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 共情,就是這根琴弦,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用它來彈奏一曲屬于自己教育人生的樂章。
共情是一種他向反應。最初,美學理論家用共情來形容理解他人主觀經驗的能力。心理學家鐵欽納首次把共情引入心理學,指能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去體會并理解別人的情緒、需要和意圖的一種人格特質。羅杰斯在《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中提出,共情就是能夠想象自己置身于對方的處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總之,共情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體會和理解他們的感情、需要和意圖。共情能力主要包括共情識別能力、共情理解能力和共情應對能力。
共情識別能力指主體對自身和他人的情緒、情感的識別和判斷能力。沒有識別就沒有共情,共情識別能力是共情能力形成的基礎和前提。
共情理解能力指將他人的情緒、情感體驗內化為主體自身體驗的能力。共情理解的過程是主體充分調動身體各個器官參與情緒和情感體驗的過程,是情緒和情感的傳遞過程。共情理解能力是主體形成道德人格的基礎,是共情能力的關鍵因素。
共情應對能力是主體根據自身的情緒、情感的體驗而采取相應的情感表達和行為方式。也就是歌手蘇芮唱過的“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
共情理論可以用于建設和諧的生命實踐共同體班級,幫助教師和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提升學生的責任素養。
進入新的時代,班集體已經轉向生命實踐共同體。生命實踐共同體是指,在班級活動中,師生心靈得到豐富與發展,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得到充分體現與提升。
生命實踐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自組織”過程,會出現許多反復,常常隱藏在一些瑣碎表象背后,積極和消極個性特征可能交織出現。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喚醒”處于迷茫中的學生,“喚醒”那些“蟄伏”在學生身上的潛質。
“喚醒”學生較好的方式是共情。在面對教育問題情境時,要始終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我是你的聽眾”,“我是你的朋友”,“我愿意就是你”。
“我是你的聽眾”——教育在傾聽中發生。教育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作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者,他應懷著深深的謙虛和忍耐,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張開他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來自另一個生命的聲音,并置身于其中,通過自身的教育體驗,引導和促動學生把已有的單調、混亂和僵化的聲音變成復調、有序和充滿活力的聲音。
“我是你的朋友”——改變在尊重中出現。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正當愛好和需要。堅信某些需要、愛好會成為學生終生成就的生長點。不拋棄、不輕視每一個學生,不以一個尺度衡量所有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優點和成長的潛力。
“我愿意就是你”——共情在換位中實現。李鎮西說:“我是一個長大的兒童,是童心給了我教育的智慧。”只有擁有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兒童的心靈,只有擁有童心,才能給孩子以真摯的愛。教師和班主任要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跳繩、跑步、打球、跳舞,一起笑,一起哭。只有和學生在一起,才能真正感受到情感型、學習型學困生的痛苦和彷徨,才能打開學生的心結,才能讓學生走出心理的陰霾,走向同學,走向班集體。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這說明了家校合力對于學生教育的重要性。
利用共情理論提升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效果主要做好三點:
一是身心感受。多角度和家長溝通,充分感受家長的情緒,建立與家長相似的情緒體驗。可以通過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家長的教育、生活背景,了解家長的性格特征。多傾聽家長的煩惱,多感受家長的喜悅。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家長,多尋求和家長的相似點,比如地域、教育經歷、朋友關聯等。
二是角色更換。在碰到教育問題情境時,設身處地地追問,嘗試把自己變成家長,融入相關的情境中。比如,如果我是家長我會怎么想,我會怎么做?在角度更換時,應該從多元角度,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或者社會上不同人的相似經歷,綜合考慮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家庭經濟水平、婚姻情況等。
三是遷移應用。通過良好的家校溝通,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班主任更好的了解學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家長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在與教師和班主任溝通的過程中,要引導家長如何從共情的角度多元地看待孩子出現的問題,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寬容和理解出現的問題,并能采取具有建設性、成長性的教育措施。
共情能力是教師的第三只眼、第三只耳,能讓我們走進學生的內心,構建和諧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育人環境。共情能力是學生的重要核心素養,能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善于與他人建立健康融洽和寬容的人際關系,具有開闊的眼界和胸懷。共情能力也有助于世界和環境和諧發展,建構社會與共、命運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湖北省鄂南高級中學 沈文炳
編輯:何珊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9月16日,市政府召開全市縣域醫共體建設專題督辦會,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出席會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
作者:呂虹(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省委黨校副教授)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
目前,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宣傳教育和實踐探索,咸寧市委統戰部...
學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陣地,下一步車埠鎮將持續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通過張貼宣傳標語、開展民...
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地球村中持續蔓延危機面前防控無國界世界緊密相依休戚與共守望相助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攜手打響疫情阻...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載入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件,并進而成為新時期中國...
市中院、市司法局、市律協隊伍教育整頓共同推進頑瘴痼疾整治工作座談會要求率先構建清廉法律職業共同體咸寧網訊記者譚宏宇報...
咸寧網訊(記者原子?特約記者蔣昊?通訊員王亞姿)5月21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隊伍教育整頓共同推進頑瘴...
作者:艾楚君(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長河川流不息,人類命運休戚與共。8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