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中專畢業,通山縣通羊鎮宋家橋小學校長成良泉走上三尺講臺,至今已有18年了。
他說,“讀書的時候就想當老師,當了以后更離不開了,即使是一個月拿200元工資,也從沒想過離開教師這個崗位。”
在骨子里,他對教育有深厚的感情,對孩子們有一種責任感,有一種難舍的緣分。
愛工作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鉆
1999年畢業的成良泉,只身來到當時缺編嚴重衢譚小學,當一名代課老師。
這所鄉村小學,條件十分艱苦。當時,學校7個教學班,共有300多個學生,老師卻只有11個,工作任務十分重,然而工資卻少的可憐,每月只有200多元。艱苦的工作,微薄的薪水,沒有打退成良泉對教育的熱愛與堅持。
2007年,全縣推行送教下鄉,聯校送教,大畈缺少體育老師,中心校領導找到成良泉,希望他接下送教任務,成良泉欣然答應。
送教的學校,一個是大墈教學點,一個是鹿眠塘教學點。“去大墈的路在修,要走過一段山路,每次騎著送教車,帶兩個老師去送教,那真是難啊!很多地方的路太危險只能推著車走。”成良泉說。
去鹿眠塘同樣不輕松,不是騎車而是坐船去。由于船小,而且速度慢,送教那天老早就要起床去河頭等船,遇上雨天,更是危險,加上他是旱鴨子,每次上船,“”嚇得都不敢說話”。然而,即使送教路途如此艱辛,他從來沒有缺一節課。
2009年,成良泉調到通羊二小,本是體育專職教師的他,因為學校六年級老師請假,他額外擔任了六年級的數學老師;后來五年級又差老師,他又帶去五年級數學;碰到一年級老師請假或缺人,又去帶一年級數學。
2016年8月,響應中心學校提出城區學校中層干部到農村學校交流,成良泉來到石宕小學擔任校長一職。
變身管理者,成良泉的職責更大了,付出也更多。
“領頭雁”的帶動和付出,讓學校學習氛圍更濃,教師責任心更強,工作更積極主動,辦公室、教室到處是培優輔差的身影。通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他到任的這個學期,石宕小學在片區聯考中獲得總共12個第一中的九個。2017年的通山縣城區田徑運動會,作為校長,成良泉親自帶隊,榮獲團體總分第三名。
2017年,由于工作需要,成良泉接受組織安排,到宋家橋擔任校長。
愛鉆研 多次在省市大賽獲獎
成良泉肯鉆能干,在教學、教研上尤為突出。
剛畢業那年,衢譚小學因為老師嚴重不足,體校畢業的他,不僅是體育老師,還是數學、科學、音樂、美術等課程的老師,一個班的課幾乎一肩挑了。
臨危受命,他不懂就問,經常到有經驗的老師那里聽課。不斷加強業務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業余水平。
不僅是教學,成良泉還積極搞教學研究,參加工作第一年,他撰寫的論文就被通山縣教育局評為二等獎。
當時的校長評價他:“這個小伙子,肯學,肯干,還會干,本來是文化課的教學的外行,也變得專業了。”
2003年,通山縣開展編外老師的招錄考試,成良泉以總分第一名招錄為公辦教師。這次身份的轉變,讓他更加珍惜老師這份職業,也更加注重教學探索和研究。
而在教研上的探索,讓他很快成為了名師。2011年,在咸寧市第八屆體育評優活動中,成良泉主講的《單踏雙落》榮獲市優質課一等獎;2013年又咸寧市第九次體育評優活動中榮獲教學設計、評課、教案“三個一”榮獲市一等獎并被推選到省參賽;2014年在省體育評優活動教學設計、評課、教案“三個一”榮獲省一等獎。
愛學生 像親人一樣關愛學生
2004年,成良泉轉正成為公辦教師后,積極響應教育局的號召,就到庫區學校大畈中學工作,一呆就是5年。
作為庫區中學,大畈中學有很多學生都在學校住讀,尤其初一新生,剛剛離開家長呵護,不少學生會不適應,不習慣。作為班主任,成良泉總是像長兄一樣關心同學們的生活。讓同學們感動的是,因為不會合理安排生活費,很多人到周四錢就用完了,成良泉不僅耐心指導學生合理安排生活費用,還經常幫他們墊付生活費,或者把他帶到家里吃飯。學生衣服不會洗,就帶著學生一起洗,遇上過節在校,他還給班里每個學生準備一份節日食品。
雖然是體育老師,但是成良泉對學生可謂格外細心。他發現有些學生經常喝自來水解渴,擔心影響身體健康,自己花錢買來開水瓶,每天從家里燒好三瓶開水帶到教室,讓學生倒水喝。
不僅是生活上的關心,成良泉還像“知心姐姐”一樣關心學生的心理變化。每次考試后,他都要和同學們分析考試的情況,考的不好的則細心開導,適時鼓勵,分析存在的問題。
面對孩子們,成良泉總是全身心投入,每天早上學生沒起床,就自己起床敲鈴,叫他們起床。由于當時大畈中學沒有圍墻,晚上可能有學生偷偷外出玩,成良泉為此每晚要到寢室查崗,直到11點才能睡,五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的班級學習氛圍極濃,成績在全校總是名列前茅。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譚建偉:學海領航奔彼岸
下一篇:
記咸安區向陽湖鎮鐵鋪小學教師李小燕
易秋生,在咸安區教育界可是個響亮的名字。他今年51歲,咸寧高中高三B7、B9班地理老師。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北省黃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