文旅、文物、史志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認真開展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對全市范圍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重要機構舊址,重要黨史人物的故居、活動地,重要事件、重大戰役戰斗遺址,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興建的各類紀念館、展覽館等紀念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徹底摸清全市紅色遺產的“家底”。各地要在市級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各自的具體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本市內的紅色資源進行維護和開發,形成“以用促保”的良性循環。
二是“三色”結合,注重協同發展。要加強紅色旅游的綜合開發,把紅色旅游、人文旅游和綠色旅游等有機結合起來,全方位對我市紅色資源進行研究、挖掘和提煉,整合紅色、綠色、古色資源。培育形成若干條完整的紅色旅游線路,打造紅色旅游公路。通城縣塘湖鎮建成“紅色小鎮”,注重將地域文化、生態文明、紅色資源有機結合,使資源開發、生態保護、文化建設、經濟建設協同發展,是有益嘗試,應著力推廣。近年來,紅色旅游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廣大鄉村產業興旺的有效路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紅色資源進一步深化產業融合,多角度延伸紅色產業鏈,提高紅色資源的“附加值”。在“十四五”期間,要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特色旅游產業、加快精準扶貧有效結合起來,將咸寧市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目的地、紅色旅游帶動老區經濟發展示范地,同時帶動老區人民轉變觀念,興辦產業,脫貧致富。
三是深挖內涵,致力打造品牌。紅色革命遺址是鮮活的愛國主義教科書,凝聚著深刻的精神內涵,具有重要價值。要深入挖掘咸寧市革命遺址內涵,推動咸寧紅色文化、革命精神進機關、進黨校、進校園、進社區活動,使其真正成為對廣大干部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良好平臺。咸寧市應組織各部門、專家學者對鄂南秋暴進行深入研究,科學論證“鄂南秋暴精神”,明晰其內涵、要義,提出符合咸寧歷史發展的革命內涵,提煉促進咸寧未來騰飛的地方精神。近代以來,這里播撒了革命火種,書寫了紅色故事,留下了紅色烙印。咸寧這些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是當地人民思想和精神的“富礦”,同時也應該成為咸寧的特色與名片。總之,應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鄂南特色,湖北亮點,甚至全國知名的革命遺址開發區、紅色旅游精品區,讓紅色成為咸寧特色發展的重要底色。
咸寧不同時期的革命遺址,是鄂南地區黨的歷史、革命歷史的見證,是紅色文化在鄂南大地的物化載體,是黨的百年光榮歷史在咸寧的客觀反映和生動展示。保護、利用和開發好我市現有的革命遺址,能夠提升旅游產業品質,促進紅色經濟增長;豐富思想教育方式,深化思想教育改革;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增強黨史學習教育效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
(賈勇 作者單位:湖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hushaopeng
咸寧網訊通訊員魏淵、余映炫報道:3月1日,赤壁市委黨校老師走進赤馬港街道營里社區開展“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賢華報道:近日,赤壁市委組織部組織邀請黨校講師為全體機關干部講授中國共產黨歷史,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
孟祥偉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用好紅色資源彰顯咸寧特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見效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見博報道:3月8日上午,...
孟祥偉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切實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高標準高質量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咸寧網訊記者?...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葉子通訊員黃妮)近日,赤壁市文旅局機關黨支部聯合赤壁體育館少兒業余體校共同開展以“攜手并肩,...
3月5日是第58個學雷鋒紀念日,國網赤壁市供電公司組織開展“講黨史悟思想·學雷鋒志愿行”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汲取向上...
3月12日,崇陽縣法院召開全院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貫徹落實上級關于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議精神,對全院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動員部...
咸寧網訊記者宋文虎、通訊員鄭紅霞報道:15日,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動員部署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黨史學...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黃沚瞻報道:3月10日,崇陽縣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大會召開,市委常委、崇陽縣委書記杭鶯出席會議并強調,...
咸寧網訊(記者原子特約記者李蔓通訊員肖一帆)“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投入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去,把黨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