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通城的大街小巷,不經意間你會看見“牢記兩個務必,弘揚廉政文化”的過街橫幅,或是“普通崗位因敬業而精彩,平凡人生因廉潔而崇高”之類的廉政燈箱映入你的眼簾,公益廣告、宣傳牌、廉政格言,一路走來,清風撲面,隨處可以感覺到的廉政文化氛圍讓你神清氣爽,身心愉悅。在懲防體系建設中,通城縣始終堅持教育為先的方針,從健全機制、創新形式、與廉政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入手,切實增強了反腐倡廉教育實效。
一是把黨風廉政教育納入全縣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積極整合教育資源。建立了縣紀委、宣傳部、組織部、黨校、文體局、廣電局等組成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工作通報會、協調會,對整體工作和重大教育活動,聯合下發文件,進行統一籌劃、統一部署、統一落實,變唱“獨角戲”為“大合唱”,形成優勢互補、強項互用、資源共享的整理合力。
二是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在運用“三會一課”等傳統教育手段,依靠各級黨組織對黨員干部深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廉政道德教育、黨紀國法教育和廉政風險教育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創新教育形式,逐步形成以各級黨校為陣地,以宣傳、文化部門為依托,以廣播電視、專欄簡報、網絡媒體等各種輿論工具為載體的立體式的宣傳教育網絡。2007年,我們組織開展了“成立一支宣教隊伍、學習一套黨紀條規、樹立一批先進典型、觀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單位‘一把手’講一堂廉政黨課、舉辦一次廉政書畫展、開辦一期宣傳專欄、約請一批領導干部訪談、組織一次文藝匯演、開展一次演講比賽”的“十個一”教育活動。
三是與廉政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將黨風廉政教育與廉政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對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等“六進”活動進行分類定位,確定“進”的主題,解決“進什么”的問題;寓教于樂,豐富“進”的形式,解決“進得了”的問題;持之以恒,保持“進”的持久性,解決“留得住”的問題。2007年,縣紀委以雋水鎮各社區藝術團為基礎,組織編排了一臺“雋水河畔拂清風”——廉政文化進社區文藝晚會節目,健身舞《太極劍》、三句半《崇尚科學抵制邪教》、表演唱《好政策喜煞農民心》、《美麗的家園》等自排自演的文藝節目既突出了反腐倡廉的主題,多角度展示了我縣反腐倡廉的工作成果,同時充分體現了社區休閑娛樂的特點,受到了廣大基層干部和居民群眾的由衷歡迎。
(張銀軒) (作者系通城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