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科教 >> 理論探討 >> 正文

打造咸寧特色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鄉村振興背景下咸寧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19-07-08 11:05

○ 胡武生

核心提要: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又一重大發展戰略。在“兩山”理念指導下,浙江廣大鄉村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賣文化”的跨越。湖北省委提出,要學習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經驗和做法,打造荊楚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就湖北省各市州而言,咸寧最有條件,最有資格打造“富春山居圖”。咸寧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要堅持“綠”“古”“旅”融合發展的思路。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綠色發展由深綠到中部綠心的轉變,做好農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通過全域旅游推進鄉村景區化建設,堅持綠、古、旅融合發展,做好“自然+文化”“農村+城市”的結合。

繼2013 年11 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后,黨的十九大又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2017 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將成為未來中國推動農業發展、改變農村面貌、影響農民生活的又一重大決策部署。

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作為一種活態文物,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咸寧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之間一片廣袤的丘陵地帶,特殊的地質構造,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形成了一批形態各異、特色鮮明、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

一、咸寧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現狀

自2012 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以來,咸寧市境內共有11 處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分別是:2012 年,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村;2014 年,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咸安區馬橋鎮垅口村垅口馮、桂花鎮劉家橋村,崇陽縣白霓鎮回頭嶺村,通山縣闖王鎮寶石村、九宮山風景區中港村、大畈鎮西泉村、大路鄉吳田村畈上王;2016 年,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通城縣塘湖鎮大堝村、大坪鄉內沖瑤族村,通山縣闖王鎮高湖村朱家灣。這11 處傳統村落是我市傳統村落的代表,是在長期的農耕文明傳承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結著咸寧的歷史記憶,反映著咸寧的文明進步。

按照有關規定,凡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即可獲得中央財政300 萬的資金支持。目前,除了通城縣大堝村、通山縣高湖村朱家灣擬列入2018 年中央財政支持外,其它9 處村落中央財政資金都已到位。但因各地領導重視、經濟條件、列入名錄時間等各異,這11 處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狀況亦有較大不同。

其中,赤壁市羊樓洞村因地方經濟較好、列入名錄時間較早,加之早在2010 年7 月就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故較早便開始了村落保護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兩期傳統古村落文物保護工程,修復29棟古民居,累計完成投資360 余萬元,第三期工程也已啟動。

咸安區劉家橋村早在十多年前即由當地政府投資,啟動了保護與開發工作,通山縣中港村、西泉村因地處國家地質公園及重要景區九宮山、隱水洞,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故農家樂、鄉村旅游等開展得較好。

通山縣吳田村畈上王因早在2013 年即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獲得政策及資金支持較多,故村落保護工作亦接近完工。但由于諸多原因,旅游開發尚未啟動。

而其它傳統村落,咸安區垅口村垅口馮、崇陽縣回頭嶺村、通山縣寶石村、通城縣內沖瑤族村等,由于所爭取資金有限,基本處于維修現有古建階段。

傳統村落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對于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價值。當前,全市對傳統村落的價值、意義和保護意識已大大增強,但傳統村落需“活態保護”,看上去很美,做起來卻很難。咸寧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也存在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傳統村落遺產的稀缺性、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重申報、輕保護”、“重旅游、輕文化保護”等問題,忽視保護的重要性;二是資金不足。鄉土建筑數量多、規模大,維修費用高、資金匱乏,除了羊樓洞、畈上王,基本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三是專業人員缺乏。負責決策、規劃遺產保護與開發的人,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知識匱乏。四是老齡化和空心化問題嚴重。一些傳統村落仍“散落鄉間無人識、無錢修”,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得不到有效保護。五是自建性破壞。存在隨意拆舊建新導致傳統村落“自建性破壞”現象。村民為改善居住條件,不斷以新代舊、以洋代土、以今代古,拆建改造了大量百年老宅。六是保護性破壞。由于缺乏文物保護方面知識,一些村落面臨“建設性、開發性、旅游性”破壞的危險,導致傳統村落失去歷史信息記憶,成為一個“文化空殼”。七是忽視無形文化。重視有形的建筑保護,忽略原住民創造的無形文化,包括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精神信仰、道德觀念等。

二、咸寧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建議

鄉村振興戰略為咸寧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兩山”理念尤其浙江鄉村生態發展的實踐給咸寧鄉村振興,特別是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生動的實踐經驗。

就湖北省其它市州而言,咸寧最有條件,最有資格打造“富春山居圖”,表現在:①咸寧地貌與浙江地貌完全一樣,都是“七山一水兩分田”。咸寧山水資源與浙江也相似,都是以丘陵為主,具有“山不高而清,水不深而秀”的特點,自然資源豐富。咸寧現有國家級自然遺產9 處,即國家森林公園2 個,分別是:潛山國家森林公園、崇陽桂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1 個,即九宮山-溫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濕地公園6 個,分別是赤壁陸水湖、通城大溪、崇陽青山、通山富水湖、咸安向陽湖、嘉魚珍湖。一般而言,地理風貌相似,在社會發展、生產方式、生活習俗等方面也類似。②浙江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尤其農村遺產豐富。中國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17 處,而浙江占4 處,遠超其它省份。相對而言,咸寧歷史文化資源也極其豐富,咸寧境內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達26 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處,即李自成墓、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孫郭胡城址、新店土城遺址、赤壁摩崖石刻、沈鴻賓故居、王明璠府第、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即崇陽提琴戲、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通山木雕、鎮氏風濕病馬錢子療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 處,羊樓洞磚茶文化系統(湖北省僅2 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 個,汀泗橋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 個,赤壁市羊樓洞村;中國傳統村落11 個,分別是赤壁市羊樓洞村,咸安區垅口馮、劉家橋,通山縣寶石村、中港村、西泉村、畈上王、朱家灣,通城縣大堝村、內沖瑤族村,崇陽縣回頭嶺。③咸寧區位優勢明顯,緊鄰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武漢,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區位優勢。據專家統計,城市居民鄉村旅游的理想距離一般在90 公里左右,而咸寧素有“湖北南大門”“武漢后花園”之稱,是武漢、長沙、南昌金三角中的中心城市,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境內交通便捷,107、106 國道、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38 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縱橫過境,武廣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杭瑞、大廣高速公路穿行其間,共同構建了咸寧市快速便捷的交通網絡。咸寧大多數地方離武漢都在60—100 公里范圍,離長沙、南昌也在100-200公里左右,適合發展鄉村旅游。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央、省委相關文件精神的解讀,結合咸寧傳統村落發展實際,咸寧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要堅持“綠”“古”“旅”融合發展的思路。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綠色發展由深綠到中部綠心的轉變,做好農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通過全域旅游推進鄉村景區化建設,堅持綠、古、旅融合發展,做好“自然+文化”“農村+城市”的結合。

  1. 綠——做到從深綠到綠心的轉變

2016 年咸寧市政府工作報告針對咸寧實際,提出“打造中國中部綠心、建設國際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綠心打造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森林覆蓋率。據統計,截止2017 年,咸寧市森林覆蓋率為50.14%,城區綠化率達40.26%。

目前,這一數字和目標尚處于深綠階段。首先看與周邊地市的比較:九江,55.15%;岳陽,45.3%;黃石,35.26%;武漢,28%;荊州,20.39%;鄂州,11.18%。再看與湖北省內其它市州(16 個)的比較:恩施,70%;宜昌,65.7%;十堰,64.72%;隨州,50.45% ;襄陽,43.84% ;黃岡,43%……。可見,無論是與周邊地市相比,還是與省內市州相比,咸寧森林覆蓋率都處于第一梯隊,但還不是最高,是深綠而非綠心。要真正達到綠心的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為此,市委、市政府于2018 年年初提出“雙五”目標,即五年內森林覆蓋率、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各提升5%,分別達到55%、45%。同時提出,到2035年實現“中部綠心”的目標。這與湖北省委《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決定》對咸寧發展的要求完全一致。下一步,咸寧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綠色咸寧實現方案,做到從深綠到綠心的轉變。

2.古——做好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

咸寧境內有大量古民居、古廊橋、古堰、古道、古樹,有“湖北古建看咸寧”之美譽,其中僅百年以上古橋就有672 處。如何做好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如何盤活它們是咸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

在保護和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修舊如舊”,避免保護性破壞,解決傳統村落“空心化”問題,避免“新空心化”現象。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做好統計,摸清家底;②積極申報省、國家、世界文化遺產;③樹立正確的保護意識;④建設幕阜山旅游公路延伸工程。

3.旅——做好全域旅游與鄉村景區化建設

“ 三十年前看小崗,三十年后看郝堂。”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的鄉村發展經驗值得鄉村振興中的咸寧傳統村落借鑒。郝堂村的發展與北京“綠十字”創始人、學者兼藝術家孫君有關,他的口號是“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即只對農村進行改造,而非大規模建設,用最小的成本實現鄉村發展。2009 年,孫君開始對郝堂村進行規劃與改造,他們堅持“四不”原則,即不挖山、不砍樹、不扒房、不填塘。如改造前的三號院原來是一處廢棄的院子,由土墻砌成,敗落不堪,幾乎要坍塌,但經過改造后卻成為村里最受歡迎的駐足點,參觀、喝茶的游客絡繹不絕。截至2017 年,郝堂村共改造和新建民居230余戶,種植觀賞性荷花220 畝,發展鄉村旅游;村民開辦特色農家樂、茶社、手工坊、客棧等50 余家。2016 年,郝堂村日均接待游客2000 多人次,全年旅游收入達1500萬元。

咸寧很多農村的自然文化資源與郝堂村差不多,甚至更為優越。如崇陽茅井村,有古樹、古橋、古碾、古石板街、古階、古泉、古井、民居等文化景觀,被譽為“十古仙村”,崇陽古八景“葛洪煉丹”處就在該村旁的葛仙山上,山上的葛仙廟是旅游、朝拜、修身養性的圣地。但由于地理位置隔絕、發展理念落后等原因,現在還處于湖北省重點貧困村之列。與茅井村類似,咸寧境內絕大部分傳統村落都面臨著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一方面自然稟賦優越、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具有發展鄉村旅游、文化開發的獨特優勢;一方面由于資金匱乏、人才短缺、交通閉塞、發展理念落后等原因,傳統村落“養在深閨人未識”,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凸顯,鄉村振興之路步履遲遲。

只要咸寧農村發展做好“綠”、“古”、“旅”三字文章,做到三者的融合,放眼武漢、長沙、南昌等大城市以及岳陽、咸寧等中等城市市民需求,將廣大傳統村落建設得富有鄉村特色、鄂南風味,走咸寧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咸寧就一定能在全省率先建成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作者單位:中共咸寧市委黨校)



編輯:chenguo

上一篇: 關于咸寧市全域旅游發展對策的建議
下一篇: 我市“營養改善計劃”成效、挑戰及政策建議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