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素有“江南水鄉”之美譽。1019平方公里的縣域版圖上,有耕地近5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44萬畝以上,水產養殖面積15萬余畝,是名副其實的地域小縣、農業大縣。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子于嘉魚縣發展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該縣全力推進與科研院所、市場主體的合作,統籌種業研發力量,加快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體系。
南嘉沃土上,種業振興活力迸發、驚喜不斷,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攻堅“蔬菜芯片”
選育新品種打破國外種子壟斷
3月15日,走進占地200畝的嘉魚縣潘家灣金潤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各類高端蔬菜長勢喜人。
該基地由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同建立,共種有2300多個品種,主要進行十字花科類蔬菜的試種、繁育和推廣。
這一批蔬菜中,名為“思特丹”的越冬甘藍,是該試驗基地“王牌中的王牌”。放眼望去,露天種植的“思特丹”,色澤碧綠、葉球緊實、外形美觀,像是鑲嵌在田間的“綠寶石”,吸引了不少種植大戶和農業公司代表現場觀摩。
“思特丹”由“中國甘藍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團隊與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研發。
“它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而且已經成為長江流域越冬甘藍的主栽品種?!苯饾欈r業公司總經理張建建介紹,10年前,市場上國產甘藍種子很少,90%以上都是進口品種。進口種子往往采取“饑餓營銷”,一般按市場需求70%投放,種子一到,銷售部門口凌晨兩三點就有人排隊買?!叭缃裼辛藘炠|國產種子,不再受制于人,我們隨時都可以買!”
據湖北金潤公司數據分析,“思特丹”品種推廣以來,種植面積逐年攀升。2019年2萬多畝,2020年4萬畝,2021年5萬多畝,2022年7萬畝。
經過連續4年驗證,“思特丹”已全面超越國外同類品種,扭轉了越冬甘藍種子嚴重依賴國外的被動局面。
目前,“思特丹”種子銷量占嘉魚全縣越冬甘藍種子市場份額七成,并暢銷省內宜昌、襄陽、荊州、荊門、天門,省外上海、江蘇等地,成為長江流域越冬甘藍主栽品種。
2022年,嘉魚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58.5萬畝,其中越冬蔬菜復種面積30.5萬畝,全年總產量160萬噸,總產值45.58億元。
一次又一次破冰,一個又一個新品種問世,打破對“洋種子”的依賴,嘉魚人把“菜籃子”穩穩地拎在自己手里。
做強“糧食芯片”
穩定優質糧源端牢“中國飯碗”
立春過后,種子銷售市場活躍起來。位于嘉魚新街鎮的湖北谷神科技園里,前來選購稻種的農戶絡繹不絕。
“一粒好種,千粒好糧?!惫窘浝磬嵢A介介紹,公司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品種選育和營銷服務體系,培育了一系列市場潛力大、深受農民喜愛的優良品種。
例如:主導產品“兩優289”(谷神一號)自2012年通過湖北省審定以來,現在每年推廣面積超過50萬畝,是湖北省近10年來推廣面積最大的中稻品種之一;另一主導品種“深兩優1110”,是2018年審定的耐高溫、抗倒強、產量高、廣適性好的新品種。
走進湖北谷神科技園高光效和氣候模擬實驗室,科研人員譚軒正在認真觀察育種加速平臺上水稻的生長情況。
2020-2022年間,湖北谷神科技自籌資金800多萬元,建成國內首個高光效和氣候模擬實驗室。
該實驗室可以模擬低溫寡照、高溫高濕、高溫干燥等各種氣候環境,可篩選出優異種質資源,挖掘、克隆其中的功能基因,再利用公司先進的育種加速器平臺,實現優異基因的快速聚合。
“既大大縮短了育種周期,又提高了科研效率,讓育種更精準、高效?!弊T軒說。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阜€“糧袋子”,技術支撐是關鍵。
鄭華介介紹,公司除自有的12名專家組成的育種團隊外,還通過南鄂英才計劃,引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華中農業大學曾漢來教授團隊,并與省內外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開展育種和交叉學科的合作研究。
目前,公司投資8000萬元建設的嘉魚縣現代種業提升(谷神二期)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該項目通過新品種的選育、推廣,配套應用高效優質、輕簡化栽培技術,將有效增強農業產業中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促進農業增值轉化?!编嵢A介說,只有把種業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深耕“漁業芯片”
全國九成斑點叉尾鮰種苗出自嘉魚
2022年8月,農業農村部首次發布國家種業領域陣型企業名單,嘉魚縣三湖漁業有限責任公司榜上有名。
“4月底開始孵化,目前已接到近1億元的訂單?!比O業公司負責人王恭文底氣十足。
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嘉魚縣探索斑點叉尾鮰育種已有近40年的歷史。
1984年,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焰值從美國引進斑點叉尾鮰進行育苗繁殖和魚種培育研究,嘉魚是其中的一個試驗點。
時任嘉魚縣水科所技術員的陳祥樹,有幸成為蔡焰值技術團隊的一員,從此師承于他。1989年,斑點叉尾鮰在嘉魚人工繁育成功,但因為水土不服,斑點叉尾鮰種魚產卵率還不到30%。
“那段時間既高興又失落,心情真是五味雜陳。”隨后5年,陳祥樹技術團隊整天泡在養殖基地,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絞盡腦汁地研究如何提高種魚產卵率。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陳祥樹技術團隊終于摸索出斑點叉尾鮰人工繁育“誘魚產籽”技術,不僅將種魚每年的產卵率提高到80%-90%,還讓種魚使用期提高到3-5年。
在隨后的十多年間,陳祥樹技術團隊、三湖漁業等市場主體未曾停止過孵化技術攻關。在2015年,斑點叉尾鮰魚卵孵化技術在三湖漁業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發的斑點叉尾鮰魚卵孵化裝置獲得國家專利。
如今,嘉魚已搭建起國家級良種場+省級良種場+若干擴繁基地的鮰魚苗種繁育體系,建成了亞洲最大的標準化孵化基地,孵化率達95%。
“目前全國九成的斑點叉尾鮰種苗出自嘉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石六華介紹,全縣現有鮰魚親本25萬組,今年預計生產種苗20億尾,可創產值10億元以上。
從引進到創新,從資源到品牌,從育種到推廣,斑點叉尾鮰的育種歷程,是嘉魚種業振興的又一生動寫照。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大樂? 朱哲? 姜明助? 丁偉? 特約記者? 皮道琦
圖/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紅菊 夏正鋒 通訊員 雷平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福像”送到村 老人好開心
下一篇:
咸寧市公安交警交通安全知識送進萬家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王恬、通訊員陳涵報道: 16日凌晨1點,嘉魚縣文化綜合執法大隊隊員曾天運用文化市場網絡視頻監控平臺...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王恬、特約記者江開群、通訊員熊鐵山報道:16日,嘉魚縣陸溪鎮藕塘村的文化廣場上,該村準備參加全縣...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劉飛鳴報道:10月30日,嘉魚縣文體新局、財政局工作人員,給魚岳鎮南街社區文化室送去了價值5萬元的...
“咚鏘、咚鏘、咚咚鏘……” 2014年12月30日,嘉魚縣簰洲灣鎮劉家堤村群眾文化廣場上,鼓樂喧天,熱鬧非凡,該鎮農民自編自導...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文景、向東寧、劉子川、特約記者江開群、謝燕子、通訊員熊鐵山報道:昨日上午9時30分,在長江大堤嘉魚縣...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姜明助、特約記者龍鈺、通訊員熊鐵山、汪中昌報道:4月27日,在嘉魚潘灣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各項設...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劉子川、通訊員汪婷報道: 8日,聯樂床墊生產車間。只見一根根鋼絲,通過全自動彈簧生產設備...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通訊員劉璐報道:“山楂精降脂軟膠囊生產線,由湖北神龍制藥有限公司從武漢中聯藥業引進,可年產山...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通訊員劉璐報道:“山楂精降脂軟膠囊生產線,由湖北神龍制藥有限公司從武漢中聯藥業引進,可年產山...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通訊員熊鐵山 、熊琦報道:27日8時至28日7時,嘉魚降雨量達61.4毫米。面對這一輪強降雨,嘉魚...