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從第一次站上講臺到如今兩鬢斑白,孫才智已在鄉村教師崗位上堅守了39年。39年來,孫才智把一片赤誠的愛獻給了山區孩子。
“為了這群山里娃,我要站好每一班崗。”孫才智說。
教學,不誤一個課時
3月23日一早,天剛蒙蒙亮,居住在嘉魚縣城區的孫才智,披上雨衣,騎著摩托車便出了門,經歷1個多小時的風雨顛簸,孫才智到達嘉魚縣高鐵嶺鎮中心小學。
今年57歲的孫才智是嘉魚縣高鐵嶺鎮中心小學的教師。1984年,18歲的孫才智從高鐵四中畢業,先后在八斗鄉大巖村村小、八斗鄉綠水村村小、八斗鄉新莊村村小任教。
鄉村學校教學條件艱苦,教室漏風漏雨,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熱得像火爐,沒有年輕老師愿意留下來,因為沒有老師宿舍,孫才智只能住在家里。
最開始,孫才智每天要步行1個小時走去學校,晚上再步行1個小時走回家里。10公里的山路,孫才智經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入夏后,山里雨水多,山路更是崎嶇,孫才智經常要穿過膝的套鞋,晚上要走到10點左右才能到家。
現在孫才智的老伴要幫住在城區的小兒子帶孩子,孫才智便一起住在城區。
從剛開始的步行去學校,現在改成了騎車來學校,這樣每天兩個多小時的往返之路,孫才智堅持走了39年。但他從未因為路上的艱難、身體的病痛,而耽誤孩子們的學習。
39年的堅守,孫才智是“哪里需要哪里搬”。2000年,當時的高鐵鎮中心小學缺數學老師,教了20多年語文的孫才智開始轉教數學。孫才智沒有等,也沒有多猶豫,為了同樣教好數學,他從書店里買了很多數學教學方面的書籍,一邊學一邊教。
鄉村學校里,分配來的老師走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孫才智舍不得這些山里的孩子,選擇一直堅守。工作上,孫才智努力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生活中,他經常為家庭困難的學生購買書籍、文具和衣物,還上門家訪,找家長談心,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輟學。
因為教學上的不遺余力,孫才智先后獲得嘉魚縣“優秀班主任”、“優秀老師”“師德標兵”,他也多次輔導學生參加省市里舉辦的作文競賽獲得一等獎。每年在全縣舉辦的統考中,孫才智所帶的班級也多次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育人,不落一個學生
當多數人吃過晚飯圍坐在火堆旁烤火時,孫才智踩著“嘎吱”響的雪地,架著瑟瑟發抖的身子,敲開了一家學生的門。
1993年冬的一天,孫才智在八斗鄉新莊村村小任教,4點半放學后,孫才智沒顧上吃晚飯,便拿上筆記本和筆,去鎮里最偏遠的熊家灣家訪。
回來的路上又下起了大雪,孫才智一不小心滑進了一條山溝里,將手電找回后,孫才智才艱難地從溝里爬出來,回到家時,已是10時多,身上一身泥不說,棉褲也摔破了。
1995年時,在大巖村小,9歲的小兵被分到孫才智的班里讀書。課堂內外,孫才智發現,小兵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不愛說話,下課總是孤零零地一個人玩。
通過上門家訪孫才智得知,小兵的父親患癌癥去世,母親外出再也沒有回來,小兵被村委安排居住在福利院里。
看著這個比自家兒子只小一歲卻受盡苦難的孩子,孫才智滿眼的不忍。當時,孫才智的愛人在家里帶孩子,一家四口僅憑孫才智每個月的微薄薪水支撐。
每個周末,孫才智騎車將小兵從學校接回自己家里吃住。孫才智看孩子入秋后依然穿得很單薄,便將家里孩子能穿的衣服拿出來給小兵穿,將兒子的學習用具勻出一半給小兵,夾菜總是第一個給小兵夾,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
從三年級到五年級,每個周末,小兵都在孫才智家里吃住。在孫才智的影響下,小兵更加堅定了好好學習的決心,考上嘉魚縣一中后,又考取了湖南的國防科技大學。
“感謝孫老師在小學階段對我的幫助,沒有恩師對我的幫助,就沒有現在的我。”說起恩師孫才智小兵眼眶濕潤。
孫才智的家訪跟別的老師不一樣,他會帶文具和書送給孩子們,他認為,家訪就是拉近他和孩子的距離,要面對面跟家長聊天,心貼心為孩子著想。
因為每年面對的孩子的問題不同,所以每個學期一開始,孫才智都會利用1個多月的時間開展家訪工作,下雨下雪從未間斷,不落一家一戶一個學生。
堅守,不改一片初心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鄉村學校生源越來越少。嘉魚縣高鐵嶺鎮中心小學全校共有20個老師30多名學生,每個年級只開了一個班,孫才智負責的五年級班級里只有4名孩子。
雖然偌大的教室里,只有4個孩子,但孫才智的工作并沒有少半分,因為每個孩子的不同,他給孩子們定下了不同的學習目標。
在剛剛接任這個班級時,孫才智便發現4個孩子中便有兩個學困生,孩子很多基礎知識都沒弄懂,根本無法跟上5年級的課程。
為了能讓兩個孩子順利完成小學課程,孫才智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幫兩個孩子補一到四年級的課程。兩個多月的時間,兩個孩子在孫才智的幫助下,終于順利完成了一年級的課程學習,現在正在復習二年級的數學課程。
班里的英語、語文老師看到孫才智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在幫孩子們復習,也紛紛加入到了兩個孩子的扶智工作中。
另外兩個孩子數學成績很好,孫才智便采用培優的方式,在網上為他們收集練習題,給孩子出試卷,為孩子推薦、購買一些課外書,讓孩子用不同方式鞏固學過的知識。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孩子們自學能力,孫才智一改填鴨式教學方式,課堂上,首先讓孩子自己回家先預習一遍課本上明天要學習的知識,把例題看一遍,在家里嘗試做題,遇到困難,老師再有針對性地輔導。
“小學階段把老師教變成孩子自己學、自己寫,現在可能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從長遠來說,對他們養成終身學習的理念是有很大幫助的。”孫才智說。
在努力上好每一堂課的同時,孫才智還利用課余時間寫論文。他的《讓(道德與法治)走進學生心靈》《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語言教學中對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究》獲得省級一等獎;《閱讀能力的創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初探》《小學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獲得省級二等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通訊員 陳明珠
編輯:何珊
上一篇:
艾國新,把愛播在孩子心間
下一篇:
詹瓊,“瓊”盡心思上好課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光明日報記者胡曉軍光明日報通訊員薛斌“當燦爛的太陽跳出了你東海的碧波,你的帕米...
光明日報記者王金虎賈月洋周仕興光明網記者覃慶衛在廣西百色市田林縣浪平鎮中學干凈寬敞的校園里,孩子們時常會遇到一位老人,...
專家團表示,闖王小學可以派年輕教師前往武漢市光谷二小觀摩、學習,希望將闖王鎮中心小學辦成鄉村高品質示范學校。
咸寧網訊通訊員田娥報道:10月29日,嘉魚縣官橋鎮中心學校開展了2022年秋季“菜單式”教研活動,活動分語文、數學、英語三個...
該局此次走進雙溪橋鎮中心小學,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維權意識、自我保護意識,而且提高了雙溪橋鎮中心小學學...
通訊員皮道琦報道:嘉魚一小方家莊校區(原魚岳六小)毗鄰方家莊村,占地18畝,原有教學樓兩棟,生活用房一棟,部分操場硬化,已...
咸寧網訊:2020年6月23日,新華人壽保險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通過新華保險新疆分公司向依其拜勒提村捐贈兩輛小學...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通訊員沈家樂報道:16日,一場生動有趣的“愛國衛生教育月垃圾分類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在咸安桂花鎮柏...
為迎接“六一”, 5月21日,通山縣闖王鎮中心小學舉行“戲曲操”比賽活動。
為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近日,咸安區教育局教研室一行蒞臨官埠橋鎮中心小學進行以“聚焦課堂教學,把握關鍵要素,實現兩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