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學生少走彎路,他曾一天刷掉500多道題,只為讓學生能少做精做;
為了讓家長能放心,他主動上門,做心理和功課輔導,經常家訪到深夜……
為了讓貧困學生安心,他多方聯系資助方捐資助學。
堅守教育一線30年,通山一中化學老師朱忠恩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山村教師的幸福,也更加懂得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為學生尋方法
10日晚上7時多,通山一中高三年級一間教室內燈火通明,陽光班的30多名學生正在埋頭備考,朱忠恩作為班級主任,他跟學生一起也在埋頭刷題。
“最多的時候一天刷過500多道題。”進入高中后,學生和教師一起鉚足了勁迎戰高考,為了鞏固所學,刷題是必須的一個環節。為了節約學生的刷題時間,讓學生能少做精做,朱忠恩總是在學生高一時,就自己開始備戰。
朱忠恩說,學生面對高考,做題技巧和做題步驟是一定要熟悉的,只有對試卷上的試題非常熟悉,才能把自己的真實水平發揮出來。
為了讓學生能稍微輕松點刷題,朱忠恩也是費盡心機。打開朱忠恩的電腦和手機,里面存得最多的就是歷年高考化學試卷。所有題目都存在一定規律,朱忠恩所做的就是將歷年考題的解題方法技巧總結出來,讓學生掌握。
陪學生高考,朱忠恩比自己高考還緊張。為了尋找方法,朱忠恩經常加班加點刷題。朱忠恩先后總結歸納了九大高考化學類型題目,根據這些類型題目,他又自己研發化學專題試卷,給學生做專題提升。
教學工作中,朱忠恩深深地懂得“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就連睡覺時、吃飯時,朱忠恩也都在思考如何給學生節約更多的學習時間,以自己良好的行為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
良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2017年,朱忠恩帶高三重點班,班里有21個孩子高考上了一本線,2020年,朱忠恩帶了三個陽光班,班里上一本線;孩子分別是35人、36人、43人。
與學生架心橋
2022年暑假剛剛開始,朱忠恩便向學校報備,申請去班里43名學生做家訪。
朱忠恩根據每個孩子的家庭住址,提前做好規劃,畫好路線圖。
通山本就是山區,放假后,很多鄉鎮考上來的學生都回到了鄉下,戶與戶之間隔得很遠,一天滿打滿算下來,朱忠恩能訪3戶就不錯了。路遠的,坐客車不方便,他一天也就只能訪一戶;路近的,他推著自行車,帶上些干糧和水出發。
最多的一次,朱忠恩一天走了3萬多步;而最遠的一次家訪,單程就有10公里遠。盡管路上磕磕絆絆,但一個多月時間里,朱忠恩走遍了全班43名學生的家,寫下了1萬多字的家訪日記。
家訪讓他和孩子們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也讓他更加體會到山里孩子上學的不易。每到一戶人家,他都會給孩子輔導一到兩小時的功課,一對一查漏補缺。家訪中,朱忠恩幫助學生多次申請助學貸款,幫助學生找回自信,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拾學習信心。
朱忠恩深深地懂得:愛是教育的基本,是力量的源泉。
下晚自習后,有很多學生坐不上公汽回家,有時連摩的都沒有了。開學之初,朱忠恩就會在班上對同學們說:“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無論你的成績好與壞,晚上,如果你沒車回家時,千萬不能獨自行走,一定要在門衛室打我電話,我一定會以最快時間來到你身邊,騎車送你安全回家”。近十幾年來,朱忠恩先后送學生回家84次。
家長李君說,孩子一直在朱老師所在的班級,從高一開始,孩子的學習和認知能力都在不斷提升。
正是由于朱忠恩這樣關愛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之中,師生親如父子,同學好如兄妹。
助學生謀發展
1993年,朱忠恩從湖北科技學院畢業,走上教師崗位。30年來,他先后在廈鋪中學、楠林中學、通山一中任教,不曾曠過一天工,堅持每天早上提前到教室、晚上查寢后回家;教學工作中,每節課都板書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難點一目了然。
徐家慶同學介紹,朱老師是位細心、耐心、愛心的老師,總是自己給自己加壓,他刷過的化學題比學生都多。
進入高中后,學習時間其實都是爭分奪秒的,在被壓縮的休息時間里,朱忠恩還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競賽。
朱忠恩坦言,一個人的強大在于內心,高考只是人生中一場較為重要的比賽。為了培養學生強大的內心,他利用有限時間,帶學生增長見識,想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海無涯,學無止境,不應該在考入好的大學后就倦怠了學習,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除了抓好學生的學習,朱忠恩還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指導青年教師進行實驗創新參賽獲省一等獎,參加中國好教育荊楚聯盟“同課異構”大賽中獲“二等獎”,指導學生參加全國高中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并多次獲省一等獎,參加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十二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中學化學新課程實驗設計與創新研究》重點子課題,參與編寫高中化學必修二資料《考點》的出版編輯工作。
朱忠恩先后多次在教學大比拼中獲“優勝教師”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2015年被評為通山縣“骨干教師”,2016年被評為通山縣“模范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經過與課任教師及全班同學的共同探討,朱忠恩在學校形成了“典型引路,梯度推進”的指導方法。
利用班會課,朱忠恩精心選擇比如《從260分到570分的蛻變》《感恩讓你飛得更高》等勵志故事給學生朗讀,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讓每次考試進步最大的學生及成績優秀學生做典型發言,介紹優秀的學習效率、方法、習慣,讓每個同學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前進的方向。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在平凡中書寫理想 ——記2022年咸寧市優秀督學肖文勝
下一篇:
熊意望:用愛播撒希望
男女之間是否存在著純正的朋友關系,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跟王女士大學同學,開學沒多久就認識并相熟了,大...
有些感情是無須言語的,有些故事是須有原型的。在一個培訓班上,認識了一位兄長,我給他取了個綽號“高富帥”。率真,是“真...
“讀書分享活動營造了師生之間熱愛閱讀的氛圍,通過閱讀,同學們能激發出更多的智慧火花,獲得更多的寫作靈感。該校相關負責...
作為一所普通的民辦高中,我校錄取的學生中考成績普遍不高,大部分都在400以下,但我校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當堂達標”的...
9月30日下午,咸寧高新實驗外國語學校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師葛冰潔為七年級全體師生舉行了一場“為青春插上隱形的翅膀”的心理健...
嚴格規定:每位參加集會的同學進入會場時,由專人在門口負責測量體溫,參會同學在簽到本上簽字,由籌委員的同學分發參加會議的...
問卷收上來,教授一統計,發現:第一題有10%的同學選A, 10%的同學選B, 80%的同學選C。愿你,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安度余...
每天早上天沒亮就起床,她第一個到教室陪著學生們早讀。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珊珊。
23年的迎來送往中,她默默堅守平凡崗位,用行動和愛心詮釋一個普通老師的敬業與奉獻。
在教《青春的情緒》這一課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體驗中探究,并牢固掌握新知,汪美麗創設了一個情境: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